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据《哈尔滨日报》3月31日报道:同胞兄弟心连心,全国各地如一家。亚麻厂得到全国各地热情援助。十几天来,工厂已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常州、长春、武汉、广州、重庆、泉州、伊宁、西宁、香港等20多个省市地区的慰问信和电报近千件。各地群众踊跃捐款,现达到124.1万元。援救伤员和支援恢复生产的大量物资,从祖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哈尔滨。 3月16日早上6点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与报摘”节目里广播了亚麻厂大爆炸的消息,一下子牵动了全国亿万人的心。慰问信、慰问电雪片般地飞来,带来了骨肉同胞的深情厚意,带来了一颗颗火烫的心。 这里摘录的是两封大学生的来信: 这一声爆响传来,使全国人民也和你们一样,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我们的心跳立即合上你们的脉搏。 全国人民向你们伸出友爱的手,派专家支援,用专车、专机送药,解决设备和人员问题,帮助你们尽快恢复生产,我们真正感到社会主义的优越。你们表现了工人阶级的战斗意志,擦干眼泪,安抚亲人,又开始新的战斗,可歌可泣! 作为大学生,我们能做点什么呢?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掏出平时节省的一点钱,汇集为这273.70元。这个数字是微不足道的,只表达我们对工人阶级的情意吧! 苏州丝绸工学院一年级团总支、学生会 国家和人民的巨大损失,亦使我们大学生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人民哺育了我们,我们要对人民负责。信念要化为行动,理论要付诸实践。让我们记住这个惨痛的教训吧,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为发展生产而努力工作学习! 清华大学空气调节工程专业八三级团支部 在亚麻厂接待室,我还看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社科部学生的来信及他们送来的两箱鸡蛋,那是用他们微薄的助学金买来的。啊,我们的大学生,在社会的实践中似乎成熟了,深沉了,和人民、和祖国的心贴得更紧了。 3月31日,有两位女同志风尘仆仆地走进厂接待办公室,送上这样一封信: 惊悉你厂发生大爆炸,我校妇女同志深为惦念,为表达我们对姐妹们、伤员同志们的慰问之情,许多女教职工自觉捐钱,希望给住院的同志买些补养品,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重返第一线,为四化做贡献。 吉林大学教育工会妇幼委员会 来的这两位同志,一位是校教育工会副主席张丽云同志,另一位是教师代表。递上信后,张丽云同志背过身去,从内裤缝得很死的兜里,拿出一个纸包,里面是1283元钱。接过这还带着体温的钱,厂里的同志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啊,这是女性温柔多情的天性,还是对祖国大家庭同胞脉脉相连、心心相印的深情? 我还要为同志们摘录这样一封远方的来信: 亲爱的同志们,你们地处祖国北疆,我们位于西南边陲,我们之间相隔千山万水,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工人阶级的阶级友爱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为了表示我们对受伤兄弟姐妹的关切和心意,我们派人专程向救治伤员的医院送去由云南青年发明家周林发明、由我公司新近生产的、对烧烫伤和创伤愈合有显著疗效的WS-多功能治疗机,希望我们生产的医疗设备,能对伤员早日康复敬献一份力量。 这是云南电子器材公司全体职工的一封信,他们派出的两位代表——厂办主任张子清、干部吕玉民,千里迢迢地送来了两台机器。这两位同志接到任务后,怀揣着全厂职工的300封慰问信,抬着机器,心急如火地赶往哈尔滨。四天四夜的硬座车,使他们吃尽了旅途之苦。到了北京,买不到去哈尔滨有座号的车票,他们在拥挤的车厢里,又站了一天一夜。腿站肿了,眼熬红了,疲惫得几乎昏倒,可他们一下车就赶到医院,安好仪器。当他们看到伤员们用上他们的机器时,竟高兴地哭了。 在这有限的篇幅里,我还要引用几个劳教人员的信。不要挑剔他们的文理不通吧,听一听这复苏的心灵: 今天听到贵厂发生了不幸的意外爆炸事故之后,我们万分着急。可是,身在劳教所的我们失足者,因不能给你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而羞愧。 