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向晚。一辆黑色轿车随着车流驶向西北三环。 从三元桥始,经曙光桥,经西坝河,经和平街,向西,向西 回望三元桥,如回望历史。遥想当年,三元桥落成之时,全国市政系统犹如放了一颗小小的原子弹。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每每从机场经过这里,三元桥的壮观往往是进人中国的第一话题。人们是通过三元桥了解中国、了解北京的。那时的三元桥,为北京增添了多少光彩! 这是1993年12月的一天,北京市市政工程局局长张连生驾车西行,去视察他的一线部队。他行驶的路线,正是时下加紧修建的西北三环工程——东起三元桥,西至三义庙,然后向南至公主坟,至莲花池,和六里桥相接,全长ZI.5公里。倘若全部竣工,三环就首尾相连,一个48公里的快速环路就像美丽的花环佩挂在首都的胸前。 驱车而行,在暮色里,道路首尾相顾,就像历史和现实的一次会晤,而更像是向未来的一种延伸。只要一踏上北京的道路,只要一踩上它,就像踩着自己的心。别人是用眼睛去看,去欣赏,去评判这些道路;而自己是用心去品味,去体验。张连生觉得路就是他的命。他的生命就是一条条道路组成的。 1955年,张连生自故乡豚州考上了北京建工学校(现为北京建工学院)。1959年毕业后,便分配到市政四公司。从此之后,便和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半个台阶半个台阶踩着上来的。所谓半个台阶,就是凡是公司和工程局的一应职务,不管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党政职务他全干过、体验过,而且全是一步不落。比如,行政上他当过技术副队长、队长、副经理、经理、副局长、局长;在党内他当过支部副书记、代理书记、支部书记、总支副书记、总支书记、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别人常常是一步到位,他却以自己独有的小碎步,半个台阶半个台阶地稳步前进,走得坚坚实实,走得有滋有味。大概这和他修路有关系。大凡路,尤其是质地好的路,都是用碎石沙子一点一点地铺,用勺子盛满沥青一勺一勺泼撒铺筑的,这种作业方式当然不是现代化机械推进的作业方式。就对职务升迁的态度而言,他属于落后的自然经济,很有点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而顺其自然。1976年,他从公司调到局里任副局长时,才38岁,是全市最年轻的副局长。1983年6月任局长时,45岁,又是北京市最年轻的局长。转眼10年过去了,如今他已56岁,在北京市局长一级里,他已经属年老派了。 而三元桥也老了。1984年修的三元桥,是他刚任局长的第二年。他指挥市政一公司奋战近一年时间才拿下它。这是里程碑式的工程,它标志着北京的道路已经向现代化迈进,所以,它像是修筑在张连生的胸膛上。但是转眼之间,三元桥就老了。张连生从汽车反视镜里看自己,看到的是一张沉稳坚毅的脸庞,一个下眼睑有些浮肿的中年人向暮年转进的脸。虽然他长得少相,步履仍然像中年人那样从容,但从眼睛里可以读出他深刻的沧桑感。从本质上说,他是一个斗士。他需要舞台,每一条路,每一座桥,就是他灵魂希冀的舞台。所不同的是,每一个他用灵魂搏斗过的舞台都在现实中存在着,人们一眼就能看出他曾为之鏖战过的舞台高与矮、大与小、难与易,并能以此来评判他是否是一个真的斗士。 三元桥真的老了,又矮又小,用他的话说,“就像个小板凳似的。”可是当初人们对着它,曾是那样地激动、亢奋,把参与建设的市政工人们和他捧得高高的,说什么的都有。在三元桥修好之前,市政工人的称谓,人们是陌生的。过去,一说是市政工程局,别人都疑惑:什么“市政工”?北京市还有专门搞“政工”的局?许多转业军人初听到这个名字都很感兴趣,但一来就摇头了,说:修马路就说修马路,你叫马路局好不好,别挂羊头卖狗肉!要说市政工人出名,也就是打修了三元桥之后。 三元桥打响之后,又一次引起轰动的就是东厢工程。这是贯彻市里提出的“打通两厢,缓解中央”战略部署的第一步。