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信息时代,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时刻——全世界注视着地球上的某一个点。19剔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就是这样一个“热点”。 这里,正在举行规模盛大的阅兵入。这是中国人民肉1959年国庆节以来25年间,第一次公开展示自己的武装力量。全世界都瞪起好奇的、兴奋的、疑惑的、渴望刺激的眼睛。 至少在中国,能够坐在电视机前的人都坐在电视机前了。如果统计一下,其人数肯定是空前的。因为眼下的中国,虽然每一个家庭都在抱怨物价上涨,但是仿佛变戏法似的,电视机这种从前的高档奢侈品几乎一夜之间就走进了亿万人家。此前8个月,1984年春节前夕,并不富裕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曾发生所有规格、型号的彩色、黑白电视机销售一空的惊人新闻。 上午10时,实地坐在天安门前和通过屏幕仿佛坐在天安门前的人们一起骚动起来。阅兵式开始了。 一辆黑色敞篷“大红旗”轿车驶到金水桥头。北京军区司令员挺立在车上,敬了一个漂亮的军礼,响亮地报告—— 军委主席: 庆祝建国35周年阅兵式,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阅兵总指挥:秦基伟 军委主席邓小平以庄严的注目礼接受了他的报告。这位当之无愧的三军统帅没穿军装。他是一位没有军衔的元帅。 黑色“大红旗”敞篷检阅车平稳、庄严地驶上东长安街。邓小平举起右手,向严整的受阅部队致意。 “同志们好!” “同志们辛苦了!” 他的四川口音清晰、浑厚而洪亮。他在这最令人激动的场面中显示了恰如其分的平静。统帅的威严与长者的慈祥,阅兵首长应有的标准化动作与老资格政治家的固有风度,完美地统一在他的举止神态中。他使所有的天才演员都难以模仿。 情绪昂扬的受阅官兵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自己的统帅,视线随着他缓缓移动……在同龄的中国革命家中间,他是最健壮的一位;在同等资历的领导者中间,他是最年轻的一位;在同辈的领袖人物中间,他是经历的历史阶段最丰富的一位——1976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新时期,给了他做出独特贡献的机会。现在,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的他从草绿色队伍面前走过,像一座移动的青山,一座活的纪念 他是一部活动的历史。 他正是以历史的冷静目光,检阅着这支庞大的军队。 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中汇进了震撼人心的脚步声。分列式开始了!军事院校、步兵、海军、空降兵……受阅方队依次通过天安门检阅台。 这是一支崭新的队伍。受阅官兵全部换上了挺括齐整的新式军装,陡增三分神气和威风。虽然这只是迈向正规化的一个起码的外观形式,却赢得了广场上数十万观众的一片喝彩。 你们好啊!年轻英俊的军校学员——未来的将军们!毫无疑问,你们是这支军队的骄子,人民的宠儿。军校的方队走在整个受阅大军的前头,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事!想当初,走投无路的被压迫、被奴役的人民扔下讨饭棍拿起大刀长矛的时候,只能到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的军校里去吸收指挥人才和才能。从先辈们掠下人家的帽徽、领章拉起自己的队伍,到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军事院校体系,这是多么漫长的路程!前进吧,荣幸的令人羡慕的年轻人!你们是我军新的素质和建设方向的象征;在你们脚下,一条通向正规化、现代化的道路正等待着你们坚定的步伐! “咔!咔!咔!”——什么声音,这样有力,这样整齐,这样令人兴奋?!是人的五指握住带刺刀的步枪,虎口压下枪身;是小臂夹紧了枪柄;是枪托靠上了腰际——啊,步兵!他们把每一个武装者都熟悉的最基本的“持枪”动作,做到一丝不苟、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使人与武器的接触发出钢铁的声音,表示了一个合格的军人所应有的素养、意志和力量。