由于我们在党的教育感召之下都能安心地改造,从不花零钱,所以很少向家人朋友要钱。我们想给工厂捐点钱,你看我,我看你,都默默地低下头,摸摸口袋,有的只有几分钱。大家你三角,我二角,他五分地都掏出来,一分不留,然而才凑了这九元钱。多少啊,叉有什么办法呢!可这钱是干净的,我们的心意是纯洁的、真诚的。 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劳教所五大队第11中队 劳教队员:谷延辉、何文生、李晓东、王兴华等 在100多万元的捐款中,这九元钱可能是最少的一份,可它有特殊的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精神竟也能打动铁石般心肠的失足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从他们的良知和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人的可塑性。年轻的朋友,早日洗净你们心灵上的污垢,快些回到建设者的行列中来! 伤员急需翻身床!请帮助解决四张!求援的电话,从哈尔滨越过崇山峻岭,传到长江畔的武汉,这时是3月18日下午5点30分。 市医药局已经下班了,落日的余晖笼罩着武汉三镇。放下电话,局长下令:马上找回有关的工作人员。于是许多人跑出办公大楼。在市场买菜的扔下手里的篮子,在家做饭的关封了炉火,想看电影的把票子给了别人。他们跑回机关,接受局长的命令。几分钟后,几辆汽车风驰电掣般地冲进车流,奔向全市所有的医疗器械厂。 局长的电话打到市政府。刘泽庆副市长推开手头要处理的急件,他面容严肃地告诉医药局:“一定千方百计帮助哈尔滨!越快越好!”放下电话,他顾不得吃饭,急急忙忙走下楼梯,直接去指挥这次特殊的行动。 晚10点,长江上灯火点点,街上行人渐少。两名干部从市医疗修配厂打来电话:在这儿找到两台翻身床!接着,各厂陆续打来电话:这里没有! 晚10点50分,电话铃声把省医药公司的一位副经理从梦中惊醒。这是市医药局打来的。“好的,我们一定想办法!”他翻身下床,衣服还没穿好就跑出去。一辆汽车冲出公司的大门,开向所属的各医药器械仓库。 晚11时20分,满头大汗的公司副经理和办公室主任终于在一家仓库里又找到了两台翻身床。 晚12时,一辆装着经简单包装的四张翻身床的汽车驰向郊区的南湖机场。湖北省民航局局长也赶到机场。武汉没有直通哈尔滨的班机。刘泽庆副市长当机立断:派飞机直送哈尔滨! 19日凌晨,专机轰鸣着直插云天,载着四张翻身床和四十箱石膏、绷带,带着几百万武汉人民的深情向北飞去,飞去! 几乎同时,在上海某机场载着上海市政府支援的八张翻身床的专机起飞了。这是一架军用飞机。当八张床运到机场时,上海直通哈尔滨的专机已经起飞了。这时河南空军某部到上海执行任务的一个机组,主动要求运送,得到上级批准后,改变航线,直飞哈尔滨。 市医药公司向我提供了这样的数字:在整个抢救期间外地支援药品76种,价值68.2万元;各种医疗器械412种,价值12.74万元。参与运送这些医药和器械的究竟有多少人员,究竟动用了多少运输工具,他们谁也说不清。我想,没有必要统计了,在我们国家,在这样的时刻,无论你的求援电话打到哪个单位,找到哪一个人,他们都会义不容辞全力以赴的。 3月24日下午6时,四辆大卡车开进了哈尔滨亚麻厂,从第一辆卡车的驾驶室里走出沈阳市纺织局副局长耿秀清,他带领的这队人是昨天下午出发的,30多个小时,昼夜兼程,一路风尘;车上装的是亚麻厂恢复生产急需的四台整梳机和30根轴盘。 “我是沈阳,我们全市纺织系统七万名职工向你们慰问,有什么困难提出来,我们一定全力支援!”他们是刚得到爆炸消息就打来电话的,亚麻厂接电话的同志心头一热,眼泪涌了出来。 整经机是恢复生产的关键设备,沈阳市纺织局把生产两台整经机的任务交给技术力量雄厚的沈阳纶织厂。厂领导亲自挂帅,调动精兵强将,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高质量的整经机生产出来了。可机上的重要配件轴盘还没有,局里的几位供销人员全部出动,自行车轮飞转,跑了一家又一家的工厂,可还是一无所获。纺织局局长果断地说:“从我们自己家解决,宁可我们不用,也要先给哈尔滨!” 电话打到市纺织系统的各个工厂,“没说的,要多少,给多少!”几个小时过去了,30根轴盘凑齐了。市政府决定:派副局长耿秀清亲自带队,千里送机器,并代表沈阳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亚麻厂工人阶级慰问。还有什么任务,领回来接着干! 继沈阳之后,全国十几家纺织机械厂厂长汇集哈尔滨,几天工夫,支援亚麻厂恢复生产的计划制定了,上万件棉纱落实了,140台套恢复生产的机器援助协议签订了。