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胜利。1980年11月15日——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铁人”王进喜十周年祭日。天阴沉着脸。黄河无声无息地流着。 “唉——”随着一声愁叹,油田副总指挥欧阳义洒下一杯白酒。 他的经历,酷似《创业》中的牛娃。15岁提根打狗棍,一路讨饭到玉门混穷。参加罢工,被投进监牢。解放军接管油矿,军代表康世恩打开牢门。他高呼着“解放了——”一脚把“美孚”空油桶踢得老远。当我国政府宣布“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的时候,他在大庆和“铁人”举杯共祝。不久,他转到“胜利”。临别之际,“铁人”祝愿他在黄河之滨干出一番新的事业…… 谁知,事业未成,“危机”四起:日产量报表上那急剧下降的线条,扯得他心尖阵阵作疼。 “‘胜利’没油了,有门子的投门子,有窗户的扒窗户,没门没窗的,等着去当‘煤黑子’吧!”有人到处放风。 “放屁!”为稳定军心,他奔走呼号,“有油啊,‘胜利’有油啊!”结果,他莫名其妙地从第一副指挥,被贬为“小三”。他“病倒”了 康世恩闻讯,劝他复出,他摇摇头:“我有病……” “谁叫你有病?”康世恩动怒了。“你对得起‘铁人’吗?你给我再搞一个油田!” 他心中一震,止住叹息,急奔井场。井场并未消沉。“铁人”的战友和后辈,也在祭奠“铁人”。没戴黑纱,没送花圈,看不到泪水,听不见哭声,“祭奠”却是那样庄重、肃穆、深沉—— 雪虐风蛮,大地嗦嗦地蜷起身子。一个戴着大皮帽子的年轻姑娘,提只小桶,拿把小勺,一点点刮起地面残留的原油。她叫刘海英,一位极普通的钻井工。寒风中,她不时地站起身来,呵呵手,跺跺脚,又弯下腰,捧起被遗弃的希望! 一口封闭多年的老油井,突然发出“咕嘟嘟”的声响。放学路上,孩子们趴在井口,你听听,我听听,惊喜地高喊:“冒油了!冒油了!”稚嫩的童音像报春的乌鸣,在原野上飘荡。 欧阳义看见,在沉默的油海里跳动着一朵朵不息的浪花,虽然每一朵浪花都很小,很小,但是它们如能汇集在一起,就会组成一股汹涌的浪潮,任凭谁也无法阻挡! “有油!有油!‘胜利’有油啊——”欧阳义鼓足气力,向着黄河放声高喊! 黄河大坝上,一个矮胖、敦实的身影,轻声、有力地吟诵着一首旧体诗: …… 今日重寻芳草路,不信东风唤不回。 诗人吗?不,一位普通的地质工程师,他叫刘兴才。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地质师,听说了那份“递减”报告后,惊骇不已:要减产800多万吨,照此下去,中国的油库里将又会出现“美孚”的洋字码! 他们大都经历过“美孚”的时代。“美孚”连旧中国这盏煤油灯都点不亮,难道今天还要用它来点燃“四化”建设的火炬? 刘兴才和他的同伴们宣誓,要在茫茫盐碱滩上踏出一条“芳草路”! 风霜无情,给刘兴才平添了几许银丝;工人有意,为刘兴才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回到那间14平方米的小屋里,他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就一份11万字的地质调查报告,字里行间闪着两个灼烫的大字:有油! 遗憾!这份凝聚着他一腔心血的调查报告,被某些人轻蔑地扔掉了,就像扔掉了一堆废纸。有人为了“酬劳”他的辛苦,“奖励”给他一片风言风语: “哼,刘大吹!反正说大话也不罚款。” “野心勃勃,想当油田的总地质师!” “哼……哼……哼……” 世界上伸缩性最大的是什么?伊索说:是舌头。他曾专为舌头写一篇寓言故事。在舌头的作用下,刘兴才被一些人扭曲了,变形了;他从25年前开始申请入党,大门刚刚敞开条缝,又猛地关紧了…… 有人为他打抱不平,有人要向上为他请愿,他拦住了:“人心已经够乱了,别再火上烧油……我能忍……” 他终于不能忍了,因为他失掉了“画圈”(在地质图上确定井位)的权力。20多年来画过多少圈,他记不清了。曾经有人问他:“你最喜欢、最擅长什么?”“画圈。”他毫不迟疑地回答。 他画的圈,就像出自精确的圆规。画圈的时候,他屏住呼唤,目光盯着笔尖,身体像僵硬了一样纹丝不动。自我、他人、世界,一切的一切,仿佛都不复存在了。