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十章 潮涨潮落





  一个星期之后,老莫向迟孟桓交了卷。
  迟孟桓穿戴齐整,胁下夹着一只精致的皮包,坐上他的私家轿,胸有成竹地出了门。四名轿夫当然都是新雇的,在香港吃这碗饭的华人遍地皆是,更换几个抬轿子的易如反掌,在返孟桓看来比买四匹马还要省事。
  轿子出了云咸街南口,拐弯上了荷里活道,朝西北方向走去。前行一箭之遥,便到了一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地带:在荷里活道左侧,从亚毕诺道到奥卑利街,这一片不大的地皮相邻坐落着中央警署、初级法院和维多利亚监狱,这是掌握着芸芸众生的生死簿的地方,在一般市民眼里不亚于鬼城囗都,从旁边走过都觉得毛骨悚然,惟恐不留神被巡逻的警察随便找个借口拘了去,打入十八层地狱,轻则割辫子、抽“九尾鞭”、号枷示众,重则上绞刑架,好生了得!而迟孟桓今天却是专程到此,来叩地狱之门。那四名轿夫一边气喘吁吁地走着,一边腿肚子转筋,心里在纳闷儿:这位少爷到阎王殿来串门,莫非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其实迟孟桓对拜访中央警署也心怀忐忑,离那座大楼还很远,便让轿子停在路边,自己下了轿,整整衣帽,胁下夹着皮包,步行着走过去。在这种地方,纵是“高等华人”,也不敢摆谱的。
  中央警署的外观并不惊人,这座建于1857年的“H”形三层楼房,砖墙瓦顶,虽也是西式风格,而比起总督府、英军司令官邸,却简陋粗糙得多,甚至不如临海的那些公司、洋行的大楼显得气派,仅具实用价值而已。然而,正是由于它的特殊用途,这座平平无奇的楼房却自有一种肃穆森然的气象。此时,楼前的操场上,几十名警察正在操练,步声橐橐,刀光剑影;大门前站岗的一名印警和一名华警荷枪实弹,虎视眈眈。
  迟孟桓神色庄重地朝大门走去,还没有走到跟前,便看到那印警对华警使了个眼色,那华警于是威严地喝道:“站住!”
  迟孟桓看看那位“大头绿衣”华警,心里说:喔哟,我又不是不知道,在警察里头,英警是老子,印警是儿子,华警是孙子,月薪只有几块港币,比印警少一半,比英警少三四倍,你当这份官差还不如我家的一个佣人挣的钱多,神气什么?不过是洋人的一条看门狗而已!他看清了这位华警的袖子上没有标着“Sneak English”的布条,却故意跟他用英语说:“报告警官,我有紧要公务!”
  果然,那华警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一脸的茫然。于是,旁边的印警“红头阿三”才开始出面,用英语问道:“你有什么事?”
  迟孟桓紧走两步,来到他跟前,恭恭敬敬地朝他鞠了一躬,说道:“报告警官,我有重要情报,要面见警察司阁下!”
  “警察司?”头里红巾、面色黝黑、一脸络腮胡子的印警听得好似天方夜谭,惊讶得睁大了眼睛,从头到脚打量了他一遍,“警察司是我们的最高上司,不可以随便见的!你是什么人?”
  迟孟桓等的就是这句话,此时才从西服里面的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双手递了上去。
  那印警右手持枪,左手接过信封,见没有封口,朝着里面吹了口气,便清清楚楚地看见,信封里其实只有一张名片,旁边却是一叠钞票。“红头阿三”自然心里明白,便把枪夹在胁下,腾出右手,伸出两个指头,拈出那张名片,举在眼前仔细审视,见上面用英、汉两种文字印着“Chi Tian Ren迟天任”的名字,头衔列了长长的一大串,其中最显眼的则是“Tustice of the Peace太平绅士”。
  “红头阿三”脸上的表情和缓得多了。迟孟桓心里明白,这多半是那叠钞票所发挥的威力,印警的地位虽然比华警稍高一些,但年薪也不过一百多块港币,月薪仅十几块钱,没见过大象屙尿,信封里的那点“贴士”已经超过他一年的工钱,自然会善待这位“施主”;至于老太爷的那张名片,虽然也是一块上好的敲门砖,但“太平绅士”这个头衔,毕竟是个带有荣誉性的职务,平时唬唬老百姓是足够了,而在真刀真枪的警察面前,人家可以把你待若上宾,也可以不当回事,其“弹性”是很大的,现在把它和钞票结合在一起使用,也就保险得多了……
  “你在这里等一下!”印警收起信封,手里捏着那张名片,进了旁边的岗亭。
  迟孟桓隔着玻璃窗看到他在里面打“德律风”,至于打给谁,说些什么,则听不见了,但可以猜想,那是在和里面联系。
  片刻,从大楼里走出了一名英警,进了门房,和印警两个人交谈了几句,大概是那位印警在替迟孟桓求见吧?估计把信封里的“好处”也分了一些给他的这位上司。
  门口的那位没有得到“好处”的华警还笔直地站着,像监视嫌疑犯似地盯着迟孟桓,印警已经陪着英警走出了岗亭。迟孟桓也弄不清楚这位英警是什么官阶,但见他袖子上钉着三道黑杠,领边佩有英国国徽,便知道至少是一位高级警察,身分和这两位黄脸的、黑脸的大不相同。
  “你有什么情报要报告警察司?”那位三道杠英警手里捏着印警转交给他的名片,毫无表情地看着迟孟桓,“把东西交给我好了。”
  迟孟恒心想:交给你?我知道你是谁?万一石沉大海,我连打听都没处打听去!于是,灵机一动,就顺口撒了个谎:“报告警官,事关机密,这情报没有写在纸上,我必须面见警察司,向他口述!”
  那英警听了,不置可否,转身向门旁的岗亭走去。迟孟桓隔着玻璃窗看见他在里面打“德律风”,想必是向上级请示。等他打完了,挂了话筒,走出岗亭,也不说话,却向印警丢了个眼色,“红头阿三”便朝迟孟桓命令道:“把手举起来!”
  迟孟桓脑袋“嗡”地一声,心说:糟了,还没有吃到羊肉,倒先惹得自己一身臊!不让我见警察司,不见也就是了,凭什么把我抓起来?肚子里虽然心惊肉跳,却又不敢反抗,乖乖地举起双手,作无条件投降状。
  “红头阿三”便伸过手来,从他的两肋往下摸,搔得迟孟桓浑身发痒,也不敢出声。直到把他全身摸了个遍,然后又把他的皮包也打开看了看,这才说:“你可以进去了。”
  迟孟桓一场虚惊,这才明白根本不是要抓他,而是例行的安全检查,防止外人把枪支、炸弹带进去。“红头阿三”检查完毕,没有发现可疑之物,那英警便对迟孟桓说:“你跟我来!”
  门口的这一关顺利通过,迟孟桓激动得心脏“咚咚”地跳,赶紧应了声:“是!”跟着那位英警走进了阴森森的中央警署大院。院子里的警察正在迈着大皮靴“咔咔”地操练,他躲躲闪闪地从旁边绕过去,那样子倒有些像一个被押送进来的罪犯。
  大楼的门旁又是两名持枪的警察站岗。迟孟桓心里正在嘀咕,带领他的那位英警小声向站岗的打了个招呼,竟然未加阻拦,便放行了。两人踏着楼梯上楼,左拐右拐,拐得迟孟桓晕头转向,前边带路的英警却在一扇紧闭的门前站住了,回头对他说:“你在这里等一下!”说完,便敲了敲门,高声喊道:“报告!”
  “进来!”里面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迟孟桓猜想:说话的这位也许就是警察司阁下?心情越发紧张,狂跳的心脏好像要蹦出喉咙口了。
  那英警推开了门,独自进去了。迟孟桓明白,这是先行向警察司阁下报告一下,然后再叫他进去,便笔直地站在门外,屏息静气地等待召见。不想这一等,竟然不见音信,十多分钟过去了,进去的英警还没有出来,迟孟桓心里发急,连站都站不稳了,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说前面的两关都顺利通过,最后这一关倒卡住了吗?唉,不管谒见警察司这件事成与不成,总也该给我说一声嘛!现在这样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万一被哪位不知就里的警察当成嫌疑犯拉到别处去,那倒是麻烦了……
  迟孟桓正在楼道里六神无主,那扇阎王殿的门打开了一条缝,还是刚才带他来的那位英警,探出头来,朝他叫了一声:“进来!”
  “是!”迟孟恒仿佛等了一年,突然一个激灵,醒了过来,忙不迭地一闪身钻进了那扇门。
  这里就是香港警察最高长官的办公室。迟孟桓抑制不住地心跳,抬起头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面墙上高悬着的英国国徽,国徽下面是一张宽大的写字台,写字台前一把高脚高背座椅,而座椅上却空空无人。这……
  迟孟桓待要请教带他前来的那位英警,回头一看,那人却又不见踪影,也不知哪里去了。迟孟桓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好似林冲误入白虎阶堂,心里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旁边的帷幕轻轻飘动,走出一位身材魁梧的人物,身穿橄榄绿警服,肩佩上尉肩章;方方正正的脸庞上,额头宽阔,淡栗色的鬈发梳得整整齐齐,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小胡子不像常见的那样分成“八”字,而是剪成一个半月形,覆盖着上唇。
  此人就是警察司Francis Henry May,汉文名字写作“梅轩利”,现年三十八岁。作为英国的少数民族爱尔兰人,他可以说是官运亨通,从国内大学毕业之后考入了殖民地部,1881年,年仅二十一岁作为“官学生”被派到香港,在政府部门工作。1891年,梅轩利三十一岁,便担任了代理总督柏加少将的私人秘书,并且由此交上了桃花运,娶少将的爱女夏莲娜为妻,从而在仕途中直上青云,先后担任水师提督参议、库政司、副华民政务司等职。从1893年起,他在第十一任总督威廉·罗便臣手下出任警察司,作风强悍果决,有“铁腕人物”之称。如今总督换了卜力,梅轩利的警察司位置仍然坐得稳稳当当,在香港还没有人能够取代。
  迟孟桓曾经在一些场合非正式见过梅轩利,虽然只是远远相望,不敢上前,但这副面孔还是认得的。现在经过层层关卡,终于得到他的单独召见,实在是不胜荣幸,连忙摘下帽子,双腿并拢,朝着那个高大的身影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拜见司宪阁下!”
  梅轩利倒背着双手,迈动着高统皮靴,“咔咔咔”走到座椅前,站住了,右手从背后抽出来,看了看手中捏着的那张名片,又向迟孟桓扫了一眼,用低沉的声音问道:“你就是太平绅士迟天任先生?不对吧?”
  竟然说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而且是正宗广府口音。这正是“官学生”的优势,他们毕业于英国的高等学府,并受过汉语训练,诸熟“华情”,由这样的人充任香港官员自然是一以当十。梅轩利在和华人对话的时候喜欢讲汉语,与其说为了和华人沟通,倒不如说是以此作为一种威慑力量,等于明白地告诉对方:我是个中国通,在我面前不要耍什么花样!
  迟孟桓心里“咯噎”一声,暗想:那张名片把黑脸、白脸的鬼判都蒙过去了,却蒙不住这位阎王,此人眼力果然厉害!
  “报告阁下,”迟孟桓说这话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小腿在发颤,“太平绅士迟天任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儿子迟孟桓……”
  “嗯?”梅轩利宽阔的额头下那两道淡栗色的眉毛皱了起来,“这怎么可以?太平绅士并不是一个世袭的职务!”
  “是,阁下!”迟孟桓连忙说,“家父年事已高,行动有所不便,我受父亲的委托,代表他前来拜见阁下,所以……所以按照民间礼仪,应该用长辈的名义,以表示对阁下的由衷尊重,这一点,我想阁下能够理解……”
  一你很会说话!我本来完全可以以冒名顶替的罪名逮捕你,”梅轩利在自己的座椅上坐了下去,回头打量着迟孟桓,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微微一笑,“现在,你的善辩使我改变了主意,你很幸运!”
  “不,这是因为阁下体恤民情,宽容下属,”迟孟桓的脊背一阵阵发凉,心想:我不为自己辩护,今日做了屈死鬼,岂不冤枉?看来好话多说些是没有错的,人总是喜欢听别人奉承,就连这位杀人不眨眼的阎王也不例外,尽管把他当作菩萨来赞美就是了。心里这么想着,一双眼睛瞄着梅轩利,说,“我一看到阁下的这副相貌,就知道你是一位宽厚仁慈的长官……”
  “什么?我的相貌?”梅轩利饶有兴致地望着他,“难道你会看相?”
  “会一点,阁下,”迟孟桓打蛇随棍上,趁机往前凑了凑,煞有介事地盯着梅轩利的脸,端详了片刻,说道,“阁下天庭饱满,地间方圆,当中印堂发亮,官运正旺,将来……”
  “将来怎么样?”梅轩利问。
  “阁下将来……”迟孟桓故意停顿了一下,才接着说,“将来做官要做到总督之位,而且受封为爵士!”
  “莫名其妙!”梅轩利笑笑,“我的职务升迁掌握在英国女王陛下的手里,你怎么会知道?”
  “这……这都写在阁下的脸上嘛,无论中外都是一个道理,”迟孟桓壮着胆子说,“阁下信与不信都没有关系,将来的事实总归会证明的!”
  竟然言之凿凿,敢于许下弥天大愿。其实,迟孟桓对于相术一窍不通,这一套言语都是老莫事先教给他的,尽管照说不误。他问老莫这一套说词有何依据?老莫说,梅轩利是爱尔兰人,而爱尔兰是个出总督的地方,于是扳着指头历数:到目前为止,香港总督一共才十二任,而其中第五任总督赫科莱斯·罗便臣、第六任总督麦当奴、第七任总督坚尼地、第八任总督轩尼诗、第九任总督宝云、第十任总督德辅都是爱尔兰人,竟有六位之多,占了一半;英国殖民地部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一现象却值得注意,焉知将来梅轩利不会走到这一步?暂且替他说下大话,讨他个喜欢,反正兑现不兑现都不是眼前的事!
  迟孟桓的许诺,梅轩利当然并不深信,但有意思的是,几年前曾有一位来自西班牙的星相家给梅轩利看过手相,也说他是“未来的总督”,东西方的“相术”竟不谋而合,也许纯属巧合。不管这一许诺将来能否兑现,现在听来却十分顺耳,即使这只是对方向他表达的一个美好祝愿,他也是乐于接受的。便用下巴指了指旁边的一把椅子,说:“迟先生,请坐!”
  迟孟桓吃了颗定心丸,从肃立一旁接受盘问轻易地成为座上宾,可以进入正题了。
  “我很忙,迟先生,”梅轩利说,侧眼看了看迟孟桓拿在手里的皮包,“令尊委托你来见我,有什么事情吗?”
  “是的,阁下……”迟孟桓连忙打开皮包,把手伸进去,犹豫了一下,取出一只信封,恭恭敬敬地递了上去。
  梅轩利接过那只没有封口的信封,抽出里面的一张纸,定睛一看,竟是一张汇丰银行的支票,填好的数额是港币一千元整。
  “这……是什么意思?”梅轩利那张方方正正的脸顿时严肃起来。
  “阁下,”迟孟桓诚惶诚恐地望着他,“这是家父送给阁下的一点小意思……”
  “不,迟先生,我更欣赏你刚才开给我的那张空头支票,”梅轩利神色严峻地说,一双大而阴沉的眼睛并不看迟孟恒,而转脸注视着墙上的英国国徽,“如果你希望预言成真,那么就不要毁了我的前途!”
  迟孟桓的脸腾地红了。
  “我想你一定知道发生在去年6月的那桩案子吧?”梅轩利问他。
  “哦,是,阁下!”迟孟桓答道。去年那桩轰动一时的警察索贿案,在香港几乎无人不晓,迟孟桓当然不会不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住在上环华里东街的岑某,勾结官府,在警方的包庇之下公然经营非法的赌业,每月按时向警方派送“孝敬”,自副警察司以下,包括华洋帮办、英警、印警、华警,以及管理牌照的登记宫署,从首席文案以至信差,无不有份,连清洁局、消防局等等凡是有权干涉他营业的部门统统打点周到,于是有恃无恐,为所欲为,在华里东、西街、长兴街、四方街一带遍布他的赌馆,派出招徕生意的“带街”一直活动到大马路、水坑口、大笪地、荷里活道、文武庙,沿途拉拢行人去赌博。不料因为分赃不均,引起内讧,有一个名叫郑安的,也是个中人物,向警察司梅轩利告了密,梅轩利亲自率领一彪人马前去搜查,一举破获了这一团伙,查处受贿警员达一百二十八人之多,其中包括一名副警察司、十三名英国警官、三十八名印警和七十六名华警,此外还有抚华道署的九名官员也因此被开除公职或勒令退职,其中包括华民政务司署的总登记官。那桩大案的确令人触目惊心,但是,此类事情在香港几乎每天都有发生,屡禁不止,办了那桩大案就能够洗刷“警匪一家”的肮脏形象吗?迟孟恒才不信呢!迟氏父子就是行贿的行家,他们的发家史、经商史也是一部行贿史,直到刚才走进这座中央警署的大门也是靠了这一基本伎俩,你警察司梅轩利充什么假正经?算了吧,这不过是在人前装装样子罢了!
  “那桩案子是大英皇家警察部队的极大耻辱!”梅轩利继续说,“腐败之风就像瘟疫一样在香港蔓延,贪污受贿已经到了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地步,这是一副毒剂,如果不根除它,将腐蚀整个社会,摧毁我们的政权!迟先生,令尊作为一名太平绅士,对香港的治安也负有重大责任,那么,就应该协助我做好这件事,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大英皇家警察的荣誉和纯洁,而不要帮我的倒忙!”他把那张支票像一张废纸似地丢在桌面上,命令式地说,“把这个收回去!如果你没有其他事情,现在可以走了!”
  一千元港币是个不小的数字,相当于梅轩利好几个月的薪水,不但对他没有丝毫诱惑力,反而惹恼了他,怒而逐客,这使迟孟桓目瞪口呆!
  “是,阁下!迟某久闻阁下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令人钦佩之至!”迟孟桓站起身来,匆匆收起了那张支票,但他并不打算就这样走了,便说,“阁下,我还有一件要事向你报告……”
  “什么事情?”梅轩利毫无表情地问。
  “噢,请阁下过目。”迟孟桓从皮包裹抽出来一张折了几折的纸,打开来,双手递过去,放在梅轩利面前的桌面上。
  梅轩利的目光落在这张纸上。这是一份由广东提刑按察使转发的朝廷布告,谕令全国各省府州县特别是沿海各口岸要塞,严密缉拿潜逃在外的“康党”,签发的时间为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即今年公历9月,“戊戌政变”刚刚发生之后。这份布告显然是曾经公开张贴过的,又从墙上揭下来,纸张已经发黄,带有雨渍和浆糊痕迹,而且局部破损。梅轩利精通汉文,无须迟孟桓翻译,一目了然。开头部分的套语过后,便是一串逃犯的名单,梅轩利刚刚看了为首的“康犯有为”、“梁犯启超”,就已经失去了兴趣,转过脸来说:“迟先生,这是一份过时了的情报,没有什么价值。康有为早在一个多月以前就离开香港到日本去了,梁启超根本没有来过香港……”
  “阁下,”迟孟桓凑上前去,伸出一个指头,指着布告上靠后面的一行字说,“请你注意这个人!”
  “嗯?”梅轩利重新把目光投射到这张纸上,在迟孟桓手指所指之处,写的是:

  易犯君恕,顺天府人,现年二十八岁,与康犯有为、梁犯启超、谭犯嗣同等阴谋发动兵变未遂,在逃,著缉拿归案。易犯谋反咋舌,罪大恶极,凡军民人等,如能拿获该犯,赏花红银两一千元。银封库存,犯到即给,慎勿怀疑观望,各宜凛遵勿违。

  梅轩利看到这里,抬起头来,问:“你……知道这个人在哪里?”
  “报告阁下,”迟孟桓说,“在香港。”
  “噢?”梅轩利有些吃惊,“这样一个被中国政府通缉的政治犯潜逃到香港,我竟然不知道!”
  “这并不奇怪,”迟孟桓说,“易君恕不像康有为那样有名气,而且也没有带家眷和随从,只身潜逃香港,所以不致引起官方的注意。不过,对中国政府来说,他却是一个重要的逃犯,因为在今年的夏秋之交,那场密谋以军队包围颐和园、刺杀慈禧皇太后的未遂政变,他是直接参预者之一,谭嗣同被捕、杀头,而他却逃脱了。现在的中国是皇太后执政,能够放过这个人吗?所以,即使他逃到天涯海角,也要缉拿归案!”
  “啊,很好,谢谢你向我报告了这个消息,”梅轩利说,“对于中国朝廷残暴的专制统治,我一向没有好感,这个可怜的人被他们追捕得走投无路,我们也许可以为他提供一些人道主义的帮助……”
  “什么?”迟孟桓大吃一惊,没有想到梅轩利对他的举报竟然作出这样的反应,“阁下要帮助他?”
  “是的,”梅轩利说,“就像对康有为那样,他来到香港的时候,我曾经亲自到码头迎接,并且为他安排了住处。康有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领袖,他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这在中国是很了不起的,英国政府对他的行动很为关注……”
  “在我看来,这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迟孟桓脱口而出,“英国要利用康有为作为向中国施加压力的政治筹码,康有为要利用英国提高自己的身价,扩大政治影响!”
  这番话说出了口,迟孟桓被自己的唐突吓了一跳,谁知道对方爱不爱听?
  “嗯?”梅轩利却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刮目相看,“迟先生倒是很有政治头脑!”
  “不敢当,”迟孟桓受到鼓励,故作谦虚地笑笑,却更加放胆说,“我只是一个商人,在商言商罢了。而各国之间的政治较量,也无不以经济利益为重要目的,其实也就是相互在做生意。康有为过去曾经多次来港,搜求图书,研究西学,对英国的社会制度十分向往,他在国内发动的维新运动其实就是以英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试想,如果他成功了,中国必然会向英国靠拢,英国的在华利益也必然会扩大。但是很不幸,他失败了!一位失败的政治家就像破产的商人一样,没有了资本便立即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所以,港府和阁下本人对康有为的接待,以迟某愚见,仅仅是出于礼仪的考虑,他的利用价值已经不大了。如若不然,那又为什么不把这张牌捏在自己手里,而放他远走日本呢?”
  “哈,哈哈……”梅轩利哑然失笑,好似魔术师不期然遇到了一位同行,“迟先生何必把话说破?也许将来康有为对我们还会有用处的!”
  “是,是,阁下看得很远!”迟孟桓连忙附和。
  “嗯,你请坐。”梅轩利看他还站在那里,便指了指椅子说。
  “谢谢,”迟孟桓在刚才的那把椅子上又坐了下来,他已经感到对方不再把他当作外人了,心里踏实多了,便接着说,“不过,我还是要提醒阁下,易君恕这个人毕竟不同于康有为,他不具备康有为那样的政治影响,也没有在海外和中国政府抗衡的能力,只不过是一个丧魂落魄的亡命徒而已。我以为,这个危险分子潜藏在香港,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首先,他的存在对香港的治安是一个不安定因素,会为这里的华人提供一个坏榜样:既然个人可以反对政府,老百姓可以谋杀国家元首,那么,还有什么坏事不可以做?我想,阁下一定对香港刁民的低劣素质深有体会,决不会允许什么人在这里从事政治活动,引导他们造反作乱!
  梅轩利注意地听着,点了点头。
  “不仅如此,”迟孟桓继续说,“如果我们允许被中国通缉的逃犯滞留香港,还将给英国和中国的关系带来麻烦,有百害而无一利!康有为在香港的时候,广东方面就极为紧张,他们曾经采取种种方法,试图捕获、刺杀康有为,以消除隐患,这也是康有为不敢在香港久留而远走日本的一个原因。那么,易君恕潜逃香港,也迟早会引起中国政府的注意,如果等到他们为此公开向港府提出交涉,岂不是太被动了吗?”
  “嗯,”梅轩利沉思着说,“你的意思是……”
  “阁下,依我之见,还是早一些采取主动为好,”迟孟桓眼看这位阎王已经被他说动,赶紧献出自己成竹在胸的计策,“阁下可以依照《维持治安法例》,以‘危害本殖民地治安和正常秩序’的罪名把他拘捕,然后移交中国当局,不但为香港避免了许多麻烦,而且对于改善英国和中国的关系也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这并不难做到,而且过去也有过先例可循,早在1865年,香港政府就曾经把逃亡到此的太平天国人士引渡给中国政府,”梅轩利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什么,又有些犹豫,“不过,港府在1889年发布的第二十六号法例中又作了新的规定,今后中国政治犯不在引渡之列。这就有些麻烦,如果我们对这个易君恕采取引渡的办法,将和政府的法例有所冲突。不,迟先生,香港是一个法制社会,我们不能自相矛盾,损害了香港的形象!”
  迟孟桓心里“咯噎”一声,本来顺理成章的事,不料梅轩利却中途又退回去了!哼,迟孟桓在心里说,什么“法制社会”,什么“香港形象”,还不都是骗人的把戏?你们英国佬在香港从来就是无法无天,连警察都执法犯法,你自己刚才还说“这是大英皇家警察部队的极大耻辱”哩,现在倒跟我咬文嚼字,援引起什么法例来了,真是可笑!……这些话他当然不敢在梅轩利面前漏出半句,只能在心里紧张地打主意,搜肠刮肚地为惩治那个不共戴天的仇人易君恕寻找法律依据……呃,迟孟桓突然想起了一条现成的法例和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如果不是在警察司的办公室里,他会兴奋得跳起来!
  “请问阁下,”他这次聪明地避免了在警察司面前班门弄斧,而采用了虚心请教的方式,“我记得在1896年也就是前年4月,前任总督威廉·罗便臣爵士驱逐孙逸仙出境,所依据的是哪一条法例?”
  “哦,是的……”梅轩利也想起了那件事,“孙逸仙阴谋推翻中国政府,与英国对华政策抵触,而巳危害香港的和平与治安,罗便臣爵士依据1882年第八号法例的规定,香港总督有权禁止任何非英国籍居民居住香港,并且在被驱逐出境后五年内不准前来香港……”
  “阁下英明!”迟孟桓脸上绽开了笑容,“易君恕和孙逸仙同样都是利用香港从事反清活动,也完全可以照此办理!”他在心里盘算着,这个办法虽然不如引渡来得痛快,但是只要能够把易君恕赶出香港,也就出了他胸中一口恶气!试想,那个走投无路的家伙一旦离港,时时都处于被朝廷追捕的危险之中,他的脑袋还保得了五年吗?
  迟孟桓心里正在一厢情愿地畅想,梅轩利却说:“这个办法倒是可行的,不过,宣布驱逐出境的权力在总督,这件事我要向总督报告之后,才能决定。而且,对于易君恕这个人在香港的情况,还要进行必要的侦察、核实……”说着,他伸手按了一下办公桌上的电铃。
  办公室套间的门立即打开了,刚才带领迟孟桓进来的那位英警走了出来,立正站在梅轩利身旁,听候指示。
  “你给华民政务司打个‘德律风’,查一查这个人的登记情况。”梅轩利指着桌上的那张布告上易君恕的名字,吩咐说。
  “是!”那位英警“咔咔”向前迈了两步,拿起布告,一边默读着上面的文字,一边走向“德律风”。
  “哦,不必了,”迟孟桓忙说,“易君恕来到香港之后,根本没有在华民政务司登记。”
  那位英警站住了,奇怪地望着他。
  “为什么?”梅轩利问,“港府早在1844年颁布的第十八号法例就明确规定,初到香港的华人必须在一日之内赴华民政务司署登记,华人家中来客也必须随时报告华民政务司署,这个人为什么可以不登记?”
  “因为他没有住在华人区,而是……”迟孟桓说,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愤不平,“而是住在一位英国公民的家里……”
  “谁?”
  “圣约翰大教堂的牧师林若翰。”
  “啊?!”梅轩利听到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不禁吃了一惊,“林牧师为什么要找这样的麻烦?”
  “阁下,”迟孟桓目光炯炯地说,“据我所知,林牧师在今年夏天曾经在北京待了好几个月,和康有为等人过从甚密,积极支持他们的‘维新变法’,易君恕就是在那个时候和他交上了朋友,变法失败之后,他掩护这个逃犯到了香港,现在就住在他的半山别墅‘翰园’里!”
  “噢,是这样?”梅轩利沉吟道,“问题就复杂了,林牧师是一位知名人士,对和他相关的人采取行动,需要特别慎重
  “阁下!”迟孟桓急了,惟恐此事耽搁下来,不了了之,“如果投鼠忌器,将留下后患啊!”
  梅轩利紧锁眉毛,默默不语。良久,才说:“迟先生,我责任所在,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现在要求你的是,今天和我谈话的内容,要绝对保密,不许向任何人透露!”
  “是,阁下,”迟孟桓“唰”地一个立正,“我明白!”
  五分钟之后,迟孟桓昂首挺胸地走出了中央警署的大门,和进门时的猥猥琐琐判若两人。今天到此造访,意义非比寻常,复仇的种子已经播下去,只待收获了。更为重要的是,迟某人既然和警察司阁下挂上了钩,以后还怕何事不成?
  自从林若翰在“德律风”中和迟孟桓作了那一番不愉快的通话,两个多星期过去了,迟孟桓一直没有再打“德律风”来纠缠,老牧师渐渐放下心来。他猜想,既然那块地皮已经遭到严辞拒绝,迟孟桓便知难而退,不再觊觎他的爱女倚阑,对入教也就失去了兴趣,这更证明了他本来就没有坚定、纯洁的信仰,不配做一名基督徒。而翰园主人做梦也不会想到,那个扰乱圣餐仪式、被他逐出教堂的魔鬼,正在实施更大的阴谋,“林若翰”和“易君恕”这两个名字已经被列入了警察司的“另册”。
