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春节快要到了。过了年后,部队准备召开一个工程施工现场会议,张余亭一到任,主管工程的副参谋长李钟武就交待他,带上几个技术人员到每个施工点上跑一跑,进行年终安全质量大检查,为下一步召开会议准备第一手材料。接受任务后,张余亭叫上自己所熟悉的年轻工程师时传礼便匆匆上路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再当多大官也不会摆谱,因为岁月的磨难使他更能体谅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几年前,刚擢升老三团工程股长的张余亭去二营检查工作,恰巧时传礼从司令部工程处下来代职锻炼当副营长,为一项具体的施工流程,两个脾气火爆的山东老乡为此干了一架。不打不相识一吵倒好了,不仅在吵的过程中了解了对方的人品、学识和素质底蕴,也使他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互相欣赏和倾慕,最终被一根命运之绳拴到了一起,干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 破旧的面包车在南国雨林里的蟠曲山道上颠簸,窗外一会儿是白云缭绕的峰峦,一会儿又是古树参天的丘壑幽谷。张余亭坐在面包车的前座上,看着这种自然景观的升降沉浮,冥冥之中仿佛觉得这就是一个人生命苦旅的真实写照。 这时候的张余亭正处于命运的谷底。 人生如戏。从一个最初的起点出发,经历了五年苦干死干的风雨历程之后,又重新轮回到最初的起点上来了,回到了自己到先行营执掌先锋印之前的工程处里来,所不同的是当初下去时是副营职参谋,而现在已经晋升为副处长了。对张余亭来说,他的每一步擢升,似乎都是经历了一场血肉磨难后才凸露出水面的。 1983年初,从先行营副营长提升为老三团司令部正营职工程股长,正值全军干部提拔冻结,实在是用人之际,当二炮德高望重的老政委刘立封来部队视察时,部队领导专门把他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刘政委伸出了一个指头,对李力兢政委说: “我只带来了一个指标,记住,下不为例……” 一个指标就解决他的工程股长职务问题,足以说明他在领导心目中的分量。 1984年秋天,提他当老三团参谋长时,随着整党和政治的升温,磨难又来了。其实他心里明白,在自己命运的天空里始终游荡着一团黑色的阴霾,那就是,“文革”期间他当了几天“学生王”。 组织上很慎重,经过大量的调查,确信他没有任何问题,决定派个人到他的山东老家再最后核实一次。由于工程任务很重,别的干部又抽不开身,就找了老三团一个被挂起来在营部当管理员的干部去跑一趟。这位伙计说得一口典型的南方土话,与北方同志本来交流起来就很困难,而且他又急于借出差之便,与妻子鹊桥相会。一听县委组织部门的人说,没有必要写什么证明,就匆匆给部队拍了一封“地方不愿出证明”的电报,然后匆匆地离去了。 如此一封薄薄的电报分量却是沉甸甸的,事情也由此开始变调了。张余亭为此多坐了半年多冷板凳。 新任政委马捷将军是一位从部队里土生土长起来的老八路。或许是因为四十多载军旅生涯大多数时间是与基层官兵泡在一起,深谙下层军官的疾苦,他绝不是那种只会口头操练而不愿真正为官兵们实实在在办点事情的人,而是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之人。当然后来他也为自己的肝胆仗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张余亭的提拔使用上,与其说他是在兑现与老司令员张煌分别时的承诺,倒不如说他是要在自己的麾下聚集一批吃得大苦受过大难的干将。每一位明白的领导人都清楚,如果自己旌旗之下,尽是一批唯唯诺诺、阿谀奉承的庸庸碌碌之辈,甚至不离你左右的尽是一群专长阴谋算计的小人时,你的事业已经走到尽头了。历史上的开明之主贤达之士哪一个的帷幄里不是战将如云谋士三千,借着这些谋臣帅才才成就了千秋帝业拓展了一方政绩。 未等上级指示,马捷已经先声夺人地将张余亭放到了老三团参谋长的位置上了。理由非常简单,副团职干部的任命是在我的权限之内的,用不着请示。先斩后奏,办过了之后再报告上级。从某种意义上这并不需要大多的勇气,但却需要比天地宽的公心。 一个句号就这么画圆了。机关不再追问,好在从此中国也不再搞政治运动了。但是,部队领导准备直接提拔张余亭当团长的动议也只好搁浅了。根据整个工程需要,他又调回机关来当了工程处的一名副处长。 年终质量安全大检查的范围连绵数千余里地。 他们先从老三团的工区开始。他非常了解这支部队,从越南丛林凯旋后,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原始森林中从事战略导弹阵地施工,担负了大量的主体工作任务,在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里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名。