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十四、玫瑰之城

  “袁董考虑方针大计,包括种玫瑰花美化蛇口。他批了10万元专款,还从北京请来了二刘。”工业区前办公室主任、现办公室副主任余为平同志向我介绍说。(今年4月,比他年轻的顾立基当了办公室主任,他改任副主任,这就是能上能下。)
  二刘,就是前边《秦城监狱》一章中提到的袁庚的老朋友刘亚民和刘丹一。
  刘丹一,江苏海门人,祖先以种花和养盆景出名,有“田状元”之称,他自己也从小就酷爱种花。1940年参加新四军以后,没有了种花的闲情逸致,十年动乱中靠边站,这种爱好才又恢复起来。他种的花在北京颇有名气了。刘亚民种花的历史较短,才三年,但由于潜心研究,也称得上种花里手了。他们两位都是北京月季花协会的理事,各自种着几百棵月季。
  67岁的刘亚民和64岁的刘丹一都已离休。他们都是相当负责的干部,工资不低,又都有美满的家庭,本应在首都安享天伦之乐,但是袁庚硬是把他们“煽动”到蛇口来了。
  “不是袁庚请,我们不会来的。”身材高大、健壮的刘亚民老人说。
  刘丹一还向袁庚推荐了一个年轻人,北京月季花协会理事、36岁的龙泉,袁庚亲自写信把他聘请了来,充当二刘的助手。
  龙泉是湘西土家族人,作家沈从文的表侄,画家黄永玉的表弟,他父亲是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他在故乡长到7岁才到北京父母身边,因为语言不通,9岁才开始上小学。读了9年书,初中毕业那年碰上“文化大革命”,进了北京汽车厂当学徒。红卫兵进厂破“四旧”,把工厂的花盆全砸了,院里拇指粗的枣树也拔了,这位淳朴的土家青年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他可怜那些花木和小树。晚上,他偷偷地把一棵小枣树带回家,栽在院子里,同时开始种起花来。他没有更高的境界,只是本能地觉得应当爱护美好的东西:故乡的山花多美呀,为什么在北京就不能种呢。从此,他和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后来成了民族印刷厂的干部,却把全部业余时间花在种花上,到了入迷的程度。经过十几年风雨,院中那棵枣树早已长大结枣了;他种的400多株玫瑰,年年换代,驰名京华。别看他没上过大学,北京林学院园艺系主任陈俊俞教授带的研究生,也要他去讲课。1983年5月北京举办第三届月季花展,展出400多个品种,3000多盆,其中就有他送展的20盆花,每盆一个品种。西德专家玛利安娜前来参观,他陪同介绍,园林局的一位总工程师亲自当翻译。那位专家见他年纪轻轻,貌不惊人,而且颇为土气,就故意考他,指着一株名花问他那是什么品种,他不假思索地答道:
  “这是贵国的‘明星’,世界十大名种的第三名,在70年代是最好的。”
  西德专家大为惊讶。其实,龙泉不但能识别数百个品种,而且知道许多品种的来历和传说,谈起来如数家珍。
  5月6日,他带着600株花苗,乘飞机到达广州,当天工业区的汽车便把他接到蛇口。8日袁庚同他谈话,问他是否适应这里的生活,他说:“要作开拓者,决不当逃兵!”他带来的苗成活率在90%以上,5月17日袁庚又让他跟随刘丹一回京,一个月后,再次带了4000多株苗回来。
  如今老少三人住着工业区的一套三房一厅,客厅里只有几张藤椅,一架黑白电视机,煮饭洗衣全是自理。按照蛇口标准,他们的生活可以说是简陋的。但是他们自得其乐。每天上午,两位老人步行20分钟赶到苗圃,顶着烈日指导工人嫁接、施肥;龙泉则早出晚归,整天呆在苗圃和工人一起干。
  我对种花是外行,听他们谈花经,得益不浅。
  “优良品种都是嫁接、杂交出来的,”刘亚民老人对我说,“任何花果,不嫁接就退化。比如桃树,再好的桃子,把核种下去长出来就是毛桃,不能吃,只能作嫁接用的砧木。杂交要人工授粉,就更复杂了。”
  我心里却想道,蛇口的改革,不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嫁接和杂交吗?多年来我们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的体制最纯,好像马克思只坐在我们炕头上,结果怎么样呢,大家都知道了。杂交出新,这恐怕是一条普遍规律,包括写文章在内,不能老是墨守成规。
  龙泉年轻,想得更多一些。他说,中国从晋朝起就有种月季花的记载,外国原来只有一般的玫瑰,没有四季开花的月季,月季是从中国传出去的。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的玫瑰园里,就有从中国引进的月季。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国家的衰弱,月季的种植也凋零了,现在美、日、德、法等国家都有月季花协会,我们中国还没有,只是北京、上海等城市刚建立起来。人家要和我们交流,我们拿不出什么优良品种,外国人感兴趣的古老品种,像绿萼、铁把红、月季、牡丹、粉团月季等,已经很难寻了。
  “现在世界上最好的品种是什么?”我问。
  “黄和平最好。是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人剪了枝条寄到美国去的。”
  “你有什么打算?”
  “我想让月季在蛇口生根。一般地说,月季不适应太热的气候,摄氏24度以上就开不好,现在是7月,你看这花朵就很小。我想做些研究,使蛇口不但成为玫瑰之城,而且四季都能开好。”
  “你在这里干两年,你爱人没有意见吗?”
  “当然有意见。我结婚晚,孩子才3岁,我来的时候,她和孩子送到飞机场,临上飞机,孩子一喊爸爸,我差点掉下眼泪,头也不敢回,但是我不后悔。为了美化蛇口,个人作点牺牲是值得的。两位老同志就是我的榜样。”停了一下,他又说:
  “有人说我是为了四大件,为了高工资才到蛇口来的。其实我家里几大件全有了,住的也宽敞。这里每月给我200元,可是空军后勤部请我去种花,每月给250元,还有小车坐,我也没去。来这里一个多月了,什么‘海上世界’、购物中心,我不知道在哪儿,我只认得从宿舍到苗圃这条路。”
  在玫瑰花苗圃的简易竹棚里,听这位面孔黝黑、瘦削的士家青年倾吐他的心声,我深受感动。天涯何处无芳草,在蛇口更是到处都能看到美好的心灵。袁庚同志,你真行,你把这三位种花人请到蛇口,他们不仅能种玫瑰,而且正在种鲜艳的精神之花。你在英国看到的那种盛开的玫瑰,我们一定也会有的。
   