  翰园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两个星期之前那个月夜所发生的巨大波澜,林若翰毫无察觉,他只是注意到,近来倚阑的性情似乎有些变化,在父亲面前沉默寡言,不再像孩子似地任性,对待仆人也不像过去那样颐指气使,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自己动手去做,不再为一件小事而楼上楼下地呼唤阿惠,对老管家阿宽则给予了更多的尊重和体贴。尤其是她对学习汉语刻苦用功,已经小有成绩,临帖不过两月,字写得已经看得过去,背得出几十首诗词,而且讲得一口流利的“官话”,不再像过去那样由于汉语词汇掌握得不足而常常夹杂英文了,这当然让她的“汉学家”老爸爸感到十分欣慰。使女儿发生这些变化、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是什么?在林若翰看来,顺理成章的解释是得力于易先生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一位人品和学问俱佳的学者对弟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明年,倚阑就要跨入十八岁,翰园的第二代主人已经渐渐长大了,林氏家族还是有希望的……
  然而林若翰仍然有一件事放心不下,那就是他让阿惠送给总督的信和书,至今没有得到任何回音。他当时以为下一个主日崇拜时便可以再见到总督,却不料两个星期日过去了,总督都没有到圣约翰大教堂露面。他并没有责怪总督的意思,总督大忙了,要统治二十五万人口的香港和九龙,还要准备接管十万人口的新租借地,一定是日理万机,也许连星期日都抽不出时间到教堂来;但只要他心中有上帝,心中有基督,就是一位虔诚的教徒,这是完全可以原谅的。倒是林若翰一直担心自己不能得到总督的原谅!总督履新的宣誓仪式他缺席,总督第一次到圣约翰大教堂参加主日崇拜时又让迟孟桓搅得一团糟,总督走的时候他竟然连个招呼都没有打成,接连两次的失礼,仅凭那封信和那三本书能够弥补吗?因为没有机会和总督见面,这些也就无从得知,搅扰得他心神不定,却又无人可以诉说!
  在令人寂寞的宁静之中,翰园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近来常常失眠的林若翰早早地就起床了,洗漱之后,他跪在地上,闭上双眼,轻轻地念诵着:“上帝啊!温柔人的决断,有主引导;虔诚人在黑暗中必蒙光照。求主施恩,在我们怀疑和游移不定的时候,使我们总是自问:主要我们做的是什么?求主赐智慧和圣灵,拯救我们脱离虚伪的选择,我们就能因主的光,得以见光;行主的道路,不致跌倒。这都是靠着我主耶稣基督。阿门!”
  这是他经常念诵的一段请求引导的祷文,每当遇到不能决断的疑难,惟一可以求救的就是上帝和耶稣,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信仰,那是他智慧和力量的源泉。现在,他跪在主的面前,虔诚地呼唤着主,把祷文念了一遍又一遍,他相信此刻在天国之窗一定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他:我的孩子,是什么使你惶惑不安?你向我要求什么?是啊,林若翰们心自问:我向主要求什么呢?主以他的光辉照亮了我的双眼,为我指明了信仰之路,在长达五十九年的人生道路上一次次为我消灾饵祸,化险为夷,主还赐给了我一个美丽而可爱的女儿,难道这些恩惠还不够多吗?我还奢求什么?我为什么惶惑不安?仅仅是担心被总督误解吗?我没有行凶作恶、违法乱纪,没有偷盗奸淫、加害他人,我怀着一颗谦卑之心,对总督由衷地尊重,这一切都有上帝作证,总督和我一样都是上帝的儿女,我又何必这样战战兢兢呢?不,不,在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粒尘埃,纵然任何人都不可能看到,却瞒不过上帝的眼睛:我敬畏总督是因为我仰慕他的权势和地位,我害怕得罪总督是因为渴望得到他的赏识,北京之行的碰壁并没有使我泯灭急功近利之心,回到香港又重新燃起攀登“仕途”之念,我可怜巴巴地仰望着高高在上的总督,企盼能分我一杯羹,馋涎欲滴却又不可得,为此我惶惶不可终日。这些卑微的世俗观念,与基督博大雄阔的胸怀相比,与《圣经》纯净澄澈的意境相比,岂止天壤之别?啊,一粒尘埃蒙住了眼睛,我被人间的功名利禄所吸引、所污染了!林若翰突然打了一个冷战,睁开了双眼,早晨的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中投射进来,那么清亮,那么纯净,使他感到自己的猥琐和渺小,脸不觉微微地有些发烫。他打开百叶窗,让明亮的阳光照进来,让清凉的晨风吹进来,荡涤自己污浊的心胸,眼前豁然开朗,心里畅快得多了。
  他整一整衣履,走出房门,迈下楼梯,脚步也觉得轻松了许多。
  他走进餐厅,倚阑和易君恕已经在等着他共进早餐。
  “早安,dad!”
  “早安,我的孩子!”
  “早安,翰翁!”
  “早安,易先生!”
  像往常一样,他们互相打着招呼,在餐桌前坐下来。阿惠端上了早餐,林若翰微闭双目,默默地念诵着:“感谢我主,赐我饮食!”
  早餐和平时一样,麦片粥加糖和牛奶,煎鸡蛋、黄油和烤面包片,这简单的饮食,今天却觉得特别清新可口。当一个人杜绝了非份的私欲,在上帝面前回归到纯洁的婴儿,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到满足和幸福。
  客厅里的“德律风”突然响起了铃声,“丁零零”一直传进餐厅。奇怪,什么人这么不懂礼貌,一大早就打“德律风”来惊扰人家的早餐?
  “噢,我去接!”阿惠急忙朝客厅跑去。
  “阿惠,等一等!”林若翰叫住了她,寻思道,“会不会是迟孟桓……”
  话说了一半,他又迟疑地停住了。迟孟桓,那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一提起他的名字就像在麦片粥里吃出了一只死苍蝇,平静的心境顿时被破坏殆尽!如果是迟孟桓打来了“德律风”,该怎么回答他呢?尽管林若翰时时牢记着基督的教诲:不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要与恶人作对”,但他此时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他怎么可能心平气和地去接迟孟桓打来的“德律风”,面带笑容地对他说:“早安,迟先生!很高兴和你通话,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效劳吗?”不,决不!
  客厅里的铃声还在急促地振响着,阿惠焦急地望着林若翰,等待他作出明确的指示。餐桌旁的易君恕和倚阑也停下了刀叉,完全没有了胃口。
  “Dad,”倚阑的脸色顿时变得煞白,嘴唇在颤抖,十多天前的那场噩梦般的路遇又清晰地闪现在她的面前,“不……不要接,和那个恶棍没有什么话可讲!”
  而铃声却像是故意和他们作对,仍然振响不断!
  “阿惠,你去接吧,”林若翰终于下定决心,说,“如果是他,你就说我不在,小姐也不在!”
  老牧师曾经无数次地在讲道中劝诫人们要诚实,不要说谎,今天却亲口命令他的仆人去传达一个十足的谎言,即使因此而受到上帝的惩罚,也在所不惜了!
  “是,牧师!”阿惠答应着,匆匆朝客厅跑去。她比牧师更恨那个迟孟桓,那个砸碎她一家饭碗的魔鬼,虽然以她卑微的身分无法去抗争,但是能够借用主人的威严,在“德律风”中冷落冷落那个家伙,也觉得解恨!
  餐厅里,林若翰和倚阑、易君恕都放下了刀叉,焦躁不安的目光盯着客厅。
  “德律风”的铃声也许已经是最后一响,如果仍然没有人接,对方就可能挂上了。就在这刹那之间,阿惠把话筒抢到了手,她庆幸没有失去这个冷落迟孟桓的机会……
  “哈啰!这里是林牧师家,请问你是哪一位?”她气喘吁吁地问,尽管心里恨得咬牙,也还是强制着自己,以起码的礼貌话语开头,耐心地等到对方自报出家门,她就可以借主人的话来打发那个魔鬼了。
  话筒里对方说话了。阿惠突然大惊失色,张口结舌:“啊……请等一等,等一等!”说完,放下话筒,慌慌张张地朝餐厅跑回来!
  “阿惠,怎么回事?”林若翰恼火地问,“我不是告诉了你吗?我不愿意跟这个人通话,你就对他说……”
  “不,不是迟孟桓,”阿惠慌慌张张地说,“是骆克先生!”
  “啊?!”林若翰倏地站了起来,“上帝啊,幸亏你没有一张口就对他发火!”
  老牧师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德律风”弄得懵头转向,万万想不到刚才长久地振铃催促他通话的会是高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港府辅政司骆克先生!他急忙离开餐桌向客厅跑去,慌乱之中忘记了挪开身后的座椅,差点被绊了个跟头!一边跑着,一边在想,骆克先生在这个时候打“德律风”过来,会有什么事呢?
  林若翰心慌意乱地跑到了“德律风”跟前,拿起那像钟摆似地晃悠着的话筒,说话的嗓音都变了声:“骆克先生,实在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不必客气,林牧师,”话筒中传来骆克彬彬有礼的声音,“因为有一件急事,所以不得不打扰你……”
  “什么事,骆克先生?我愿意为你效劳!”
  “不,不是你为我效劳,而是我为你效劳。我荣幸地通知你,卜力总督准备抽出二十分钟的时间和你见见面……”
  “啊,总督阁下?”林若翰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对方说得真真切切,而且是出自最接近总督的辅政司之口,无可置疑!上帝啊,折磨了他将近三个星期的苦苦等待终于有了结果,而且是出乎意料的结果!“谢谢你,骆克先生!请问,总督召见定在什么时候?”
  “就在今天,上午十点整,在总督办公室。”话筒里,骆克一字一顿地交代说,“总督很忙,抽出这个时间很不容易,希望你及早动身,千万不要迟到。老朋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明白,”林若翰连声说,“谢谢骆克先生的关照!”
  骆克说了声:“See you later!”就把“德律风”挂断了。林若翰手举话筒,激动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这好消息来得太突然了,突然得让他毫无思想准备!
  “阿惠!”他挂上话筒,兴奋地喊道,“你赶快给我熨礼服、擦皮鞋,让阿宽吩咐备轿,我要去总督府!”
  “是,牧师!”阿惠答应着,跑去了。
  “总督府?”倚阑感到很意外,诧异地问,“Dad,骆克先生请你去总督府,会有什么事情呢?”
  “总督召见我,当然不会是坏事情!”林若翰说着,挂上了举在手中的话筒,匆匆地上楼更衣去了。
  易君恕默默地注视着他的背影,心里寻思着:卜力在刚刚上任的百忙之中,怎么还有余暇召见一位传经布道的牧师?
  满面春风的老牧师健步踏上楼梯,想起自己在早晨的那番忏悔,他不禁哑然失笑:咳,那样严酷地解剖自己,未免太迂腐了!基督的使徒圣保罗在《以弗所书》中说过:“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股。”而在香港,总督就是人间至高无上的长官,每一个公民不都是他的仆人吗?难道不应该“好像听从基督一般”地去敬畏、去服从、去伺候总督吗?这没有丝毫的可耻,而是自己的本分,无上的光荣!试问,在香港的二十五万人当中,有几个人能够得到觐见总督的殊荣啊?