他没有任何感情上的偏袒,检查的结果工程质量几乎无可挑剔。 进入当年血溅朝鲜汉江的大功团防区时,他的心情就像天空中飞扬的白雪一样骤然之间降到了零度以下。从一只脚踏进魔鬼谷的那一刻起,他就发现这支英雄之旅自从那次七死八伤的大事故和泥石流冲击之后,已经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了。中午开饭时,连检查组吃饭的碗居然都找不着。这真是天大的笑话,一个连自己的一日生活都打理不好的团队,能指望他们在这一个浩大的工程上有所作为吗?窥一斑可以见全豹。当他们进入主坑道检查时,展现在视野里的是施工现场一片狼藉,工程管理十分混乱,主坑道地平欠挖竟然达到了一点八米,而且拱顶已经被复好,将来降地平时势必造成更大的难度。当时张余亭自然没有想到,半年后他出任这个团的团长,这里的一切都要由他和时传礼来重新收拾旧山河。 失望的情绪不断攫住他的心。走出魔鬼谷,张余亭窝了一肚子火,碍于大功团的团长邹德堂曾经当过自己的上级,他没有发作。晚上,团里请他们吃饭时,喝几口五加白御寒,一向豪饮的他抿了几口就不胜酒力,酩酊大醉了。 就在这时,大功团的主攻营三营的发射阵地滑模后,配零层的模板时,发现与排烟道错位,对不上了。一个十万火急的电话打到了部队司令部,请求技术支援。因为电话联系不畅,主管工程的李钟武副参谋长让一位在县里协调输变电线路的工程师,想法子通知张余亭一行去全权处理。 第二天上午,深冬时节的冻雨在半山腰上挂了一树树一簇簇晶莹剔透、冰肌玉骨般的美丽树挂,天空中断断续续撒落着绵绵细雨,飘零于洼地沼泽之中的落叶已经开始腐烂,给已经停工的杂乱阵地增添了几许萧瑟之感。张余亭和时传礼驱车抵达工地,两人一分工,他检查地下洞库,时传礼到发射阵地里查看实情。 一个小时后,当张余亭走出来准备与时传礼会合时,只听性情刚强眼睛里容不得半点砂子的时传礼站在阵地边上大发雷霆,脸涨得红到了脖根,每句话都带着浓浓的火药味:“团里、营里和连队的领导都干什么吃的,没有一点责任心,干成今天这个样子,实在让人惨不忍睹啊。你们搞成什么玩艺呀,我看这不是在干国防军事工程。说重一点是在犯罪!” 张余亭深知时传礼的倔脾气,怕他说话把不住门,与团里的关系搞僵了,连忙上前劝住:“传礼,到底咋回事?我去看看。” “还看个屁,简直就是一块豆腐渣!”时传礼仍然愤愤地说。 张余亭下到井底一看,自己也不禁傻眼了。刚刚滑模完的井壁上钢筋突兀横在上边,凸一块,凹一片的,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地方没有捣固实在,马蜂窝状的孔隙比比皆是,有的混凝土缝里竟挟着麻袋编织袋甚至木板,而且中心轴与水平面偏离了一百八十多毫米…… 显然,这是一个质量严重不合格的歪脖子工程。 驱车回机关的路上,张余亭心情沉重,缄默不语。他心里非常清楚,这是一项在中南海里挂了号的宏大的军事战略工程,一旦事故真相披露,要把天捅破的…… 张余亭前脚回到部队机关,主管工程的几位领导接踵而来了。 刚从另一个导弹群落调来这里加强工程领导工作的副司令员陈景年,步履匆匆地走进张余亭的办公室。这位长得像当年《霓虹灯下的哨兵》赵大那样黑不溜秋的黑脸司令官,曾经作为工程兵的营长、团长,参与了中央军事首脑工程和首都国际机场建设,能征善战的威名远扬。见到张余亭后,他一改平日的诙谐幽默,脸色沉郁地问:“余亭啊,你们司令部的几个头给我汇报了,说大功团三营的工程质量非常糟糕,我新来乍到不摸底,你实话实说,到底咋样?” “渗不忍睹,我看非炸掉重来不可。”从工地现场检查回来后一直沉默不语的张余亭今天终于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哦!有如此严重!”陈景年也不禁吃了一惊。 “军中无戏言。我岂敢信口雌黄。” “看来,我得到现场去看一看了。” 陈景年从三营的工区回来,本来就黝黑的脸庞气得一片紫黑,在部队的工程会议上,他重重地拍了拍桌子,操着纯正的大连话骂娘:“妈那巴子,我干了大辈子工程兵,没见过这样干活的。不是吓唬人,这是对国家和人民犯罪呀!不信大家走着瞧,这一回非得有人上军事法庭不可!” 黑脸司令官的话语,顿时将整个部队的气氛搅得剑拔弩张、杀气腾腾。 新到任不久的司令员邹永钊将军到现场看了。 几年来又当政委又苦苦撑着部队全局工作的马捷政委也到三营工地巡视。 1月25日、2月8日,部队党委以电话和绝密电报的形式向二炮司令部工程部紧急汇报了三营阵地工程出现特大质量事故的情况。 几天后,一个由北京二炮机关和工程设计院有关人员组成的专家调查组,十万火急地奔赴南方绿色大莽林。 二炮司令员李旭阁中将是从某导弹部队一位来开会的副政委高同声口中,得知三营工地发生特大质量事故的。他立即打电话询问主管工程的业务部门,为什么迟迟不报告情况,属下毕恭毕敬地回答,正在派工作组前去查明情况。 