十五、激动的工程师

  7月10日,《羊城晚报》在头版头条位置登了一条新华社消息,标题是《蛇口观念》。在《当干部就要开创新局面》的小标题下,有一段话说:
  
  蛇口有一个“海上世界”,它把一条大型的退役旅游船固定在深圳湾岸边,作为旅馆和娱乐场所。据说这种别致的旅馆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这个“海上世界”的前任经理作风正派,工作辛苦,不久前却被解聘了。原因是他在“海上世界”没有作出开创性的贡献。

  “我不同意说我没有作出开创性的贡献!”“海上世界”前任总经理王潮梁工程师,十分激动地对我说。
  的确,我听到的议论,大部分是同情王潮梁的。说他艰苦创业,为“海上世界”的及早开业作出了贡献;说他只干了155天,已经开始赢利,把他换下来没有理由的;说明华轮大部分职工怀念他,如果举行投票,他肯定会占压倒优势……
  “对袁董我是很敬佩的,蛇口的改革和成就与他分不开。但是在明华轮的问题上,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我一直是按照他的指示工作的,如果说我有缺点,那么谁没有缺点?”
  46岁的王潮梁,个儿不高,精力充沛,说话直言不讳,丝毫不掩饰他的激动情绪。我觉得能够理解他,而且希望和他建立友谊。他搞了17年飞机设计,5年飞翔船设计,壮志未酬,抱着极大的希望来到蛇口,满想趁壮年干一翻事业,不料明华轮的事业刚刚开始,却被换了下来,他的痛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他平静下来,和我谈了明华轮开业前后的情况。
  王潮梁是1983年11月19日被“海上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委任为总经理的。11月22日,明华轮拖到现在的坐滩位置。当时海滩未填平,道路未修好,上船要乘小艇。船上、岸上,工作量都很大,12月1日晚上,董事会决定1984年1月15日试开张,2月11日正式开张。
  袁庚对明华轮的开张问题极为关心,他在北京开会,每次打长途电话来必问明华轮。12月初,他从北京回来了,看到开张准备工作不如理想,十分焦急。
  管委会组干处的袁复兴,每天早晨5点多开始跑步锻炼。7日早上,他跑到明华轮附近时,大约6点光景,四下无人,只见袁庚独自站在海滩边,竖起呢子大衣的领子抵挡凛冽的寒风,默默地望着明华轮出神。深刻理解袁庚性格的这位组织干部,知道袁董对工作的进度不满了。他没有打扰袁庚,继续沿着海边跑去。
  当天傍晚,袁庚又来到明华轮附近,正好遇到了总经理王潮梁、副总经理胡宗立和秘书俞奇。
  “你们准备几时开张?”袁庚单刀直入,问王潮梁。
  “我们准备2月1日开张。”王潮梁回答。
  “我和你没有共同语言!”袁庚不留情面地说。
  “他刚上任半个多月……”秘书俞奇小心翼翼地替总经理辩解。
  “我不管!他是总经理我就找他!”袁庚一甩手,愤然转身走去,几个人紧紧跟在后边。走到海景餐厅门口,袁庚站定,继续说:
  “干工作,就要呕心沥血,全力以赴,不能拖拖拉拉。我这老头子都着急,你们不急吗?”
  “袁董,我是这样做的。”王潮梁不卑不亢地说。
  “我知道你很辛苦。可是2月开张太迟了,同志!不能什么都搞好了才开张,可以先部分开张嘛。今天是12月7号,再过8天,12月15号,必须部分开张。”
  “我们一定做到!”王潮梁立即表态,同时拿出副总经理胡宗立起草的《海上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方案》(讨论稿),双手呈给袁庚。袁庚接过去,态度已经缓和了,对着女秘书俞奇说,
  “小俞,吃得消吧?你父亲有没有这样骂过你?”
  父亲当过某省文化局长的俞奇,见过各种脾气的领导干部,并不怯场:
  “没啥吃不消的。不过我父亲没有这么厉害。”
  当天晚上,袁庚几乎彻夜不眠,仔细审阅了《经营方案》,就在方案上面,大笔挥洒,写了一个长长的批语:
  “这份报告分析基本上是科学的。但经理部门的思想总想求全,什么都搞好了再开张,因此要推迟至明年2月(春节)开业。我个人认为,不要等什么条件都具备才开始营业,早点开业可以逐步改善,逐步练兵……如果认为什么都搞得好好的才开业,恐怕永远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准备开始半年亏损。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把企业成败当作个人成败,呕心沥血,全力以赴,搞好经营作风,服务一流,哪怕一时赚不了钱,也是可以允许的,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赚钱。但有一点我是始终相信的,蛇口工业区需要像明华轮这样一个‘海上世界’,这在全面来说是增添蛇口的异彩。对经理人员我是信任的,应给予他们更大自主权,以便于发挥他们的群策群力的创新和负责精神。让这些年轻人去闯出一条新路子吧,要支持,不要一遇挫折就泼冷水。”
  “但是对于他们一些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或克服困难决心和勇气不够,则应加以鼓励、批评。”
  “明华轮坐滩至今已半月了,一直抓得不紧,没有一种紧迫感,现场冷冷清清,船上、地上工程进度慢,互相埋怨,人事部门在调人方面不够有力,董事会有时处于无人拍板状态……”
  “对明华轮工程的全面工作,我感到很难过,和经理部人员谈话时有激动情绪,可能他们年轻人受不了,但他们事后都表示一定要很快把船上准备工作抓快,争取早日部分开业……”
  第二天上午,招商局远洋公司总经理江波,根据袁庚批语,组织有关部门开联席会议,落实了12月15日开业的具体措施。
  接着是夜以继日、紧张施工的一星期。
  12月15日,明华轮准备好了50间客房,袁庚、江波、王今贵上船检查开业准备情况,表示满意。12月16日,第一批客人上船住宿。12月23日,公司董事长王今贵在明华轮舞厅设宴招待工业区的外宾和港商。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上明华轮,在船上用午餐和休息,听取了袁庚的汇报,邓小平同志高兴地书题“海上世界”四个大字。明华轮从此名扬四海。
  王潮梁承认,如果不是袁庚抓得紧,明华轮不可能在1月26日接待邓小平等同志。他十分钦佩袁庚的战略眼光。袁庚事先当然不知道邓小平同志要来,但他的紧迫感是完全正确的。不过王潮梁认为自己没有辜负袁庚的委托,他总是觉得委屈。
  “你现在筹备第二民航的工作,不是比明华轮更重要吗?可见袁庚还是信任你的。”第二民航是香港招商局和闽、粤、桂等省发起的,王潮梁作为招商局的代表参加筹备工作。
  “当然,第二民航如果搞起来,比明华轮不知重要多少倍。但4月11号通知我下来时并没说调我干这个,如果这样说我一点意见也没有了。这个任务是5月7日才交给我的。”
  “说不说都一样,反正叫你干了。当时袁庚怎么对你说的?”
  “他说:‘你的工作调整以后,我们一直在考虑新的工作,现在叫你去筹备第二民航,如果你愿意干,就先出去跑一趟。’”
  “他用了‘调整’这个词,可见不是‘解聘’,更不是撤职。你要想开点,高姿态,不要老是计较。”
  “第二民航现在以民航局为主,恐怕搞不成。最近要招考第四期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班学员,抽我带一个重点招生小组到西北、西南去。”
  “这更说明对你的信任,高兴地去吧,别想那么多了。”我像老朋友一样劝他了。
  王潮梁出发了。但是对于明华轮新任总经理郑奕的非议已经塞满我的耳朵,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袁庚用错人了?袁庚也是有血有肉的大活人,用错个把人也不奇怪。不过明华轮关系重大……我决定上明华轮去访问这位24岁的总经理。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