这些设备正陆续到厂,那些开动的机器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部件。隆隆作响的机器,高唱着一首大协作之歌。 在商品经济的海洋中,每个企业都是竞争中的航船,能不能力争上游,占领市场,关系企业的命运和职工的利益。可在亚麻厂遭到灾难的时候,竟有如此之多的企业慷慨支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和西方世界企业之间的以邻为壑,相互倾轧,弱肉强食的情况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早春三月,黑龙江畔的逊克县还是冰雪封山。边疆乡通往县城的山路上,正走着一位头戴羊剪绒棉帽的老人,脚下的胶皮鞋踩在雪地上,“咔嚓咔嚓”响。他身上背个塑料编织袋,里面装着一只獾子。 他叫丛祥,是这个乡高滩屯61岁的农民。昨天听村里人念报纸,说省城亚麻厂大爆炸,伤亡重大,他心里一震。“啊呀,可疼死这些孩子啦!”用獾子油治烧伤、烫伤是这里最有效的偏方。他想起来了,屯里有个人前几天打了一只獾子。他找到这家,“哈尔滨的亲戚烧伤了,你的獾子先给我,将来你要多少钱都行!”3月20日老人背着獾子出发了,先从屯里走到县城,又从县里换上去龙镇的长途汽车,到了龙镇又换上了到哈尔滨的火车,经过三天三夜的奔波到了哈尔滨。路上许多人要花大价钱买他的獾子,可他毫不动心。找到了亚麻厂,他双手捧着獾子对厂接待办公室的同志说:“前年,我儿子有病做大手术,多亏了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才得救了。现在你们有这么多的人被烧伤了,我得帮帮忙。这獾子油能治烧伤,挺好使,送给伤员,让他们早点治好伤哇!” 我在厂里拍的照片上看到这位老人,他双手捧着黄褐色的獾子,坐在椅子上。望着他那慈祥的目光,那布满像刀刻一样皱纹的苍老的脸,我想起《父亲》那幅油画。 又有一位农民老父亲来到亚麻厂,他来自哈尔滨郊区的前进乡兴隆村。他是从松花江北岸走来的,请求去医院当义务护理员。 “同志大哥,别看我岁数大,身体还硬朗,什么端饭送水的,倒屎倒尿的活全能干!唉,钱,一分钱我也不要!家里不缺钱花。这几年官家的章程好,日子过得不孬,吃不愁,穿不愁,挺舒坦。听说你们厂子这么多工人大哥大妹子让火烧了,心里不是滋味,寻思能帮你们干点啥。我是想向政府报恩呐,过去我给地主扛过活,手指甲都冻掉了。后来又让小鬼子抓了劳工,要不光复,我早埋在煤坑里了。总想帮政府分点忧,干点好事,报答报答。” 想报恩的不仅是饱经风霜的老农民。3月30日的清晨,黑龙江省安达县杨草乡新生村青年农民赵连春,一下火车就跑到住烧伤工人最多的第五医院,他抓住烧伤科孙主任的手说:“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亚麻厂许多职工被烧伤了,心痛。现在富了,不能忘记工人老大哥的支援。我们村里几个年轻人商量了,让我作代表来问问医院,如果伤员需要献皮的话,我们没二话,从我们身上切多少都行!” 啊,我亲爱的农民兄弟!我该怎样去歌颂你们?作为农民的后代,我看到有些人专写你们的愚昧,专写你们的自私、丑陋,我的心在隐隐作痛。今天,我终于可以用你们的形象告诉他们,请认真地看一看当代的中国农民吧! 亚麻厂宣传部的王部长对我说,你应该写一写个体出租车司机。“这些人名声不好,确有一些人钱迷心窍,敲诈乘客。可那一天,军警民齐心合力扑火救人的场面震撼了他们。在运送伤员的各种车辆中,他们显得那样自觉、主动、热情。有的是路过此地尽义务的,有的是专程赶来的,没人指挥,也不用人调动,只要一有伤员被抬出来,他们就争先恐后地开上去接送。没有一个要出租费的,也没有留下姓名的。有人数了一下,那天有26辆个体出租车参加抢救。当天我和其他几个厂领导到医院去查点人数,没车了,一位出租汽车司机看到我焦急的样子,就主动送我们。当车从哈医大一院去五院时,在省政府路口有两人招手截车,开车的小伙子当即回绝:‘救人要紧,现在不是挣钱的时候!’听他这么说,我的眼泪湿润了。遗憾的是,那天只顾救人了,竟没有记下他的车号。” 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采访,在这个城市的几百辆流动的出租车中,怎样才能找到我要写的人。在出租车比较集中的火车站,我向穿灰色兰博夹克的小伙子问,向穿黑色西装戴红领带的年轻人问,他们探出身来,看看我的记者证说:“找谁呀,是不是又要见报批评?”“不,要表扬!那天亚麻厂救人,你们表现很好!”“算了吧,这帮哥们,谁赶上都能拉!请你记住,我们个体户也是凭劳动吃饭,坏蛋总是少数。” 我怀着深深的歉意望着他们。弟兄们,过去,我们是那样毫不留情地在报纸上批评你们,点你们的车号,点你们的大名。可今天,要表扬了,我却找不到你们。请原谅吧!我记住了,个体劳动者也是我们共和国的公民,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