三天之后,李旭阁司令员、刘立封政委率机关四大部的领导,赶往导弹集群现场办公,把三营的质量事故作为这次现场解决问题的重点。 现实远远比想象要严重得多。 李旭阁司令员率领机关大部领导顺着陡峭的楼梯,在发射阵地里一层一层地往下看,触目惊心的施工场面一一在老将军视野里展现:已经成型的阵地里大面积的混凝土严重出现了漏灌、漏捣、露筋、酥松现象,混凝土被复的质量和整体性不符合设计要求,一些重要部位没有按照设计编筋,竖向编得多,而水平却编得少,以后无法安装使用,尤其是尺寸发生了偏差,最大的差额竟然达到182毫米。 回到基地机关,平时不苟言笑的李旭阁司令员脸色更显得沉郁,现场勘察的结果远远比当时在机关预想的要可怕得多,汇报开始时,不少主管工程的人员预感到司令员要发火,悄悄地坐到后排去了。一向颇有大将风度处险不惊的李司令员这次禁不住怒发冲冠,当工程部门的同志向他汇报事故的经过时,他拍案而起,大声地责问:“作为具体主管工程的业务部门,你们当时都干什么去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到哪里去了?嗯?!” 面对将军的质问,许多工程负责人羞愧得低下了头。 但是,在这个歪脖子工程的处理上,很快就出现了迥然不同的两种意见。部队不少领导同志从维护部队积极性的角度,提出以修补为主的方案,而机关来的同志则异口同声地赞成炸毁推倒重来。 李旭阁司令员从下到底部那一刻起,就已经下了炸掉重铸的决心。为了使自己的决策更科学更使人信服,他对身边的同志说:“立即打电话叫工程设计所总工程师周兆合从北京赶过来,再认真地组织一次专家论证。” 周兆合一下子成了战略导弹部队将军们最终决策时一个举足轻重的砝码。 周兆合,留苏博士,主持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塔架的基座主体、酒泉卫星基地最大的发射塔架的基础等特种工程。作为这个重大军事工程的总工,周兆合的意见无疑在首长的心目中有着相当分量。 周兆合千里迢迢赶到南国雨林,与先期到达进行调查的李顺发等工程专家沟通交流了看法,并用比较先进的测量混凝土强度的回弹仪一个点一个点进行了试验。结果令他大失所望——50%的部位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不少重要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竟然远远达不到设计标准,显然这是一个不合格的报废工程。 在最后决定是否拆除的会议上,周兆合用铁一般的数据,断然否定了局部修补的方案,在列举了大量的科学论据后,他颇带感情色彩地说:“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注意,我们这个地下军事工程进入战时最先面临的威胁,是敌国首次核袭击,如此抗力,在第一个波次的核打击面前就会灰飞烟灭,变成一片废墟。我们不能花那么多钱向国家交一个次品工程,让后人来吞噬一枚我们种下的苦果。因此专家组的一致意见是,这个经不住打仗考验的地下军事工程必须拆掉重建。” 李旭阁将军满意地朝他点了点头。 炸掉重建似乎已经成为上下一致的共识。 可是,就在3月26日,一封文笔流畅、情采飞扬的匿名信从大山腹地深处飞向首都北京,落到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宽敞的书案上。 这封群众来信在历数了上边提到的三营军事工程出现的那些质量事故后,还对工作组正在调查中的有关责任人和团里主要领导进行了一个透明度非常高的大曝光,以不吐不快甚至掺杂着泄私愤的口吻,向军委首长反映了这个过去的英雄团队在诸如思想工作、作风纪律、行政管理以及领导不团结等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违犯军纪国法的角度提出要对这些当事人进行法律上的追究。来信署名“辛向党”,显然是个谐音。 张爱萍副总理看过后,心中自然是大为不悦。作为一位数十载春秋为中国高科技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的老将军,决不能容忍自己所主管的军兵种出现如此误国之事,他在这封群众来信上左右两边写下了重要批示:“请尚昆、得志、秋里、学智阅后转二炮,如若此件所说,哪有一点像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所干的事情,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竟麻木到了如此地步。请二炮认真查处,吸取经验教训,搞好后续工程。对玩忽职守造成这次重大工程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决不能迁就姑息,要绳之以国法军纪。” 