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都市寻梦——后记





  《青春驿站》终于走向“最后一站”,搁笔之际,我重读这一个个简单而真实的故事,发觉自己疏理出来的文字如此粗糙时,深为自己的功力不足而愧疚不安。
  时间是一条河,有多少与我同命运的打工姐妹在这条河上逆水行舟啊!每年,深圳都有一些期满的合同工、轮换工带着对特区的一份美丽回忆,回到变得陌生的故乡去;还有些人在无数次犹豫之后决心留下来了;也有一些新的合同工带着都市寻梦的憧憬,补充每一条流水线的空缺……
  无论是留下来的,还是回到自己家乡去的,都在默默奋斗着。平均年龄26岁的数十万深圳打工女——她们的青春是无悔的,毕竟她们在这个城市树立了一座值得永生纪念的丰碑。
  作为她们中的普通一员,我只能用笨拙的笔去反映所接触、所认识、所理解、所钦佩的她们中部分人物的风采,去记录其中一些我所知道的又使我激动不已的人与事、志与情、诗与美。但是,由于时问仓促和水平有限,面对一个个血肉丰满的立体的打工妹人物和多棱镜的特区生活的广阔画面,我的笔难以尽意。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从我这个打工妹的笔下走进《深圳特区报》,并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去和更多的读者见面,是因为在我的身后有宋城、陈邢准、王向同、阢华、李青、杨宏海、陈祖杰等老师对我这颗文学幼苗的悉心指点、帮助,有我至爱的客人对我的直接支持,更有千万打工的兄弟姐妹对我的祝福与鼓励!
  《青春驿站》在《深圳特区报》上刊出后,我陆续收到了许多读者热情洋溢的来信。大家对我的鼓励,实际上是对我的一种鞭策。有一个叫林俊章的打工仔利用工余时间剪辑《青春驿站》,并从语言到结构、主题、形式等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其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有一个叫罗金莲的打工妹给我寄来一张《我心目中的安子》的漫画像,鼓励我“不要安于现状,要写出打工妹同样是特区主人”,希望我“永远以一个打工妹的身份替大家说话”。
  得到打工仔、打工妹的认可与支持,我的信心更足了。在我厚厚的采访本中,凝聚着打工一族心灵的呼声:深圳不相信眼泪!
  深圳,既是都市寻梦者的摇篮,同时又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当祖祖辈辈都扛着锄头的湘妹仔,用数百天的汗水换得制作高级成衣的整套生产技术的时候;当只有高小文化的潮汕妹,在经受了近乎严酷的训练,懂得了TQC(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的时候;当散漫惯了的井冈女适应了大工业严格的纪律和紧张的节奏的时候;当那些不知名的客家女孩读过夜大、电大或函授,掌握了公关、英文、电脑、秘书等本领,成为文质彬彬的白领丽人的时候;当那个看似泼辣实则脆弱的川妹子面对严峻的现实不再哭泣、不再消沉的时候;她们就不仅超越了原来的生存状态,也超越了原来的生存意识。
  深圳打工妹的故事永远说不完。我愿以这篇简陋的文字作契机,为同胞姐妹们多做一点实事。衷心地感谢所有关心我的朋友。
                        1991年冬于深圳通心岭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