这个决定是北京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决定,并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批准的。张连生领受任务时是1987年8月1日,那天正好是他50岁生日。对于这个年龄,人常说是半辈子埋进土里了。可张连生的大半辈子是埋在马路上了。三元桥修建好的当年,也就是1984年10月4日,小平同志视察了三元桥,当时张连生也在场。 当时,张连生47岁。而现在,1987年他过50岁生日,等着他的是东厢工程这场硬仗。 张连生从50岁生日那天起,便挥师奋战东厢,苦战了一年零六个月,于1989年4月25日全线竣工,打了一个大胜仗。 东厢之后紧接就是西厢。东厢工程竣工的绿色信号弹还没升起,西厢工程的进攻命令却又传达了下来。张连生又带领自己的部队马不停蹄转进到西厢,在曾是燕国都城的广安门一带安营扎寨,演出了一出文戏武唱的新编《西厢记》。 西厢工程,自复兴门立交桥南端起,经西便门、天宁寺、广安门、白纸坊、菜户营与双营路(京开路北段)相接;再向东与右安门大街相连,干线(二环路)全长4.9公里。沿线改扩与之相交的广安门内外大街、莲花池东路、宣武西大街、南北线阁等道路5.8公里,总计道路全长门公里,大小桥梁47座,拆除居民住房6,838间,其他民房l,000间,涉及单位280个,整个工程难度和施工量,相当于东厢的一倍。但竣工的日期,要比东厢提前3个月! 广安门一带曾是燕国都城,称“蓟”城,所谓“燕京”,所谓“幽燕”,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大抵皆出于此。如今,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由他张连生带领的市政兵团。 于是,人称该兵团为“张连生兵团”。 张连生兵团又一次不负众望,轰轰烈烈地,西厢提前完工了。 1992年,张连生又率领他的兵团完成了南厢工程和西北二环改造工程,从而使33公里的二环路成为快速公路。二环真正环城转起来了。 于是,张连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常胜将军。 但,东三环工程中,他差点“栽”了。这项工程几乎没有预期,而关门日期又定得太早,给人的感觉是一下子关在了笼子里,很有些困兽犹斗的感觉。东三环沿线是北京市容的风景线,什么国贸大厦、京广中心、燕莎商城、农展馆等等,大厦林立,鳞次栉比,流畅美丽得如同一首首浪漫诗篇。当年正是国人申请奥运正烈之时,倘若把这条道路修得更美好一些,将会为申办奥运带来分量很重的筹码。可是这条南起劲松立交桥,北至三元桥的路,工程量委实太重了。沿线要建6座立交桥,l座高架桥;整个工程将新建桥梁13万平方米,铺装道路25万平方米,埋设管线约80公里。而关键是时间,紧得让人揪心——从1993年1月10日起,到1993年9月15日止,才8个月的时间啊!而这个时间正是申办奥运的敏感时期,倘若按时修成也就罢了;要是违期,谁能说奥运申办未果和东三环没有干系呢?那可就国人共讨之了。而且,到那时,他张连生可真得自己提头来见北京的父老并谢罪天下了。 工程果真是艰难。 通车时间已逼近了,但国贸桥的关键部位仍未如期完成。张连生一急,把铺盖一卷,领着局里的一班人上了工地。指挥部就设在国贸大厦旁的高架桥顶上。高架桥长1.8公里,这就是他的办公桌——世界上还有比这长比这壮观的办公桌吗?张连生召集各公司经理到这高架桥上,说,从今天起我就住在这里,你们的任务一天不完成,我就一天不下来! 呼家楼立交桥两端各有一座人行天桥,由市政四公司修建。由于材料、钢材不到位,影响了施工进度。指挥部一天十几道“金牌”传下,严令市政四公司限期拿下,否则“军法”从事。四公司党委书记鲁文歧无奈,急急来见张连生,请求解决困难。张连生拍案而起,说:钢板材料如果一个星期还不到位,我站在桥墩下,你把我打到混凝土里去;可是,如果材料齐了,你们到期完不成,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市政工程局的4万多职工,一看到自己的指挥官屹立在大桥上,立刻都有了主心骨。 