经过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秘书长杨尚昆、总参谋长杨得志、总政主任余秋里和总后勤部长洪学智等中国军方高级领导人阅后画圈的信件很快转到了二炮。无形之中给二炮首长、机关和部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其实就是没有这封匿名信,二炮党委调查完事故的真相后也必然会向军委作出正式报告,但是这封群众来信提前披露,无疑打乱了当时的二炮领导机关工作的部署阵脚,使问题的查处更趋于复杂化。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三营发射阵地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开始变调了,大功团全体官兵从心理和名誉上都被推上了军事审判台…… 某大军区检察院和法院的军事执法官们携带着北京中央军委统帅部的“尚方宝剑”,奔向绿色丛林中的战略导弹部落。他们此行的目的,说白了就是手持军中的“尚方宝剑”,去这支中国最现代化的战略导弹部队逮人法办的。 一个功勋卓著拥有过辉煌昨天的英雄团队,转眼之间被置于耻辱的祭坛上,许多官兵从心理上接受不了这个残酷坚硬的现实。 仰首问天,他们感到无颜面对团队的先辈。这个当年由东野警卫师组建的英雄之旅,在辽阳南三里庄举起战旗不久,就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异国的皑皑雪野上,担负了从朝鲜外板桥到新溪八百多华里的空防、警戒和护路任务,创造了用步枪击落美军飞机多架,擒获美国空军上校领航员马克罗劳的辉煌战绩,尤其是在五次战役中,作为总预备队之一,血溅汉江,威震美八军,成为声名显赫英雄之旅。归国后,调防辽东半岛,多次在反登陆的作战中重创国民党军队,击沉敌炮艇一艘,俘获敌中校大队长一名。从60年代初开始,奉命转人工程兵系列,参与了中国第一座卫星基地、第一个战略导弹发射阵地的建设,屡建战功。 70年代末期,迁徙大莽林后,导弹部队的领导同志对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团队寄予厚望,将这项宏伟的军事工程中最艰巨也是最辉煌的任务赋予他们,意在让他们再展当年激战汉江的雄姿。 殊不知,这支部队已经有将近十年不施工,第一记开山炮就在魔鬼谷里打瞎了,落个七死八伤的悲惨大结局。紧接着那捣碎了地壳的泥石流又劈头盖脸地向他们涌来,整整持续了三载春秋才逃出劫难。 从魔鬼谷撤出来的三营,刚建第一座导弹阵地,再次失利,闯下了个通天大祸。团队建设从此跌到历史的低谷…… 其实官兵们心里非常明白,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没有一个强大的敌人能够真正将自己打倒,战争年代如此,和平时期亦然。一座高巍的堤坝往往是从内部腐烂开始决口的,一个单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代江山,走向衰落甚至最后为自身掘墓的往往是他们自己。 大功团的衰势在没有迁移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首先是内部向心力的疲软和涣散。团队中以河南人和湖北人为主体的两帮人马,展开了不见兵戈剑戟、风霜血雨的明争暗斗,团长范永柱来自中州大地,尽管他有做好工作的愿望,且并不乏工作魄力,但是性格上的缺陷,使他不免有偏袒河南籍军官之嫌,而位列团一级领导位置上的一群湖北佬们也决不是省油的灯。于是乎,两个地域群族在绿色军营里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斗心计甚至是斗卑鄙的灵魂之战。其结果是既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也没有真正的失败者,而团队的官兵却成为散沙一盘…… 军事检查官们经过调查发现,这个团队军官的事业心已经丧失到了怵目惊心的地步。三营的导弹阵地浇铸工程是从去年深秋时节开始的,但是,一个营的干部在位率居然不到一半,请假外出逾假不归的没有人管,即使有连营干部在家,也很少有军官上工地,只凭着几个老兵带着刚下连队的新兵在工地上干活。数九寒冬,士兵们的劳保条件又差,穿着破旧的棉衣,脚下的胶鞋早已经被雪水浸湿了,脚冻得一片红肿。九连在洞库底下担负浇灌水泥浆的主攻任务,而八连则在上边配属拌合水泥和准备石料,由于没有干部带班,上边的士兵想休息时,就将一块石头往流水泥浆的管道里一填,导流管被堵死了,下边的八连官兵只好停下工来,在狭窄的管道里慢慢清理,有时一停就是一两个小时,不仅导致怠工,就连一刻也不能停止浇铸的混凝土也会由于时断时续而造成被复面出现麻点和漏捣现象。 三营营长郭秋山,此时正沉浸在携发射阵地建设的硕果,晋升大功团司令部参谋长的喜悦和激动之中。他并未意识到一场通天的大事故已经降临。 郭秋山,河南省城固县人,1969年入伍。