  半个小时之后,林若翰已经装束停当,精神焕发地走下楼来。他掏出身上的怀表看了看,刚刚九点整,离总督约见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翰园离总督府近在咫尺,现在出发似乎太早了些。他想起骆克先生的特别叮嘱:“千万不要迟到。”其实林若翰无须别人提醒,他是一个十分守时的人,何况今天是去觐见总督,怎么会迟到呢?他宁可提前到达,哪怕在总督府的大门外多等一会儿也没有关系,而决不能让总督等他!
  阿宽已经吩咐轿夫作好了出发的准备,轿子等在大门外。林若翰上了轿,说:“走!”
  轿子抬了起来,颤颤悠悠地出了门,沿着丛林间的山径缓缓地下坡,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这响声现在听来是如此悦耳,和二十多天前冒着风雨从码头扫兴而归时的感受完全不。同了。
  山道上,迎面走过来一顶轿子,旁边还跟着一个挑担的少年,隔着几十步的距离,看不清楚轿上坐的是什么人。
  轿夫看见对面有轿子过来,说:“牧师,这条路窄,前面的轿子……”
  “我们让一让好了,基督教导我们,要‘恭敬人,要彼此推让’。”林若翰不假思索地说,话语中充满了谦逊慈祥,作为一名牧师,以圣徒的品格完美自己,是一种幸福,何况他今天有要事出门,正是一副好心情。
  轿夫便把轿子偏向右边,让开了山径的中间,等前面的轿子上来。
  林若翰心里只惦记着总督府的那件大事,对那顶上山的轿子只稍稍瞥了一眼,见上面坐着一位身穿长袍马褂的年轻人,仿佛是本地士绅,并不认得,也就不再留意了。
  抬轿上山来的轿夫,见他们相让,也向左边回避,两边的轿夫虽素不相识,也互道一声“辛苦”,这是轿行沿袭多年的规矩。
  林若翰的私家轿下山去了,和他们擦肩而过的轿子颤悠悠抬上山来,林若翰不认识的这位年轻乡绅,是新安县锦田村的邓伯雄。他的仆僮龙仔挑着一副担子,走在轿子前面。半个多月前,邓伯雄与易君恕重逢于宋王台,临别时相约:待易君恕向东道主打了招呼,一定前往锦田拜访。如今已过了多日,邓伯雄不见挚友前往,心中焦急,便专程过海来到香港,按照易君恕分手时留给他的地址,寻找花园道松林径的翰园。然而他却并不知道,刚刚路遇的那位高鼻蓝眼的洋人正是翰园的主人。
  轿子沿着蜿蜒的山道前行,邓伯雄举目看去,漫山丛林之间,一座座洋房星罗棋布,仿佛到了外国,心里寻思道:香港有那么多唐楼,君恕兄哪裹住不得,为什么偏偏住在这么个鬼地方?他的东道主林若翰老先生又是个什么身分呢?
  邓伯雄主仆一行,初次到此,寻寻觅觅,才找到了松林径二十九号“翰园”,看见门旁有一个脊背佝偻、面目苍老的人在清扫落叶,邓伯雄便命龙仔前去询问。
  龙仔放下肩上的担子,上前搭个躬,说:“请问老伯,这里可是林老先生的府上吗?”
  “嗯?”正在清扫落叶的阿宽低头想着心事,不提防身边来了人,猛然抬起头,看见这个十几岁的孩子,觉得面熟,却又一时想不来……
  “咳”,龙仔倒先认出了他,“你不是宽叔吗?我们在宋王台见过面的!”
  “噢!”阿宽想起来了。这时,邓伯雄已经下了轿子,兴冲冲地朝他走过来,阿宽便迎上前去,说,“邓先生,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
  “自然是北风喽!”邓伯雄笑道,“冬至就要到了,我特前来看望易先生和你家主人,他们都在家吗?”
  “邓先生光临翰园,真是太好了!”阿宽如见故人,很是兴奋,“易先生和小姐都在家,只是不巧,牧师刚刚出门去了,你在路上没有碰到牧师的轿子吗?”
  “牧师?”邓伯雄一愣,“牧师是谁7”
  “咦,牧师就是翰园主人呀,”阿宽有些奇怪地说,“邓先生不知道吗?”
  “啊?”邓伯雄确实不知道,上次在宋王台见到易君恕,只听他说住在林若翰老先生家,却未提“牧师”二字,邓伯雄哪里能想得到?现在才听阿宽道出主人的身分,很觉意外,抬头看看面前的洋房,心里“咯噎”一声,不禁问道,“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林牧师是英国人,”阿宽说,抬手指着前面不远处高高耸立在丛林之中的圣约翰大教堂的钟楼,“邓先生看见那座基督教堂了吗?林牧师就是在那里供职……”
  “什么?”邓伯雄那两道浓眉皱了起来,“刚才我们在路上遇见一顶轿子,上面坐着个大胡子鬼佬……”
  “那就是林牧师,”阿宽面有难色,压低声音说,“邓先生,这半山区住的都是外国人,‘鬼佬’这个称呼可说不得,还是小心些为好。”
  邓伯雄脸色阴沉起来,远道访友的勃勃兴致顿时被打消了,只觉得胸中气闷难耐。沉默了片刻,声音低沉地说:“那就麻烦你把易先生请出来,我对他有话说!”
  “这……”阿宽听得诧异,“邓先生远道而来,理当请到客厅和易先生叙话……”
  “不必了,”邓伯雄冷冷地说,“邓某向来不与洋人来往,就在这门外和易君恕兄见上一面,我们就及早回去了。”
  “啊?”龙仔擦着脸上的汗,愣了。他身旁的那副担子,前后两个箩筐里装着肥鹅、嫩鸭、腊肉、冬笋、鲜藕、荸荠、苤蓝……虽不是什么贵重礼物,却都是自家所产,透出一股清新质朴的乡土气息,从锦田送到翰园,本来是要请他们尝个鲜。龙仔挑着担子走了几十里山路,眼看到了地方,满指望能够喘喘气,喝口水,却不料少爷犯了倔脾气,连门都不进了,马不停蹄就要打道回府,真是看人挑担不觉累!“少爷,这些东西……”
  “你这懒仔!”邓伯雄喝道,“挑回去!到山下扔了,也不送给鬼佬!”
  “邓先生……”阿宽很觉尴尬,上前劝道,“这礼,送与不送倒也罢了,如果连门都不肯进,倒显得我们对客人欠礼,易先生就住在这里,你也别让他为难啊!”
  翰园的楼上书房里,易君恕正在给倚阑小姐授课,忽然听得外面的喧嚷声,不经意地往窗外一瞥,眼睛一亮:“邓伯雄?!”
  镂花铁门外,邓伯雄浓眉紧锁,对阿宽说:“我就在这里和他见面!你只管请他出来……”
  说话间,匆匆出迎的易君恕已经来到大门前,草坪尽头,倚阑也出了客厅,正往这边走来。
  “伯雄,你来了!”易君恕急步上前,拉住邓伯雄的双手。
  “君恕兄,”邓伯雄眼望着易君恕,心情异常激动,“宋王台一别,已经十多天了!小弟天天翘首以望,却不见兄长来到锦田,明天就是冬至,这在敝乡是个大节,小弟看你来了……”
  “伯雄啊……”一股暖意涌上易君恕的心头,他紧紧握着他的手,说,“快快请进,今天我们可以促膝长谈了!”
  “不,君恕兄,”邓伯雄却说,“我满怀热望来看你,却没想到你竟然住在英国人家里!兄长不是不知,英夷正在加紧吞并新安,我与鬼佬势不两立,不入洋宅之门!”
  这时,出门迎接他的倚阑来到跟前,听了这句话,愕然地站住了:“邓先生,香港拓界是政府的事,这和翰园有什么关系啊?”
  “咳,伯雄,怪我事先没有讲清楚,实在是误会了!”易君恕感叹道,他抬起手来,重重地拍在邓伯雄的肩膀上,“你知道吗?翰翁不仅是康先生和谭复生的挚友。而且还是我的救命恩人!八月初六那天,官兵包围了我的家,我逃到火车站,又被官兵拦截,在生死关头,如果不是翰翁挺身而出,救我脱险,愚兄早已是刀下之鬼,你我兄弟哪还有重逢之日!”
  “噢……”邓伯雄愣住了,喃喃地说,“洋人当中竟也有这样的仗义行侠之士?他救了兄长,也就是救了我啊!”耿直的汉子骤然被打动了,他歉意地向倚阑拱手一揖,“林小姐,邓某失礼了!令尊恩重如山,请代我向老人家致以谢意……”
  “邓先生不必客气,我dad是易先生的朋友,这也是应该做的,”倚阑脸上泛起微微的笑意,已经在心里原谅了他,“邓先生请进吧,我dad一会儿就要回来了,我相信,你们见了面,也会成为朋友的!”
  邓伯雄欣然应邀,随着易君恕和倚阑走进翰园的大门。
  “哎,少爷,”龙仔手托着扁担站在门外,不知如何是好,“这礼物……”
  “你这笨仔,”邓伯雄回头瞪了他一眼,“挑进来!”