张连生说,我们的市政精神是:“团结实干,拼搏奉献,说到做到”,我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我的办公桌放在工地上,所在的公司经理就不敢走,分公司和工区小队的头头们就得在工地上给我顶着,任务拿不下来,就别想给我走出工地,除非抬着出来! 工地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大凡干部都戴红色的安全帽,工人戴黄色的安全帽。那红色的帽盔如火苗,不管是白天黑夜,只要有那火苗在工地上闪烁跃动着,工人们就知道干部们在他们身边,他们就有了底气。 一公司131队队长刘柱形容张连生说,要说张局长那个派头呀,他给我们训话,就像当年那些老将军们给部队训话一样。6个公司往那一戳,一队一队,跟军队似的,他说话前就差说:同志们好,请稍息。要不就跟军队一模一样了。说起军队,咱市政有不少铁道兵、工程兵部队下来的,过去修地铁的也有不少转业到市政的。张局长把这支队伍调理得一呼百应,可以说他指哪儿,就打哪儿! 张连生手下,确是一支打不垮的队伍。 一公司经理武荫杞,一个精精瘦瘦的淳朴长者,他今年已经58岁了。他对笔者说,西北三环任务一下,我就去找张连生,我说,怎么样,把整个北三环给我们一公司吧?张连生笑着说,想得美,看在你是师兄的情分上(武是1954年建工学校毕业的),西北三环4个难点(公主坟、八一湖、阜成路、三义庙)我给你3个,怎么样?武荫杞笑着说:行,你表现不错! 公主坟工地,233队的统计员李世华对笔者说:唉,咱233队从来就是打硬仗的队,东厢是玉蜒桥;西厢是天宁寺桥;南厢是永定门;东三环是双井至光华路最长的一段。本来还是让我们啃硬骨头的——修木樨地立交桥,谁知木樨地不做了,就把我们撇下了,让我们做公主坟的地下管线,做边沿工作,惨,真丢人,要不听说你来采访,咱们的队长说啥也不肯见你,他嫌丢人! 二公司党委书记贾秉志说,二公司为什么这次只揽了一个公主坟呢?原因是我们大队人马一半在国外巴基斯坦的真纳大桥和广东的佛干公路上。过去,不管是东厢西厢,还是鏖战二环南厢,我们都承担了一半多的任务,我们这些人,啥都不怕,就怕没活儿干,用张局长的话就是:恨活——见活没命。 张连生有很多讲话已经被他的部下广为流传。如修东厢时,他说这是执行市委命令的第一仗,叫“辽沈战役”;修西厢时叫“平津战役”;修南厢时叫“淮海战役”;修东三环时没什么战役可叫了,就叫“解放全中国”。现在的西北三环工程又叫“过五关斩六将”。说起困难,说起苦累,他说:“再苦再累也只能乐一回。”他告诫大家取得成绩不能骄傲,就说:“一骄傲,就不给你活儿干,看你还敢横不敢横?”等等。 谁都说市政工程局是一支不穿军装的队伍。张连生的言谈举止有当兵的气概。可是,他却没有当过兵。他只在3O年前受过军训。 那是1964年,在市委党校,城建系统选派工人和干部接受军训。当时他所在单位有两个名人:一个是李瑞环,一个是张百发,他们当时都是全国有名的青年突击队队长。李瑞环、张百发和他们一样认真地集合站队、立正稍息、走队列、拔正步、练投弹、练射击;吃饭时一起扯着脖子唱“日落西山红霞飞,战上打靶把营归。”当时李瑞环、张百发才二十七八岁,张连生是25岁。张百发爱打篮球、爱摔跤,一天到晚去央告张连生搭班凑数打球去。那时国家还没从自然灾害中走出来,人们还吃不饱肚子,篮球场上经常凑不够5个人。于是就很难和别人打全场,张百发就以今天人们常见的那种笑容那样眯着眼对张连生说:连生,走,再来一盘。于是张连生就把腰带往里再扣一格,跟着老大哥走上球场。那时李瑞环却很少在球场里看到,他爱打乒乓球,爱下象棋,爱干动脑筋的运动。而且,他很爱学习,他虽然是工人出身,从小没上过学,但凭着一股顽强的毅力上完了北京建工学院函授学院。那是长长的相当艰难的一段时日,同样和大家一样困难的李瑞环,白天饿着肚子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为城市的崛起而奋力拼搏;晚上,又拖着疲惫的身子骑着自行车去上学。这是需要一股毅力和一点精神的。 说到这些往事,一公司下属施工队长鲁宗祥记忆犹新。那时,他也是工地上的青年突击队长。如今,站在西北三环尘土飞扬的土地上,他对笔者说:当时,我也是从农村来的,也不识字,可就是没有李瑞环那种精神,也没有他的眼光。李瑞环确实是咱工人的杰出代表。如今,李瑞环已是国家领导人,提起他,当初的工人朋友仍然由衷地赞扬他,敬佩他。 