这个农家子弟,从踏进军营的门槛那天起,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军队这块绿色的跳板,跃出“农门”,与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辈们的农耕生活彻底告别,然后将媳妇随军进城,使自己的后代永远拥有一张城里人的绿卡。应该说,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军官的那段岁月里,他确实是以一个农家子弟的纯朴善良加上部队多年的教育培养的政治觉悟,苦干实干,在一个威名远扬的团队里脱颖而出,赢得各级领导和下属的好感和敬重。但是,随着官爵地位的一天天攀升,那种积淀于心底的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原始冲动渐渐演化为一种强烈的欲望,于是,流淌在一个农民儿子血脉里的朴实和良知被官场上的酸雨一天天腐蚀风化,而农民式的狡黠和短视却渐渐地癌变成一种人格的不健全。当他把人生奋斗的标尺定在了一个更高更远的官位上时,过去那种靠苦干实干来论功行赏的做法似乎有些幼稚可笑,凭借阿谀奉承、报喜藏忧,甚至是杀鸡取蛋来凸现一番政绩,以便自己跻身官场,则成了他上下求索、日思夜虑的最终目的。因此,郭营长的心思和精力并没有全部投入战略导弹工地,虽说也去工地上检查指挥,但是,士兵们干得怎样,工程质量如何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在他看来,时间和速度是第一位的,只要卡在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三营就夺了提前超额完成地下国防工程的金牌了。而他呢,既然团参谋长的任命已经下来了,完全可以挟胜利果实堂而皇之脚下生风地走马上任,说不定还得做好下一步当团长的精神准备。 抑或正是看透了他这种心态,营里有的干部对此采取了一种消极甚至是不配合的态度,更有甚者,还不时地为郭秋山添一点乱,等待着看他的好戏。恰好这时郭的那位随军不久的夫人已随着丈夫的升迁而学会了颐指气使,不时地从驻县城的团部机关一个接一个地打来电话让他出山陪着她去医院看牙,郭秋山居然不请示报告,撂下营里数百号正在进行紧张的导弹洞库被复工作的人马,为一己之私出山。而在他外出一周多的时间里,营里的领导几乎没有人到工地上巡视片刻,一场通天大事故就这样酿成了…… 在大量确凿的事实面前,军事检查官们确信工程团总工程师粟立实、三营营长郭秋山犯有严重的渎职罪,为了更快、更准地查清案情,决定对这两个人实施“监视居住”,说白一点就是软禁到一个偏僻之地,由荷枪实弹的卫兵看管审查。 司法执行在子夜时分进行。 当郭秋山被通知离开自己的小家到一个偏僻之地去交待自己的问题时,从甜梦中惊醒的妻子和孩子禁不住嘤嘤哭泣。 团里的几位家属都没有劝住郭秋山妻子一夜的哭声…… 一个军嫂悲痛欲绝的哭泣划破了沉寂的军营夜空,也深深震撼了全团官兵的心灵。 当呼啸的警车载着团参谋长和总工驶向囚禁之地时,三营参与导弹阵地施工的主攻八连和九连的连、排干部也被纷纷停职检查,上级工作组一个接一个地找他们谈话,军区检查院和法院的同志也不断来提取证词,一时间,军营的天空悬挂着一柄达摩克利斯剑。 面对大山腹地导弹阵地上的歪脖子工程,面对团参谋长和总工被推上了军事法庭的审判台,曾经创造过历史辉煌的大功团的官兵们不得不低下英雄的头颅,他们一个个在扪心自问,是谁铸造了这一灾难性的悲剧?!是谁使这一支英雄之旅走向了命运的“滑铁卢”?!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脑机关。繁忙了一天的办公大楼静谧下来。几个大部机关的工作人员坐着班车浩浩荡荡地回城里的家属区去了。可是,在这支东方劲旅最核心的指挥中枢的常委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椭圆形会议桌前,几位从抗日战争走过来的老将军军姿笔挺地端坐在那里,静听机关主管部门和工程专家们对歪脖子军事工程以及渎职人员处置情况的汇报。 司令员李旭阁中将、政委刘立封中将坐在会议室坐东向西的中间位置上,左右两旁和对面坐着他们的军政副职以及机关四大部的领导同志。大屏幕上的灯光已经黯然下来,关于工程废墟的处理意见,该说的专家们已经讲完了,只等着首长们最后拍板定夺。 李旭阁将军从宽大的靠背扶手椅上站了起来,在会议室里踱了几步,然后双手扶着高靠背椅子,专心地听副手们的发言。其实,大家的意见早已趋向一致,在3月份现场办公时,就已经下了决断,歪脖子工程炸掉重新浇铸。只是如何拆除,拆了后由谁来重新浇铸,工程专家们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后,最后还得由二炮常委拍板决定,以体现集体领导科学决策的民主程序。 “我先来表个态吧!”