  十点差五分,辅政司骆克步出总督府大楼,来迎接他约好的客人,林若翰早已等在大门外,徘徊多时了。
  “骆克先生……”林若翰上前握住他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请吧,林牧师,”骆克说,“接见的时间就要到了。”
  林若翰随着骆克,踏进警卫森严的总督府大门,走进大楼,穿过宽敞豪华的大厅,来到了总督办公室的门外。
  办公室里,那幅巨大的地图前,卜力总督正在和警察司梅轩利轻声交谈。卜力手里捏着一支红铅笔,在地图上标着“Tai Po大埔”的地方,画上一个醒目的圆圈。
  “总督阁下,”骆克走进办公室,报告说,“林牧师到了。”
  林若翰跟在他的身后,恭恭敬敬地望着总督。
  卜力转过身来,严肃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褐色眉毛下那双淡蓝色的眼睛专注地盯着林若翰。这和跪在林若翰面前领受圣餐时的卜力完全不同了,两个人现在交换了位置,在总督府他是绝对的主角,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走下圣坛的牧师,足足看了他两三秒钟,直看得林若翰心惊肉跳,他这才伸过手来,耸动着翘峰峰的小胡子,说:“你好,林牧师!”
  “你好,总督阁下!”林若翰赶紧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那只操纵着整个香港命运的手,声音颤抖地说,“感谢阁下在百忙之中接见我,给予我这样的殊荣!”
  “这没有什么,我本来打算……哦,最近实在是太忙了,”卜力好像心思还在那幅地图上,并没有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面前的这位客人身上来,话说得随意而且有些凌乱,这时义指着身旁的梅轩利,对林若翰说,“这是警察司梅上尉,你们认识吗?”
  林若翰一进门就看见总督旁边的这位身穿上尉警服、威风凛凛的高官,也恍惚知道那是谁,但是未经介绍,不敢贸然打招呼,听到卜力说出对方的姓氏,不禁心里“咚”地一声,连忙伸出手去说:“啊,梅上尉,久仰大名!只是无缘拜识阁下……”
  “你好,林牧师!”梅轩利握住他的手,轻轻摇了摇,说,“我也是久仰你的大名,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面,可惜没有适当的机会和你面谈!”
  “啊,阁下如果有时间,我随时都欢迎你光临舍下!”林若翰热情地说,心里却在想:和警察打交道?我这辈子还没有过!
  “谢谢你的邀请,”梅轩利微微一笑,“这样,如果我在哪一天突然造访府上,才不至于吓你一跳!”
  卜力和骆克听了这句话,一齐开怀大笑。林若翰却笑不出来,心想:在这些要人命的高官面前,可不是开玩笑的地方!
  “请坐吧,林牧师!”卜力向地图对面墙边的一排沙发指了指,等林若翰和骆克、梅轩利都坐下来,接着说,“谢谢你的来信和赠给我的书,我认真地读了你的大作,深感……”
  林若翰屏住呼吸,专注地聆听着总督对自己的著作的评价。
  “我深感……”卜力停顿了一下,心里想着词儿。他其实根本没有工夫读林若翰送来的那厚厚的三大本书,只能根据骆克的评述讲几句敷衍的话,“我深感你丰厚渊博的神学造诣,你对中国和本殖民地历史深入、独到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你对大英帝国的忠诚,这些都是极为可贵的,你本身就是我们香港的一大财富!”
  这几句话极为空泛,没有涉及任何具体事例,却字字句句都打在林若翰的心上。作为一位牧师,他并不满足于仅仅被人们看作“传教士”,而刻意塑造自己大智大慧的“学者”形象;作为一位“汉学家”,称赞他是“中国通”就是最高评价;作为一名英国公民,肯定他对祖国的忠诚就是最高的褒奖。这三点,是他自己最看重的,都被总督注意到了,而且给予了充分的评价,总督真是英明啊,刚刚上任就对一个本来陌生的人了如指掌!
  “感谢总督阁下对我的赏识,”林若翰激动得心脏都发抖了,“我已经将近六十岁了,愿在有生之年,竭尽全力为总督效劳!”
  “很好,谢谢你的合作,”卜力捋着自己的小胡子说,“我刚刚来到这个地方,非常需要各方人士的支持和配合。目前,我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接管新租借地。你在香港生活了三十八年,一定知道,我们展拓的界址,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肥沃的土地、天然良港和旋泊地,它对本殖民地日后的经济繁荣和安全保卫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是的,阁下,”林若翰附和道,“那是一片具有极大潜力的土地。”
  “但是,我们要接管的不仅是土地,还有那里的十万居民。”卜力接着说,“根据我的经验,要驯化殖民地的那些有色人种,其困难程度不亚于让非洲原始部落放弃他们的偶像崇拜而信仰上帝。骆克先生曾经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对那里进行调查……”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看了骆克一眼。
  “那是在8月份,”骆克接过总督的话头,对林若翰说,“当时我想请你和我一起去,可惜你恰恰不在香港……”
  “是的,骆克先生,我当时到北京去了。”林若翰说,他想起倚阑说过,骆克先生在8月初曾经到翰园作过一次“礼节性拜访”,现在才知道那拜访其实是有目的的,“请问,是需要我向新租借地的居民布道吗?”
  “不,不是,”骆克笑笑,说,“最迫切的并不是帮他们建立信仰,而是如何管理他们。为此,我在炎热潮湿的季节对新租借地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当时深感人手不足,非常需要会讲汉语、熟悉中国民情的人做我的助手,首先就想到了你……”
  “真是对不起,骆克先生!”林若翰说,想到劳而无功的北京之行耽误了这件大事,不禁懊恼不已,“我为自己失去了这次为你效劳的机会深感遗憾!”
  “你倒不必遗憾,”卜力总督把话题重新接过去,“在接管新租借地之前还有很多事要做,今天在座的这两位都是这项工作的主力:骆克先生主要致力于对新租借地的行政管理,而治安保卫则是梅上尉的事了,这一文一武,是我伸向租借地的两只手。”说到这里,卜力张开两手,然后合拢在一起,“而有意思的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向我推荐了你……”
  “我?”林若翰怦然心动,向这两位投以感激的目光,心想:骆克先生作为我的老朋友,自然在总督面前会为我美言,但这位梅上尉素无来往,竟然出以公心,荐贤举才,倒是令人感佩!但他现在还没有听明白,这两位把他推荐给总督,是要他做什么呢?
  “你协助骆克先生工作,”卜力说,正好回答了他的疑问,“目前,新租借地的边界还没有勘定,我们和中国方面还存在一些分歧,谈判、争论都是不可避免的。鉴于你对中国问题的丰富阅历和深入研究,所以请你参加这项工作,并且相信你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教会方面,政府会和他们打个招呼,除了重大的宗教活动你必须参加之外,其余的时间你听从骆克先生的安排!”
  “是,阁下!”林若翰庄重地接受了总督的命令,心中激动不已:上帝啊,三个多星期以来我一直惴惴不安地害怕得罪了总督,而总督好像根本没有在意,反而给予我如此的信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由于骆克先生和梅上尉的推荐,还是因为我赠给总督那三本书,凭借自己的实力博得了总督的赏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上帝的安排,“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林若翰苦苦奋斗了几十年,终于有了英雄用武之地!感谢主,衷心地感谢主……
  “林牧师,”总督打断了他的遐想,伸手从身旁的茶几上取过一叠厚厚的文件,递给他说,“这是骆克先生的调查报告,你拿回去,仔细地研究一番,然后再开展工作。”
  “是,阁下!”林若翰双手接过来,心想,这也许是总督最后的交代,接见要结束了吧?
  正当他犹犹豫豫地不知道应该主动告辞,还是等陪同接见的骆克先生提醒,却看见总督朝骆克先生看了一眼,好像在示意他做什么事。
  骆克随即站起身来,走到总督办公桌前,拿过几张纸来,递给了总督。
  卜力把手里的那几张纸向林若翰递过来。林若翰不知道那是什么,刚要伸手去接,卜力的手却又停住了。
  “林牧师,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卜力说,“我准备新任命一批太平绅士,目前正在考虑人选。你是本地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是我所考虑的候选人之一……”
  “我?!”林若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浑身发抖!上帝啊,为什么昨天晚上你让我彻夜难眠?为什么今天一早你引导我虔诚地祈祷?原来是有总督召见这件大事等着我!刚才交代我协助骆克先生工作已经让我激动不已,哪里想到后面还有天大的喜讯:太平绅士这顶光荣桂冠就要降临到我的头上了!多少年了,这样崇高的荣誉一直可望而不可及,连迟孟桓那样的人都仗着他父亲的“太平绅士”头衔向我耀武扬威!现在,他有的我也有了,再也不必对他有所顾忌了,苍天有眼啊!
  这时,卜力才把手里的那几张纸递过来。
  林若翰双手战战兢兢地接过来,这是一份太平绅士候选人资格审查表。
  “你当然明白,”卜力继续说,“太平绅士这一职位具有崇高荣誉,并且对于维护本殖民地的和平和治安承担着重大责任……”
  “我明白,阁下!”林若翰捧着那份表格,双手在颤抖,薄薄的几页纸仿佛有千钧重量。
  “这项任命将在明年适当的时候宣布,”卜力交代道,“请你把这份表格逐项填写,以供政府对你进行必要的考察。”
  “是,阁下!”林若翰眯起眼睛,仔细地看着手中的那份表格,上面列着姓名、出生年月日、出生地、国籍、职业、家庭成员、履历、历任职务、成就与贡献等等栏目,全部填写之后就是一部完整的林若翰档案了……
  望着林若翰那虔诚的神情,骆克微笑着朝坐在旁边的梅轩利看了一眼,而梅轩利却没有笑,望着正在低头看表格的林若翰耸了耸肩。
  在如何对待林若翰的问题上,骆克和梅轩利曾经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梅轩利在接到迟孟桓提供的情报之后,立即向总督卜力提出报告,要求传讯林若翰,对他藏匿中国逃犯的行为进行审查,并且请总督签发驱逐令,将易君恕驱逐出境。但是,按照政府的公文旅行程序,这项报告不可能直接递交总督,而必须通过辅政司转交,于是遭到骆克的坚决反对。这倒并非因为他是林若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这样做得不偿失。骆克清清楚楚地记得,就在两年前,孙逸仙因为发动广州起义失败而避难来港,旋即转赴日本。而当时的第十一任总督威廉·罗便臣却在孙逸仙去后发布了驱逐令,自1896年3月4日起,五年内不准来港。令下之后,孙逸仙从横滨来信表示抗议,罗便臣总督命令辅政司骆克给予回答:“我奉命通告你,本政府决无意使大英帝国的香港殖民地作为从事阴谋反抗友好邻邦大清帝国之人士的避难所之用,基于你对于此等事项所负之任务,如你自己婉曲所说,拟从残酷的满清桎梏之下解放你的可怜的同胞,你如在本殖民地登岸,你即将因1896年向你所颁发之驱逐出境令而遭受拘捕……”但是那件事并没有到此为止,不但香港舆论哗然,甚至在英国本土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著名人士和报章对香港政府的这一做法表示不满,直至今年4月5日和7月8日,英国下议院议员戴费特还曾两次提出质问:孙逸仙博士在该殖民地对于英国当局所犯或被控告的罪行是什么?他被逐出境是否出于中国政府的要求?如果他在英国领土内并未触犯任何英国法律,香港政府对他的驱逐令是否应予撤销?面对这样的质问、骆克感到汗颜,因为他明明知道孙逸仙在香港并没有触犯任何英国法律,中国政府也没有提出驱逐他出境的要求,罗便臣总督的决定实在是不够慎重。现在他虽已卸任,而那一事件却余波未息,骆克难道愿意再惹一次这样的麻烦吗?不,不应该再做那种蠢事了!他认为,易君恕潜逃香港,中国政府既未发觉,当然也未要求引渡或驱逐出境,如果易君恕本人不触犯英国法律,那么目前就无须去触动他,以免造成被动。而对于林若输这样一位知名人士,不但不要轻易伤害他的感情,而区还应该充分利用他,如果把他摆在负有治安责任的太平绅士职位上,将发挥重大的作用,难道还用担心管不好自己家里的“治安”吗?
  这场争论的结果,骆克占了上风,卜力总督接受了骆克的建议。但是,总督对此作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修正:不必急于实授林若翰为太平绅士,但可以把“太平绅士”头衔作为一个看得见而又抓不着的诱饵,悬在他的面前,吸引着他为政府做些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接管新租借地的准备工作,正需要像他这样的“中国通”参预,等到他的表现令人满意的时候,再把那顶桂冠套在他的头上也为时不晚。总督实在是聪明绝顶,技高一筹,他的这一决定使骆克和梅轩利两方都能够接受,虽然各自仍然有所遗憾。梅轩利认为:林若翰不受惩罚倒也罢了,现在却因祸得福,未免太让他占了便宜;骆克则觉得这样对他的这位老朋友似乎残酷了一点儿,但总督既已决定,他也就只好服从,惟愿林若翰能够不辜负他的推荐,对新租借地的接管作出贡献,太平绅士的这顶桂冠才不至于成为水月镜花……
  林若翰已经看完了那份表格,诚惶诚恐地抬起头来。
  “总督阁下,这表格……就在这里填写吗?”他问。
  “哦,不,”卜力站起身来,亲切地拍拍他的肩膀,“你拿回去,尽可以从容地填写,然后交给骆克先生。”
  “好的,”林若翰颤巍巍地站起来,无限感激地仰望着总督,喃喃地说,“谢谢你,总督阁下,愿主赐福给你!”