笔尖缓缓移动,一个闪光的金环镶嵌在地质图上。随后,钻机欢唱,原油喷出,笑声也止不住从他那宽阔的胸膛里流溢出来。圈,地质师生命的光环啊! 如今,生命的光环消失了…… 他那双由于患甲状腺机能亢进而鼓突的眼睛,由于内心的极度痛苦,几乎凸出了眼眶。痛苦之中,交织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羞愧…… 30年前,他在西南军政干校学习,已经登上列车,即将奔赴抗美援朝前线。贺老总把他和一些成绩优秀的学员留下了:“建设新中国更需要人才。”他上了大学,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地质师。 身为地质师,眼看着石油产量递减却无能为力,愧对九泉之下的贺老总啊! 他久久地伫立在黄河大坝上,欲哭,欲喊,却哭不出,喊不响……黄河汩汩流去,那是他无声的泪水;长风浩浩放歌,那是他心底的呼喊……他,握紧了忍无可忍的拳头: “我要上告!” 他终于喊了——千百年来,中国温顺的老百姓只有在妻女被淫、土地被霸的时候,才敢于喊出的那个声音! 李晔回到“胜利”。 “胜利”人熟悉李晔。去中原之前,他曾在这里分管过三年农副业生产,带领几万名勤劳的中国女性,手拿一把铁锹,紧跟着石油开发的脚步,在莱州湾种上了庄稼,修建了养鸡场、养虾场,为“胜利”创造了新的生活。两地分居的夫妇,绝大多数得以团聚。胡耀邦同志高兴地赞扬说:“没有什么牛郎织女恨天河,这个办法好。” “胜利”人盼李晔,李晔来了,人们又为他担忧……春节,几位“油大嫂”给他送来热腾腾的水饺,除了“趁热吃”,她们没再说什么,但那忧虑的目光分明在提醒:黄河弄潮,非同儿戏呀! 李晔来到莱州湾农副业生产基地。已是初春时节,除了几棵稀疏的红柳外,看不到一点绿意,土地荒芜了,鸡、虾所剩无几,白花花的盐碱覆盖着大地,连春风也在这残冬般的景象中变得寒冷了。顿时,一股无名的怒火从李晔心中迸发出来: “我的水稻呢?” “我的大豆呢?” “我的对虾呢?” “妈的,是给我李晔一个人吃的吗?!” 他把对石油递减,对思想僵化、意志衰退所产生的愤懑,全部倾泄在荒野中…… 骂声传遍了黄河三角洲,人们奔走相告: “知道不?李晔骂人了。” “好哇!好哇!这下子咱‘胜利’有救了……” 是的,有救了。一连20多天,李晔和地质师们关在屋子里,思索,计算,争辩……每个人的兴奋灶都张开着,因为围在那张彩色大地质图下,就像站在那个1.6万多平方公里的神秘的远古湖畔 湖畔,古树参天,鲜花、绿草给大地铺上一层绚丽的地毯。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庞大的恐龙、笨拙的河龟、凶猛的鳄鱼,在厚厚的轮藻中缓缓邀游。湖底,奇形怪状的螺、介形虫、小鱼,滋生,死亡,腐烂,一层摞一层,越积越厚……大自然给未来的开拓者准备了丰厚的礼物! 为了让思维尽快潜入幽深的湖底,去寻找古生物的变态——石油,他们不停地给自己“注气”(抽烟)、“注水”(喝茶。李晔喜酽茶,杯中茶多于水),使兴奋的中枢神经兴奋得更强烈一些。偶尔,也打几把扑克松弛一下,但是,只打“升级”。 “升级了!升级了!升级了……” 笑声带着信心冲出屋子,淹没了“递减、递减”的哀叹声。 夜幕降临。空荡荡的屋里只剩下李晔一人。家人在北京,他日子过得很清苦。点燃炉火,煮上一把挂面——外国人吃三明治节省时间,他煮挂面,倒也符合国情——他捧起了刘兴才的那份地质调查报告。读着读着,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使他折服,不禁拍案而起,兴奋的心尖在颤抖:“有油,有油,我们有油啊!” 李晔恨不得立刻把这“无价之宝”送给余秋里、康世恩两位老部长,把这“幸福之音”传递给中原那位陌生的老人—— 当时,李晔在一家小店吃饭,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站在了面前,昏花的目光盯着他手中的馒头,哆哆嗦嗦地伸出了一只手——黑瘦黑瘦的手!青筋暴露的手!……李晔心碎了,这是父亲的手,在向儿子讨“孝”;这是祖国母亲的手,在向石油工作者要油啊! 地质师介林,神态自若,挺着微微隆起的肚子,走上讲台。在这个由李晔亲自主持的各路专家、各级领导济济一堂的地质论证会上,他将要向人们说些什么? 