从第一任工程主管副司令员符先辉将军手中接过总指挥接力棒的副司令员郑惕将军,见工程专家和主管业务部门的同志已经讲完,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尽管自己刚刚接手工程不久,就发生了这样一件通天的大事故,从时间上也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但是,这位当年铁道游击队的最后一任政委,声名威震鲁南微山湖地区的老八路绝不是一个争功诿过的人。他清了清嗓子,操着几十年军旅生涯走南闯北已变了调的山东临沂话说道:“尽管我接手这项规模宏大的导弹工程时间不长,但是,出了这么大的工程质量事故,作为分管工程的副司令员,我有失察之责,在今天的二炮常委会上,我先作一个口头检讨,不日之后,我将向二炮党委和中央军委作出正式的书面检查。” “老郑啊,大可不必嘛!”李旭阁将军摆了摆手,他为自己副手的真诚所感动,“你接管工程时间不长,责不在你。从领导的角度讲,我们大家都有责任,尤其是我和刘政委两位主要领导更不能例外。” 其他常委也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 郑惕将军一阵眼热,激动地说:“感谢各位对我的信任和理解,毕竟我是分管首长,难辞其咎。说句大实话,我对工程是个门外汉,分管这项工作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但我的态度还是那句老话:‘边学边干’,战争年代如此,现在到了高级领导岗位上更是这样,当然要在短期内成为内行已是不现实喽。说到具体工作,主要依靠业务部门同志,他们提出方案,我点头拍板,以期弥补我们知识上、科学决策上的缺陷。对这个事故的处置意见,工程部门和设计所的专家们谈得很充分了,从理论、实践上都立得住,我认为可行。” “炸掉重来这个决心,3月份在部队现场办公时就下了。”李旭阁司令员重新坐到自己的椅子上说道,“当然,部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修修补补也同样可以用,我理解他们的心情,尽量想把责任和损失减少到最小的限度。可是,这是国防军事工程,事关军威国威,我们不能做历史的罪人,如果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一旦核战争袭来将贻害子孙后代,到那时,我们这些老家伙在九泉之下见到了主席和总理将会无颜以对、饮恨不已。现在这个处置方案经过工程专家的多次论证和现场实验,实施静态爆破和整块切割,既不会损伤已经灌铸好的井壁,又能加快作业进度,不至于耽误发射阵地的竣工时间。” “既然大家都没有不同意见,就这么敲定了。”主持会议的二炮党委第一书记、政委刘立封中将最后说道,“我看还是由这个老团队来干,挫折和坎坷对他们来说只是暂时的,相信他们会从这块废墟中汲取血的教训,重新爬起来,再振雄风。” 夜色缓缓地吞没了西山之巅最后一抹晚霞,仲夏之夜的溽热弥漫在天地之间。晚饭的时间早已过了,但是,党委会议室似乎还没有散会的迹象,独坐在一旁做记录的秘书不时地看了看墙上摆动的挂钟,站起身走过去提醒主持会议的刘立封政委,是否休会明天再议。老刘政委看了看腕上的表,就剩下最后一个议题了,明天政治部工作组就要携会议的决定奔赴导弹部队,今晚无论如何都要敲定下来。 会议最后的议题是对事故责任人的刑事处理和团队班子的改组问题。 一说到对人的处理,会议的气氛顿时显得肃穆和凝重起来。这些老军人都经历过共和国政治运动的风风雨雨,人生的命运曾经辉煌过也黯然过,因此一涉及到对人的处理,都显得格外的慎重,绝不会因为自己居庙堂之高万人之上就随便运用手中的权力。其实,这些在战争的血雨里滚过的老首长,往往对自己的属下关怀备至绝无一点架子,“钦定”小人物的命运时也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的今后甚至家人的荣辱着想,而决不像那些一夜之间靠运气财气仙气暴发起来的人,仕途上一路顺风没有经历过一点痛苦和磨难,一朝权柄在握得志便猖狂,时时处处张扬着虎气神气和霸气,听不进一句逆耳之言,左右起苍生的命运来则全然把人视为草芥。 政治部主任隋永举中将率先引出了话题,他那简洁的富于逻辑性讲话常常让机关的干事们叹为观止:“军区检察院对这起重大事故的处理意见已经报来了,他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确认,除团总工程师粟立实因渎职罪须送交军事法院,绳之以国法外,其他涉案人员可由二炮按党纪军纪处理。” “应该说,这是一个上下都满意的结果。”刘立封政委舒了一口气,“军区办案的同志已经充分照顾到二炮的难处。” “要向部队讲清楚,并不是我们非得判一个才好向军委领导交差,”李旭阁将军接过话茬说道,“广大官兵常年累月在深山峡谷里施工,自然环境恶劣,生活很苦,这一点,我们是非常清楚的。