当年的生活,给张连生印象最深的是每逢周末,他和张百发结伴而行,一起步行到动物园。那时,张百发的家在人民大学附近,张连生的家在西直门,而动物园是他们要乘汽车的始发站。张连生清楚地记得,从始发站到他的家,乘车才4分钱。从市委党校所在地车公庄要步行半个小时(快时20多分钟)才能到动物园,他和张百发都愿结伴而行,边走边聊,俩人谈兴都很浓。 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情景,清楚得如同昨天。他和张百发边走边说,高兴时还哼上几段当时流行的小曲。张百发那时老在肩上背一个蓝色挎包,脸上挂着谦和的笑容。他们谈工作,谈学习,谈军事训练,谈行进间的四面转法,谈手指勾动扳机时的瞬间感受,也谈祖国的未来。但是,他们都没谈他们将来怎样当市长和怎样当局长。 他们都没有想到。 30年后,北京市三建公司庆祝成立40周年时,张连生和李瑞环、张百发又相聚了。李瑞环、张百发都是三公司的老人,而张连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庆祝会。3O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3个人的地位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友谊依旧,感情更深。庆祝会在五洲大酒店举行。一进会议室,张连生便看到李瑞环和张百发。由于地位的差别,张连生有点踌躇,哪知张百发笑着向他拍手,说,快来快来。李瑞环亲切地和他握手,问这问那的。张百发打趣地说:连生,有什么事没有?有要办的事赶快给瑞环同志说,让他给你解决! 在修毛主席纪念堂时,李瑞环是总指挥,张连生是副总指挥(他当时是市政工程局副局长,李瑞环是市建委副主任);建设3O万吨乙烯工程时,李瑞环是油线指挥,张连生是水线指挥。还有许多次合作,都是李瑞环任总指挥,他任副手……现在,面对已是国家领导人的李瑞环,张连生说,瑞环同志,您指挥了我多年,咱们照张相吧。李瑞环笑着表示赞成,二人刚站好,张百发也来凑热闹,还把张连生推到了中间。就这样,一个共和国政协主席,一个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把他张连生像明星似地围着照了一张相。他想,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合影,而是国家领导人对本是同根生的工人兄弟的一往情深,也是对北京市4万市政人的一片深情。 照完相后,张百发拍着张连生的肩膀打趣说:“去吧,拿着招摇撞骗去吧!” 三人又哈哈大笑热闹一番。 这张照片被四万市政人当成“自己的”照片,成了他们遇山开路遇水造桥的动力,一种精神的鼓励。 四万市政人实在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兵团,他们重新塑造北京的那股摧不垮的精神动力,对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是个需要探究的谜底。 就在国贸大桥上办公的时候,张连生和工人们一块排队买饭。这时,他发现一些民工竟然就着咸菜吃饭。看着这些又黑又瘦的民工,张连生的心颤抖了。在他们的肩上,托着现代化长虹般的桥梁和道路,可是,他们所得的是什么? 当他得知民工们已经好几个月没发奖金了,已经失去起码的物质生活保证,他发火了。他找来经理,说,即使公司机关干部的奖金不发,也要保证一线工人和民工的奖金! 一个连奖金都不能如期发放的队伍,却能创造出令人震惊的北京速度,这是支多么可敬而又可爱的队伍! 现在,张连生的部队已经在西北三环20多公里的战线上全部展开,从东端起,依次为六公司、五公司、四公司、市政处、三公司、一公司、二公司和机械公司。这是他所有的部队,他的可歌可泣的屡建奇勋的市政大军——张连生兵团。 北京又一次等待他们建立功勋。 驱车向晚。乘着渐渐变浓的夜色,张连生由东向西向着他亲爱的队伍驶去…… 仿佛是欢迎前来视察的指挥官似的,暮色中的西北三环,一下子变得灯火通明。从1993年12月1日起,一直到1994年9月25日,这里将没有夜晚……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