远处,冰雪溶化,黄河如同绷紧的弓弦,流速骤然加快。会场内,哈欠、懒腰、交头接耳的动作时时可见……这顽固的惰性啊! “耻辱!耻辱!耻辱啊!”一阵惊呼,把松弛的人心绷紧了。会场立时变得雅雀无声,100多人瞠目结舌地望着台上。 介林脸色凝重。他用激动的话语,把人们带到了B国首都—— 一座气势宏伟的军事博物馆。坦克、导弹、飞机……现代战争的宠儿们如同一群傲慢的绅士,占据了展览大厅的显赫位置。“绅士”们脚下,卧伏着两尊中国清代土炮——矮小、笨拙,铁锈斑斑…… “当时,我像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剥光衣服,暴露出生理缺陷一样,尝到了‘胯下之辱’的滋味……” 重提心灵的创痛是不愉快的,但是抚摸一下伤疤,可以便昏睡的人清醒! 介林曾两次出国,学习过世界领先的地质理论,回国后,他带领一群技术人员,研究油气远移、储集理论,其成果赶上了国外在这个课题上的进展步伐。本来,他可以自信地举起长竿,指着那张大大的地质图,理直气壮地宣布:“胜利资源丰富,大有可为!”但是,当他走上讲台之后,台下那懒沓沓的气氛使他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面对着传统的惯性、惰性,新的储油理论与旧的储油理论相比,前者尽管具有无限生命力,但科学的支配力毕竟是有限的,起先导作用的还是人的志气、自信心,是一个民族的强烈进取精神!于是,他没有讲那个储油理论,讲罢B国的“胯下之辱”,又讲起了D国的“忍无可忍”—— 口方代表面对着一位中方代表,捻着小胡子傲慢地说:“我们和美国、英国可以叫合作,与你……” 中方首席代表介林腾地站起身,他真想大吼一声:“无礼!”但他克制住了自己内心的冲动,微笑着走近D方代表,拍拍对方的肩膀,指着那位中方代表说:“你知道他是什么人!你刚诞生,他已经大学毕业了。20多年来,他搞了三个大油田,你呢?年轻人,记住!当你轻视别人的时候,你已经被自己轻视了!”D方首席代表连连道歉:“对不起,对不起……”介林的回顾戛然而止,趁势甩出他的研究成果,接着说:“谁的脑袋也不能钻进地下看一看,有油无油,我只能预言,不敢保证,打出来再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干,民族耻辱的伤疤,就永远抹不掉!” 掌声,经历不息的掌声,在会场滚动,那是心音的共鸣,那是合力的大潮! “胜利”醒来了。 “胜利”抖擞起了精神。 地质论证会后,他们向石油部签署了一个合同:按1500万吨基数,三年包干,三年超产。 第二年,就跃上了1800多万吨的台阶,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接着,又向石油部签署了第二个“合同”:到本世纪末,“产量翻两番——四个胜利”。 “胜利”人称自己的“合同”为“风险合同”!这并非虚妄之词。国际上,两国之间的石油勘探合同,有的就是这么叫的。“风险合同”意味着,如果找不到油,投标的一方将白白耗费上千万美金。赔本、欠债、破产,一切都可能发生! 没有风险,就没有胆识、气魄可言。那份“递减报告”倒是没有风险,可它遮掩的是一个可怕的景象:煤气包重新骑上“解放”、“黄河”的脖子,“美孚”又会卷土重来…… “胜利”人宁愿去冒险:“让我们滚石上山吧!” 李晔把歌德这句名言,作为11万创业大军开拓前进的战斗口号。他偏爱德意志民族:“这个民族,出爱因斯坦,出贝多芬,出黑格尔,出费尔巴哈,还出马克思……”他经常绘声绘色地向人们描绘这个民族所走过的道路—— 当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飘散,一批从倒塌的楼房里爬出的幸存的科学家,便开动了科学的“机器”……30多年后,这个曾濒临毁灭的国家已经跃入了世界五强之列! 李晔说:“有志气,有智慧,一个伟大的民族!” 歌德说:“中国人是一个和德国人非常相像的民族!” 惭愧啊,新技术革命的旭日正在阿尔卑斯山脉升起,多瑙河已经掀起了第三次浪潮,而古潜山(地质名称)仍然埋在水平线下的最低点,黄河仍未流过那旷野世纪的界碑,“两个十分相像的民族”,何日才能平肩起坐? 莫哀叹,莫踯躅,莫犹豫—— 滚石上山!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