二炮领导的本意,就是要通过对这次事故的处理,让坏事变成好事,使工程部队以及所有二炮部队从中汲取教训,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强化质量意识,优质高效地完成好战略导弹阵地工程建设,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这就是我们的初衷。” “我看,二炮首长、部队的领导要定期深入到这个团去,重点帮他们。”刘立封政委庄重地说,“现在这个团的领导班子要换人,政治部工作组要马上下去,迅速拿出调整方案。” “赞成!”李旭阁司令员挥了挥手说,“人生不可能永远过五关,也会有走麦城的时候。一个人尚且如此,一个团队亦然。我相信这个老团不会因为这一个大事故,栽了跟头就一蹶不振。只要把领导班子调整好,将广大官兵从重大事故的阴影中解放出来,总结经验,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他们将会重新步入二炮先进团队的行列。” 二炮常委会一直开到深夜。随着讨论问题的深入,一个帮助大功团重新崛起的方案和措施出台了。当这群老将军们步出党委会议室时,夏夜的晚风徐徐拂来,吹去了白天的暑热和烦躁。 一个帮助大功团走出命运的“滑铁卢”的拯救工程即将全面启动。 (悲剧人物之一) 粟立实第一个站到了军事法院的被告席上。 因为这次大事故涉及到中国军方的核心机密,所以审判是在一种秘密状况下进行的,不允许公开旁听,只有一些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和证人到场。在头戴钢盔全副武装卫兵的押送下,粟立实走进了军事法庭。从踏进审判庭的门槛起,他就一直耷拉着头。一生小心翼翼从不冒犯别人的他此时才预感到,一旦站到被告席上,他的二十六年军旅生涯和美好前程就画下一个黑色的句号。 粟立实,湖南人,1961年高中毕业后投身军旅,后考入工程兵属下的一所洛阳工校,经过上海来的专家短暂的地下工程培训后,就匆匆结业参与中国的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的建设,在工兵团里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不久,当新的战略导弹部队组建时,他又奉命调往南方大莽林深处,在司令部工程处做了一名技术员,参与桥梁组的工作。 身材高挑瘦削的粟立实,留着一脸的络腮胡,眼睛里总是透射着一种恭谦的微笑。不知是因为少年时代的苦难经历,还是青春漂泊旅程上的政治风云,使粟立实少了一些湘楚子弟的铮铮铁骨,而多了一些谨小慎微。当命运将他推到了战略导弹部队的一个工兵团的总工程师的位置上时,性格上的怯弱加上专业知识上的贫瘠,终于将他连同一生孜孜以求的事业挤进了一个命运的黑洞…… 军事检察官对粟立实的指控白纸黑字地写道:“负责该项工程技术把关的总工程师粟立实在历时82天的发射阵地浇铸中,只在三营断断续续呆了33天,竟然有49天不在工地,在最关键部位的被复中,请假10天回家,居然超假19天不归,擅离职守。在整个浇铸混凝土期间,身为总工的粟立实没组织过质量检查,自己不熟悉图纸,也没有组织技术员熟悉图纸,下面向他请示技术方面的问题,有时不表态,有时让别人看图纸,不作负责的答复。根据核查证实,在发射阵地二次滑模中,粟立实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马虎草率、疏忽大意,应对这起事故负直接责任,本庭以渎职罪提出诉讼。” 面对军事检察官证据确凿的指控,粟立实邀请自己的两位老战友、司令部工程处的高级工程师谭阳初、龙文生作为辩护人为自己辩护,尽管他也明白谭、龙两人并不精通法律,可毕竟十几年在一起工作,私交不错,最关键的是他们都精通国防地下工程,也许从科学和工程的角度寻找到的辩词能减轻自己的罪责。操着一口湖南望城口音的谭阳初针对检察官的诉讼,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两条:第一、在目前这种机制下,团队的总工程师并没有多少权力;第二、擅离职守措辞不当,粟回家是请了假的,只是逾期不归。 虽然两个辩护人试图用大量论据来为粟立实减轻渎职的过错,但是仍感到无力回天。因为,在大量证人的指控面前,粟立实无法掩饰和开脱自己在施工之中不点头、不表态、不负责的确凿事实,当军事法庭将造成国家财产七十多万元的损失和将来无法弥补的后果展示在他面前时,这位一生谨慎胆小的三湘汉子不禁羞愧地流下了一行冷泪…… 孤零零地伫立在军事法庭的审判台上,蓦然回首身后那一双双自己所熟悉的眼睛,粟立实欲哭无泪。苍天在上,大地作证,我粟立实决没有将差事办砸的初衷和本意啊!谁不知这天字号的工程通着中南海,岂敢在这生命攸关的大事上儿戏呀!可是他怎么也说不清楚,自己是怎样走上了军事法庭的审判台? 其实,一切都源于少年时代的苦难记忆,一切都出自于懦弱的性格。 粟立实的家乡,从汉代开始就是匪患横行之地,这里的男人们从小就以尚武从军落草为寇为荣,血液里始终流淌着一种强烈的征服欲和功名欲。