  林若翰坐在回家的轿子上,像是腾云驾雾。他双手拿着骆克的那份《香港殖民地展拓界址报告书》,太平绅士候选人审查表就夹在这报告书里,像宝贝似地捧回家来,怀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急于要把天大的喜讯告诉女儿倚阑,告诉易先生,告诉家里的每一个人,让他们都来分享他的幸福和荣耀。
  而当他回到了翰园,却发现家里似乎有些异样,大门口停着别人的轿子,从院子里就看到客厅里坐着陌生人。
  “家里有什么事情吗?”他一边朝里边走着,一边问阿宽。
  “有客人来了,牧师。”阿宽回答说。
  “客人?什么客人?”
  “是易先生的客人……”
  林若翰心中泛起一丝微微的不快,易先生初来乍到,竟然和本地人士也有交往?他怎么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心里这么想着,他已经走进了客厅,迎面就看见易君恕正在像主人似地招待客人,连倚阑也在一旁陪坐,而那位客人——一位长袍马褂的年轻士绅,咦,竟然就是下山时擦肩而过的那个人!他是谁?
  看见他进了门,易君恕、倚阑和邓伯雄便站起身来。
  “翰翁,”易君恕指着邓伯雄说,“这位就是我的朋友邓伯雄先生……”
  “贸然登门,打扰了!”邓伯雄说,向林若翰深深一揖。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向高鼻蓝眼的“鬼佬”行礼,完全出于对易君恕的情谊,“翰翁对我兄长有救命之恩,而且盛情款待,邓某至为感谢!”
  “哪里,哪里,邓先生不必客气,请坐!”林若翰手里拿着文件,仅向他点点头,就算还了礼。心想:此人说得好听,明知“贸然”,还要“登门”,这在英国人的礼仪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老牧师毕竟是个修养深厚的人,纵使心中不快,也极力不表现在脸上,对易先生的朋友仍然以礼相待。宾主重新落座之后,他面带笑容,问道,“邓先生府上是在……”
  “敝乡新安锦田。”邓伯雄答道。
  “噢?”林若翰想起易君恕刚刚到达香港的时候就要去锦田看一位朋友,显然就是这个人了。当时他极不赞成,固然首先是担心易君恕的安全,但其中也不乏自己的感情成分,不想招意乡下人,给翰园带来麻烦。但是,“新安锦田”这四个字在今天听来,却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刚刚在总督府领受了使命的林苔翰,此时对那片即将展拓的土地充满了兴趣,脸上绽开了笑容,说:‘节上在新租借地?太好了,你们那里很快就要脱离新安县,划归香港,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嘛!”
  这番话,最大限度地表达了他对客人的热情,但是,邓伯雄听了,却陡然变色,心想:什么救命恩人?鬼佬就是鬼佬,说出话来味道就不对!
  “不敢当!”邓伯雄冷冷地说,“林先生是英国人,而邓某是中国人,哪里做得了‘一家人’?”
  “哎,邓先生,”林若翰说,暗想自己即将荣任太平绅士,屈尊接待这个乡下人,而他竟不识抬举,心中已经不快,但顾及自己的身分,仍作作不察,侃侃而谈,“中国有句古话:‘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都是兄弟,无分尊卑嘛!”
  “‘四海之内皆兄弟’?”邓伯雄微微一个冷笑,“果真如此,善莫大焉!可惜啊,以邓某所见,当今世界只有弱肉强食,列强各国何曾把中国当成兄弟?贵国对中国打了两次鸦片战争,割占了香港、九龙,犹未满足,而今又强行‘拓界’,这恐怕算不得兄弟情谊吧?”
  谈话刚刚开始就话不投机,使坐在一旁的易君恕感到不安。他客居翰园已近两月,远离自己的同胞,今天见到邓伯雄,听到他痛快淋漓的议论,心中十分畅快;但现在毕竟是住在林若翰家里,而且眼前有翰翁在座,如果宾主之间引起争论,伤了情面,却怎么好?倚阑眼见得自己的一番好意成了泡影,这两个人一见面便谈不拢,又不便劝说,一颗心不禁悬了起来……
  林若翰的笑容也收敛了。长期以来,他和中国人接触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形,当彼此谈论中国文化时似乎很容易沟通,一旦涉及中、英关系则往往尴尬,他和易君恕的初次见面就是一例,如果没有后来的扶危济难,他们之间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友谊;而面前的这位不速之客邓伯雄却比易君恕还要倔强,刚刚交谈就已经剑拔弩张!
  “邓先生,中、英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大题目,原非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林若翰说,他不想和这个乡下人再多费唇舌,就把话题往回收,“香港拓界的《专条》已经由两国政府签字、换约,港府接管在即,你我之间就无须议论它了……”
  “这是先生首先提起,邓某自然要作回答!”邓伯雄却说,“我愿奉告先生,李鸿章把新安县大片土地租给英国,但那里的土地不姓李,他一手遮不了天!新安县的百姓并不以划归香港为荣,更不愿意做英国人!”说着,站起身来,拱了拱手,“林先生,邓某告辞了!”
  邓伯雄此言一出,易君恕和倚阑吃了一惊,倏然站起身来!
  “伯雄,且慢!”易君恕急忙叫道,但想到自己在这里并非主人,却又不好出面挽留,“你……”
  “邓先生,”倚阑明知易先生为难,上前拦住邓伯雄说,“你和易先生好久不见,何必走得这么急呢?请再坐一坐……”
  “谢谢林小姐的好意,”邓伯雄说,“我还要赶几十里的山路,早些动身,心里才踏实!”说罢,大踏步迈出客厅。
  易君恕和倚阑一直把邓伯雄送到大门外的轿子前。
  “伯雄,你远道而来,就这样不欢而散,我……”易君恕握着邓伯雄的手,不知说些什么才好,“我深感惭愧啊!”
  “君恕兄,”邓伯雄说,“我看得出来,你住在这里,心情也并不舒畅!我还是想接你到舍下去住。锦用虽没有高楼大厦,毕竟是自己的家,你跟我走吧?”
  易君恕听得怦然心动,说:“我也久有此意……”
  “先生,你要走?”倚阑不安地说,“这怎么能行呢?”
  “是啊……”易君恕沉吟道,“没有料到伯雄和翰翁之间会发生不快,在这种情形之下,我若再随之而去,对翰翁也不好交代,他毕竟有恩于我……”
  “唉!”邓伯雄一声叹息,看他左右为难,便说,“既然如此,小弟也不便勉强,兄长暂且在此委屈一些时日,何时感到不便,只须给小弟打个招呼,锦田吉庆围就是你的家!”
  易君恕把他送上轿子,意犹未尽,依依而别。龙仔挑着空担跟在轿子旁边,沿着松林径下山去了。
  “咳,少爷,”龙仔一边走着,一边嘟嘟哝哝地诉着委屈,“我们大老远地来看你的朋友,水也没喝一口,倒受了一肚子气!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我看易先生已经对你变了心,投靠了鬼佬了!”
  “你胡说什么?”邓伯雄梗着脖子,朝旁边的龙仔瞪了一眼,“他有他的难处,我不能疑心自己的兄弟!”
  山道崎岖,轿影远去。
  翰园的大门前,易君恕和倚阑目送着邓伯雄消失在丛林掩映之中,两个人都默默不语。
  林若翰步出客厅,踏着草坪徐徐踱步,回味着刚才那不愉快的一幕。他心里一动,看了一眼还捧在手里的那份骆克撰写的报告书,这位未来的太平绅士已经预感到,港府接收新租借地也许不会那么顺利……