当年大清帝国的中兴之臣曾国藩就是带着这群蛮野的三湘弟子,打败了洪秀全,给已经走入衰势的大清王朝注入了一股活水。可是这些荣归故里求田问舍的湘军后裔也从此染上了浓厚的宗族观念。一个村一个寨一个乡,往往不是政府委派的村长保长乡长说了算,而是由德高望重的一族之长操纵着。 粟家作为外姓人家,在那个永远招展着宗法经幡的大寨子里,显得格外的孤独和可怜。与邻里的孩子发生了纠纷挨打的总是自己,命运的阳光总也照耀不到粟家的屋脊上。父辈们对自己子女的教诲,永远重复着一句话:心字头上一把刀,后退一步天地宽。与人相处当以谦卑忍让为本。粟家能在这一个外姓的大寨子里生存下来,靠的就是一个忍字。这也构成了粟立实性格之中最本色的部分。 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兵龄的工程师,粟立实调到大功团来任总工,一方面是因为领导觉得他多年勤勤恳恳、谦谦相让,从兵龄和职务上实在该安慰一下了;再则搞了二十年的地下工程,就是不懂的人看也看会了,别说他还成天接触,专业上不至会有什么问题。正是这种用人上的误区,坏了大事。几十年来,由于我们这支军队长期地远离战争,自然也失去了在金戈铁马的血雨里测试一个人的比武校场。于是从领导到一般做具体工作的人员都走进了一个认识上的怪圈,仿佛和平年代的官谁都能干,因此当一个人才与庸才竞争角逐时,最后的胜利者往往是没有争议俯首听命的庸才,而决非浑身有棱有角主见太多太难以驾驭的干将。这些人上任后自然想的不是军人之道,打赢明天的战争,而是如何摆平周围的关系,一个位置一个位置地攀升,继续当自己的维持会长。一如军事法庭上的辩护人所说,在当时那个时代特定的环境里,团的总工虽然也是一名响当当的团职干部,却不是常委,决定不了下边军官的升降沉浮,到施工点上指导工作时确实存在着别人不买账的情况。但是相关的技术把关,总有建议权甚至是最终的决定权的。说了别人不照办是一回事,看到了问题不说稀里糊涂地蒙混过去则又是另一回事。可一生信奉谦让的他,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被下边顶撞了几次后,就彻底缩回去了,采取与人为善的生存哲学,不闻不问不追究工程质量上的好坏,以为出了事故,板子打大家的屁股。可是这一回恰恰是打在自己身上了。 粟立实的悲剧就在于过去当惯了南郭先生,演出大合唱时尚可滥竽充数,混一碗粥喝,而到了真给你一方纵横驰骋的天地时,就傻眼了。可是,又要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什么都行的高大形象和技术权威,于是故作深沉地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方法来掩饰自己知识才气底气上的不足。 当他发现被复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时,以老母亲患病请假一走了之,这里边固然有亲情难舍骨肉难离的缘故,可是谁又说得清逾假不归不是一种金蝉脱壳呢?! 军法是无情的。军事法庭以渎职罪,造成国家和军事地下国防工程重大损失为由,处粟立实有期徒刑两年,考虑到他已经被拘羁了一年多,余下的刑期监外执行。粟立实回来了,从兵败麦城的大功团又回到了机关大院。 像一位刚刚从耻辱的祭台上走下来的伤痕累累的流放者,粟立实的灵魂、情感之坝几乎被击毁了,整天蜷在自己的小屋里,足不出户,羞于见人羞于见光,甚至羞于抬头直面妻子孩子亲朋好友们那一双双真诚期待的眼睛…… 住在楼下的老战友谭阳初备了一桌丰盛的家乡菜,硬拉死拽地将粟立实拖到了自己家里,一杯浊酒,一腔真诚,两双熟悉而又陌生了的眼睛,交流着已经沉淀了许久的心里话:“立实啊,我们相处已不是一天两天了,”谭阳初操着没有抑扬顿挫的家乡话,抚慰地说,“作为老大哥,我奉劝你一句话,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倒。即使人跌倒了,但灵魂不能跪下。在哪里摔倒了在哪里站起来,仍然是条好汉!” 粟立实大大地喝了一口问酒:“人近知天命之年,罹此大难,恐怕想站也难得站起来了。你瞧瞧,这大院里的一双双眼睛,不是把我当成监狱里放出来的罪犯吗!” “你多疑了。我们都是当兵的,谁都明白,只要不被自己打倒,谁也打不倒你呀。扔掉那一点可怜的面子吧,勇敢地战胜自己,走到阳光下,走到大伙中间去。” “唉,话虽这么说,可是你老兄心里也很清楚,这一场人生之灾过后,我的军人生涯也该画句号了。” “军营不留人,总有留人处。不管怎么说,你还有后半生嘛,就是到地方,也该吃一堑长一智。交了一笔学费,就该交得值得。” “谢谢阳初老兄,谢谢你这一桌家乡的酒菜……”粟立实喝下了最后一杯酒后,不禁匍匐在饭桌上痛哭…… 一个人只有走进命运的泥泽时,才会真正体悟到人世间真情的可贵。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