  次日便是冬至。如果不是邓伯雄的提醒,寄身于欧人居住区的易君恕手边又没有“皇历”,几乎忘了这个节日。冬至在京师也是一个大节,每年的这一天,皇帝都照例要到天坛圈直台祭祀苍天,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官进表朝贺,为国之大典,有诗纪胜:“冬至郊天礼数隆,鸾旗象辇出深宫。侍臣宠锡天恩大,鹿脯羊膏岁岁同。”仕宦绅耆,乃至平民百姓,也要庆祝一番,祀祖羹饭,一碗馄饨是必不可免的,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相沿成俗。此外,从禁苑深宫到百姓人家还流传着一种《九九消寒图》,图中画素梅一枝,有花九九八十一瓣,从冬至这一天起,每天染色一瓣,而且染法因天气变化而异,“上画阴,下画晴,左风右雨雪当中”;等到全图染遍,已是严冬过去,大地回春,“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门外草青青。”易君恕幼时,每年的冬至之日,父亲都要在书房贴一幅《九九消寒图》,不过那不是梅花,而是“庭前杨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大字,朱笔双钩,字留空心,这九个字每字都是九画,父亲命他每天用墨笔描写一笔,等到九九八十一笔写完,窗外恰好春风拂面,杨柳依依。往事不堪回首!遥想数千里之外的京城,报国寺前的小院如今应是大雪封门,老母、妻女生死未卜,何谈祀祖羹饭?瀛台四周的碧水被坚冰覆盖,幽禁中的皇上朝不保夕,逞论出宫祭天!国耶,家耶,都似残荷败柳,生机全无,怎生消得九九严寒,冬尽春回的希望又在哪里?
  林若翰的半山别墅,一派节日景象,却并不是为了这个冬至,而是在为迎接另一个节日而忙碌。再过三天就是圣诞了,基督徒虔诚信仰的主,上帝的独生子耶稣的诞生之日,那才是西方世界最盛大的节日,何况这里又是一位牧师之家。其实,《圣经·新约》中对于耶稣的生辰并没有记载,早期的基督教徒纪念圣诞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日期,从每年的12月一直到翌年4月都有人庆祝。到了罗马帝国时代,从四世纪开始,西方国家逐渐把圣诞节定在12月25日。这是因为远在基督教兴起之前,古罗马人和欧洲的其他民族大都在每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冬至这一天前后举行年头岁尾的庆祝活动,寄托人们送走严寒、迎接新春的美好愿望。基督教会接过了这一民间传统,把圣诞确定在冬至后第三天,于是宗教和民俗融为一体,圣诞节正是由冬至节演化而来,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它的渊源却被忽略了。直到现在,东欧一些地区还是在1月6日庆祝圣诞,残留着古老风俗的痕迹,而英国和西方多数国家的圣诞节则从12月25日开始,一直狂欢到翌年1月6日的“第十二夜”。
  1898年的12月25日正好赶上星期日,圣诞和主日礼拜一并举行,将比以往更为隆重,到了那一天,林牧师将身穿庄重的圣袍,亲自到圣约翰大教堂主持这一盛典,唱诗班将演奏完整的《弥赛亚》,唱到《哈利路亚》时全场起立,合唱那雄浑昂扬的赞歌,浓郁的宗教气氛使信徒们如醉如痴。说不定,不,几乎可以肯定,卜力总督也会莅临圣约翰大教堂,和林若翰牧师,和信徒们一起共庆佳节。
  按照林若翰的吩咐,阿宽和阿惠已经采购了圣诞树、蜡烛、酒和名目繁多的食品。如果依据英国的传统,圣诞餐中最重要的菜肴是一只孔雀,事先要把它那美丽的皮毛完好无损地剥离下来,待孔雀肉烤熟之后再原样装上、缝好,庄重地端k餐桌。当然,并非所有的英国人都能够像王公贵族那样奢华,但即使一般人家总也要在这一天吃一只大型的家禽,比如火鸡,自从十六世纪从墨西哥传入英国,也成为圣诞餐的首选之物。在香港的市场上不易买到火鸡,那么,鸡、鸭、鹅也都可以替代,自然是越大越好,于是,邓伯雄送来的家禽便正好派上用场。
  12月24日夜幕降临,圣诞前夕的“平安夜”到了。翰园灯火通明,大门正中悬挂着用松枝和冬青枝编织的花环,上面镶着用彩纸剪贴的英文“圣诞快乐”,挂满了松果、小铃铛和用棉絮制作的雪花。客厅里,壁炉和窗台上都燃起了蜡烛,圣诞树被妆扮得五彩缤纷,烛光和金银星交相辉映,树枝上挂满了苹果、糖果、圣诞贺卡和包装精美的小礼物。这座宁静而古老的房子突然变得热闹而年轻,充满了童话色彩,当信徒们一年一度纪念耶稣的诞辰之时,他们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
  林若翰结束了教堂里的崇拜仪式,回家来欢度“平安夜”。
  餐厅里,雪白的桌布上燃起了过节才用的银制烛台,布好了全副餐具,摆上了形形色色的糕点、糖果和水果,以及圣诞节必备的美酒“潘趣”,圣诞晚餐就要开始了。
  林若翰和倚阑、易君恕一起走进餐厅,坐在餐桌旁。老牧师身穿在最重要场合才穿的礼服,精心修剪了胡须,神采奕奕,喜气洋洋。这位年近六十的老人,年年圣诞,今年是他最愉快、最难忘的一次,在圣诞前夕意外地得到自己将要荣任太平绅士的喜讯,这是卜力总督送给他的最好的节日礼物,是他大半生旅程的光辉顶点,大值得庆祝了。获得了这项荣誉,将为林氏家族增添一道耀眼的光环,当年少小离家的英格兰青年在须发皆白之后终于事业有成,总算没有辱设祖先的高贵血统;就任了这一职位,他在香港就不再只是一位传经布道的牧师,一位皓首穷经的学者,一位无职无权的民间绅士,而正式成为一位官员了,尽管只是“非官守太平绅士”,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也已是出人头地,拥有了堂而皇之地参与政治的权利,他长期以来那种骚动于心、难以压抑的强烈渴望终于得以实现;登上了这一地位,他才第一次感到在险恶的人生旅途之中自身和他的家庭有了安全感,至少可以更有力地保护他的女儿了。
  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浸润着老牧师的心,美酒还未沾唇他已经微微地醉了,脸颊泛起红晕。
  “感谢仁慈的主在过去的一年里赐给我们的恩宠,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他端起斟满“潘趣”的酒杯,动情地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在一千八百九十八年前那个寂静的夜晚,在犹太小城伯利恒的一座山丘上,露宿的牧羊人看守着羊群,黑暗中可以听到他们彼此的呼应和幽幽的笛声。山洞裹住着一对旅行者,那是木匠约瑟和他的妻子玛利亚,他们是按照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命令,从偏僻的加黎利省群山之中的纳匝肋乡村前来原籍犹太省伯利恒郡大卫城进行户籍登记的。玛利亚在和约瑟订了婚而尚未迎娶的时候已经怀有身孕,天使告诉她,她腹中的胎儿是上帝的儿子。约瑟是个义人,他不愿意公开羞辱未婚而孕的玛利亚,只想私下里解除婚约。可是,约瑟在梦中看见了天使,天使对他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尽管娶玛利亚作你的妻子,因为她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为他要将自己的民族从罪恶中拯救出来。’谦逊、缄默的约瑟听从了天使的启示,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忧郁苦闷,娶了玛利亚为妻,并且陪着她长途跋涉回到故乡。就在他们到达伯利恒的那个夜晚,玛利亚分娩的时候到了,在牧羊人空置的山洞里,耶稣诞生了,玛利亚把他用布里起来,放在马槽里。这时候,天使的光辉出现在空中,对惊惧的牧羊人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就在今夜,在大卫城为你们生了一位救赎者,他是主基督。你们如果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耶稣!’就这样,我们的主,那位将称自己为‘善牧者’的耶稣,来到了人间!上帝为了爱人类而把他的独生子赐给了我们;耶稣贵为上帝之子,竟甘愿采取奴仆的形象,降生为人,他在地上遵守了天父命令,使天父的名得到荣耀;他对人的爱与怜悯,对罪恶的憎恶与愤怒,彰显了父的慈爱与公义,结出了丰富的圣灵果实,充满了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和节制,在人间留下了永远的榜样。啊,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阿门!”
  老牧师用诗一般的语言述说着他对主的崇敬和感激,他并没有一个字说到主给予他个人的恩赐,而一切却都包含在其中了,当他饮下那杯醇厚香甜的“潘趣”酒,那双被层层皱纹包裹的灰蓝色眼睛已经泪花莹莹。
  阿惠把圣诞主菜烤鹅端上来了,这只鹅硕大肥腴,鹅腹中还事先填装了栗子馅,经过厨子的精心烤制,金黄油亮,香气袭人。
  “啊,太好了!”林若翰耸了耸鼻子,兴奋地赞叹道,“感谢主,赐给了我们这么美妙的烤鹅!”
  易君恕看见这只鹅,立即想起那天的邓伯雄来访。现在,翰翁大概早把携鹅来访的人忘了吧,这只鹅已经变成“主的恩赐”了!也许,按照翰翁所经常宣讲的理论,这也是没有错的:上帝创造了人。创造了飞禽走兽、世间万物,连饲鹅的、赠鹅的、烤鹅的人都是“主的恩赐”,何况这一只鹅呢?
  “噢,我来给大家分开!”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倚阑探过身子,拿起刀叉,亲自来切割烤鹅。
  倚阑沉浸在节日的兴奋之中。自从她记事起,年年都有一个快乐的圣诞,一年一年伴随着她长大,在她心目中,这是最重要的节日,最快乐的时光,当又一个圣诞到来之际,过节的欢愉把她心中的阴影冲淡了。1898年就要过去,即将跨入十八岁的少女恰恰在人生关头经历了难以承受的打击,使她几乎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但是。悲惨的童年已不可追寻,她已经在这座翰园生活了十四年,和dad朝夕相处了十四年,这里就是她的家,她已经无法割断自己的历中,如果她改换了自己的面目,离开了这里的一切,将向何处去!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痛定思痛之后,她默默地咽下泪水,又继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她不忍心伤害情同骨肉的dad,无沦如何也要陪伴他终老,让这位老人在人生暮年不至于失去希望;而且,她的身边还有一位慈父般的宽叔,一位兄长般的易先生。为她分担忧愁、抵御孤独,不幸的倚阑也算是幸福的了。她感到遗憾的是,在这阖家团聚的平安夜,宽叔碍于主仆身分之别而不能和她共进晚餐,因为dad并不知道那个保守了十四年的秘密已经揭穿,所以在他的面前还要继续保守。为此,她已经事先向宽叔赠送了圣诞礼物,还有阿惠的一份,这样一她才能心安。
  “请吧,dad;请吧,易先生,”倚阑把烤鹅切割完毕,说,“让我们来分享节日的美味!”
  “好的!”林若翰兴致勃勃地取过一块烤鹅,尝了一下,赞不绝口,“好极了,真是好极了!”
  易君恕叉起一块烤鹅,想起邓伯雄来,便如骨鲠在喉,难以下咽,便又放了下来。
  “请啊,易先生!”意兴正浓的林若翰说,“中国文人不是历来对鹅情有独钟嘛,李太白诗曰:‘山阴道士若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易君恕苦笑了笑,心里说:中国文人爱鹅,是爱那活泼泼的生命,而不是品评鹅肉的美味,这位“汉学家”在餐桌上引用羲之爱鹅的典故,真可谓“烹鹤焚琴”,煞了风景!
  说话间,阿惠把“圣诞布丁”端上来了。这是一种远比平常市丁内容丰富的布丁,原料除了面粉和鸡蛋,还有许多种干果仁,以及干柠檬皮、糖和香料,制作极其费功夫,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烘烤成形,最后浇上黄油和糖汁,还把白兰地点燃了浇在上面。当阿惠端着它上桌的时候,那一团蓝荧荧的火苗把圣诞餐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
  “噢,圣诞布丁来了!”倚阑快活地叫道,等待火焰熄灭之后,一边动手去切,一边对易君恕说,“易先生,快许个愿吧,圣诞布丁会满足你的愿望!”
  “我的愿望?”易君恕摇了摇头,“我已经是个穷途末路的人,没有什么人能够满足我的愿望了!”
  “不,易先生,”倚阑却神秘地说,“圣诞布丁里面藏着一些小礼物,看你吃到了什么,就知道了自己的命运!”
  在圣诞布丁里藏礼物是英格兰的古老风俗,通常这件事是由家庭主妇去做的,一边搅和面粉和其他原料,一边默默地祷告着,祝愿每个家庭成员都如愿以偿。而林若翰的夫人早已过世,这件事就由“办馆”的厨子去做了,他在里面都放了些什么,订货人事先并不知晓,只待分享布丁时再凭运气揭开谜底……
  “哎呀!”倚阑话音未落,林若翰已经惊讶地叫了起来:“我……我吃到了一枚银币!”
  “哈哈!”倚阑开心地大笑,“这是发财的兆头,dad要发财了,祝贺你!”
  “莫名其妙!我又不是商人,怎么会发财呢?”林若翰耸耸肩说,但他脸上的神色却是喜气洋洋的,毕竟这是一个吉兆啊!古往今来,升官和发财总是密切相关的,明年他将荣任太平绅士,离发财还会远吗?
  “噢!”突然倚阑也是一声惊叫,抬手捂着脸腮,含糊不清地说,“我的牙……我的牙好痛啊!”
  “你吃到了什么?”林若翰好奇地看着女儿,那神态像天真的顽童,迫不及待地要知道对方的秘密,“快吐出来,看看你交了什么好运?”
  倚阑把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伸到唇边,小心翼翼地从嘴里取出那个差点硌掉她的牙齿的小东西,啊,原来是一只闪闪发光的戒指!
  “你要结婚了,”林若翰笑道,“祝贺你,我的孩子!”
  倚阑羞红了脸,手里捏着那只戒指,心里怦怦地跳。预言一位少女将要结婚,这是最稳妥的预言,很少有落空的可能,因为“女大当婚”是全世界人类普遍遵守的规律,例外的概率微乎其微,然而当一位少女听到这个预言之时,仍然难以避免激动和羞涩。上帝啊!倚阑想,如果是在上个月,她得到这个信息,也许会使她误认为自己命中注定要嫁给迟孟桓,如果真地走上那条路,她将铸成大错!而现在,迟孟桓那个恶少已经在她心里彻底抹去,命运却对她作出了这样的启示,这又意味着什么呢?也许在新的一年,她将真地拥有一个幸福而美满的归宿!
  父女两人如此认真地对待这等儿戏,使易君恕感到好笑,他在一旁冷眼旁观,不动声色。
  “易先生,你呢?”倚阑红着脸催促他,“试一试,看看自己的命运!”
  “不必试了,”易君恕喟然叹息,“‘心似伤弓寒雁,身如喘月吴牛’,这就是我目前的处境,还需要别人指点吗?”
  “不,”倚阑却说,“现在的处境也并不是结局呀!来,试试看,祝你好运!”
  易君恕拗她不过,只好取了一块布丁,放在自己面前的餐盘里。倚阑迫不及待地伸过刀叉去,帮他切开来,仔细地寻找里面的礼物,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已经有失大家闺秀的稳重了。权且由着她去做一番游戏吧,易君恕无可奈何地想。
  “噢,找到了!”倚阑大惊小怪地喊起来,用叉子从布丁中挑出一个小小的礼物,而当她定睛看时,却是一枚妇女做针线活所用的顶针,“啊!”她惊呆了。
  “这表示什么?”易君恕莫名其妙地间。
  “易先生,真不幸,”倚阑眼神愣愣地说,“顶针表示你要独身生活……”
  “啊,真是一语中的!”易君恕凄然一笑,“‘独在异乡为异客’,正应了这一个‘独’字,这把戏倒也灵验啊!”
  “不,‘独身生活’不是这个意思,”倚阑迟疑地说,“而是说……”
  “倚阑!不必解释了吧?”林若翰打断了她的话,神色有些不安。他担心女儿再说下去会有失少女的矜持,也有损节日的欢乐,便端起杯中的“潘趣”说,“易先生,人的命运掌握在主的手里,凡人是难以参透的,我的朋友,不要孤独,不要悲伤,‘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祝你好运!”
  “天下谁人不识君!”易君恕心想,我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只是因为上了官府缉拿逃犯的告示,才“名”满天下,实在可叹。他默然举杯,与林若翰的酒杯撞出一声脆响,然后一饮而尽,真正是“举杯浇愁愁更愁”了。
  圣诞餐正进行到中途,外面传来一阵欢快、喧闹的声音。这是邻居们来给他们“布佳音”了,基督教徒在每年的平安夜都要这样互致节日的祝贺,那情景有如中国人过春节的“拜年”。听得阿宽在院子里招呼客人,林若翰和倚阑连忙放下餐巾、刀叉,一起迎了出去。
  邻居们已经来到门前,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小伙子们的脖子上挂着六弦琴,一路唱着歌,涌向了牧师的家。见了面,大家互相祝贺“圣诞快乐”,林若翰把他们请进客厅,倚阑弹起钢琴,和他们一起唱起歌来:

    平安夜,圣善夜,
    万暗中,光华射,
    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静享天赐安眠,
    静享天赐安眠。

    平安夜,圣善夜,
    牧羊人,在郊野,
    忽然看见了天上光华,
    听见天军唱哈利路亚,
    救王今夜降生!
    救主今夜降生!
    ……

  颂歌唱了一支又一支,客人来了一批又一批,欢声笑语充盈了翰园。英国人喜欢幽静,平时邻居们虽鸡犬相闻却很少往来,只有在年头岁尾的这几天才例外地“破戒”,突然异乎寻常地热闹起来,男女老幼,载歌载舞,如醉如痴,在基督诞生的平安夜,好像人人都成了孩童。
  节日的欢乐使倚阑陶醉了,经历了前不久的那一番情感折磨之后,她还是第一次这么快乐。当客厅里的热烈喜庆达到高潮,连年届花甲的林若翰也和年轻人一起跳起舞来,舞伴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女儿倚阑。倚阑把钢琴让给别人弹了,她来陪爸爸跳舞。在这狂欢的圣诞之夜,老牧师与爱女翩翩起舞,如沐春风。自从上帝赐给他这个美丽的女儿,已经十四年了,他把对亡妻的思念埋藏在心底,放弃了再结良缘的念头,除了侍奉主耶稣,几乎把全副心血都倾注于女儿,含辛茹苦。十四年如一日,现在倚阑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白发苍苍的老牧师和苍苔斑驳的翰园似乎也随之焕发了青春。噢,刚才女儿在圣诞布丁里得到的那枚戒指是个好兆头,如果在即将到来的1899年,当老爸爸荣任太平绅士之际,女儿的婚姻大事也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那该多好,翰园就是“双喜临门”了!
  “倚阑,”老牧师一边迈着缓缓的舞步,一边笑盈盈地问怀抱中的爱女,“你的那个同学皮特,怎么不到我们家来‘布佳音’?我倒是想见见那个小伙子!”
  “哦……”倚阑从父亲的眼神里已经领悟了他的意思,自已经常说起的老同学皮特终于引起了父亲的注意,该怎么回答他呢?她咬着嘴唇,想了想,说,“Dad,皮特恐怕不会来的……”
  “为什么?”林若翰不解地问道,“是嫌我们的翰园配不上他们的山顶别墅吗?不,我记得你说过,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和牧师都崇尚真、善、美,应该是谈得来的!”
  “也许吧?”倚阑支支吾吾地说,父亲出乎意外地问起皮特,使她心慌意乱,舞步错过了节拍,一个踉跄,险些跌倒。
  “你踩了我的脚!”林若翰哈哈大笑,“孩子,爸爸让你害羞了!好吧,不说了,不说了,在你认为适当的时候,再带他来见我吧!”
  钢琴的乐曲停了,弹琴的小伙子喊道:“林牧师,请我们喝一杯吧!”
  “好啊,”林若翰兴冲冲地说,“阿惠,快拿酒来,让客人们喝个痛快!”
  倚阑乘机松开了父亲的手,她回过头来,却突然发现,这里早已不见易先生的身影,咦,易先生呢?他到哪里去了?
  一片阴云罩在倚阑的脸上。她悄然离开了欢乐的人群,急切地踏上楼梯。
  她上了楼,来到易君恕的房间外面,轻轻地叩响了房门。
  “请进,”里面传来易君恕的声音,“门没有锁。”
  倚阑推开门,走了进去。她看见,易君恕背着双手站在窗前,窗外的景色犹如一幅图画,上弦月下,节日的香港之夜,华灯万盏,流光溢彩。欢快的乐曲在空气中飘荡,悠扬的歌声阵阵传来:

    荣耀天军展翅飞腾,
    邀游大地看世人;
    当年欢唱创造权能,
    今天报告主降生。
    ……

  “易先生!”她轻轻地叫了一声。
  “倚阑小姐……”易君恕向她回过头来。
  “易先生,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在一起过圣诞,你怎么躲开大家,一个人孤独地待在这里?圣诞节一年才有一次,是普天同庆的日子,你为什么这么忧郁啊?一点笑容也没有……”
  “我笑不出来,”易君恕说,“这不是我们的节日!”
  倚阑也沉默了,刹那间,窗外狂欢的世界退得很远很远,把她和易先生一起留在这孤独之中……
  她缓缓地迈动脚步,向他身边走去。
  走过写字台前,她看见桌面上放着一页信笺,上面写着一首新填的词,墨迹还没有干透:
         忆秦娥
    戊戌冬夜香港抒怀,兼寄伯雄

    涛声咽,
    登楼又见伤心月。
    伤心月,
    故国山水,
    异邦城阙。

    零丁洋上忠魂烈,
    宋王台下男儿血。
    男儿血,
    化五色石,
    补南天裂!

  倚阑手捧词笺,默默地看了两遍。初学汉语的倚阑,解读能力有限,以往学过的每一首诗词,易先生都要为她逐字逐句地详加讲解,而这首出自易先生之手的新作,写眼前景,道心中事,无须解释,她已经读懂了,从中读出了一副苍凉悲壮的赤子情怀,一颗沉甸甸的中国心。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