我们曾被称为“传统的陆军大国”,我们的步兵每一步历程都充满了功勋和荣誉。今天,她仍然是我们所依赖的令人放心的守卫者。 人们是否都意识到了,我国的海疆几乎同陆地边界一样长?为了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我们还需要一支什么样的武装力量?——强大的海军!瞧,他们的方队走过来了!明丽的阳光下,上白下蓝军装,精神抖擞的海魂衫和活泼的飘带,尤其是当它们结成一个整体时所呈现的鲜明、清新色彩,引起人们特殊的兴奋。脚踏陆地的脚步声,此时似乎变成了为军舰扬帆远航而壮行的军鼓,蓝色的“大海”,雪白的“浪花”,令人无限神往。 这是什么队伍?蓝军裤,绿军衣,威风凛凛的野战钢盔……啊,空降兵——我们的“飞将军”来了!现代立体战争中,已经没有了人们所习惯的前方与后方的区别。每一个国家的首都以及一切重要目标,都在敌对一方的射程之内。只消几十分钟,大型运输机便可以将成团成师的部队和重装备,投放到几千英里以外的敌后战场。因此,空降兵,不能不负有特别重要的使命,他们将由最优秀的军官和士兵组成。啊,我们年轻的空降部队,你们不但有你们英雄的战友黄继光所代表的压倒一切的意志,而且有了闪电般的空中坐骑。在未来战争中,你们将建树前人所未曾有过的荣誉! 脚步声,口号声,震动着整个广场,震动着电视机和收音机前的每一空间。一种豪迈的情感,在中国人民的每一个胸膛里冲撞、每一次脉搏中共鸣…… 直线加方块的图案美,士兵的军靴每分钟116次踏击地面的节奏美,是任何别的图案和韵律所不能代替的。没有什么能比阅兵的脚步声更能唤起一个民族的自尊、自豪和爱国激情。自从有战争以来,人类便懂得把阅兵纳入国家最隆重的庆典,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节目。出征前,人们以此鼓舞士气,激励民心;凯旋时,人们以此欢庆胜利;贵宾临门,又会以此欢迎尊贵的客人。斯大林元帅甚至在法西斯军队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依然泰然自若地在莫斯科红场大阅兵,以唤起全国民众的斗志和必胜信念。 今天,中国的阅兵式属于哪一种呢? ……观礼台上忽然响起热烈的掌声。呵,女兵方队走过来了!姑娘们一个个都那么标致、俊俏,头戴威风凛凛的大檐帽,下着深蓝色军裙和秀气的皮靴,神气活现。雄壮的步态在她们脚下变得犹如舞蹈,激昂的口号被她们喊得好像歌唱。气壮山河的大检阅中,插进一段优美的变奏。力与美的结合,使人们大饱眼福。 邓小平同检阅台上的其他领导人都愉快地笑了。他们喜爱这支朝气蓬勃的军队。 24个机械化方队开过来,马达声震天动地。反坦克导弹,火箭布雷车,装甲运输车,新式坦克,自行火炮,岸舰,潜地和地空导弹,中、远程导弹和战略火箭……全部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全部是第一次同公众见面。它们显示了我军空前强大的阵容。为了军队的今天,全党和全国人民在若干年的政治动乱和经济困窘之中,殚精竭虑,发奋自强,付出了多少代价啊。 隆隆车声尚未远去,天空中骤然滚过尖厉的呼啸。94架轰炸机、强击机和歼击机组成的飞行编队掠过天安门上空。阅兵式的最后一个节目让人们一齐抬起头来,似乎要给庄严肃穆的阅兵来一个诗意的升华。 遗憾,飞机通过天安门的时间虽然分秒不差,但有几片薄云却未按照秦基伟的指挥准时褪尽。飞机和它们喷吐的彩色烟带,仿佛罩在纱幕中。最精彩的结尾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却给人们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邓小平也在抬头观望。他举手遮挡着阳光,边看边向别人指点着……他可能看得更远些、更清楚些,似乎看到了别人尚未看清的地方。他看了很久,直到数万只和平鸽和五颜六色的气球升入战斗机飞过的天空…… 天安门检阅台上,邓小平的高级助手们也在凝神观望。同当日中国的大多数军人一样,将军们穿的还是旧式“涤良”军装。这大概是世界阅兵史上少有的有趣现象。它毫不掩饰地表明,我们的国家和军队正处在变革的新旧交替之中。 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也在观望。他的微笑是坦然而矜持的。作为这支军队一切重大行动的实际组织者,今天,即便在别人最激动的时刻,他的笑容中也蕴含着沉思。 昨天晚上,当天安门广场进行最后的装饰和清扫的时候,总参军务部接到军委办公厅电话:“杨副主席要看‘方案’,请立即送来。” 是阅兵的方案吗?不,是这支军队即将实行大规模精简整编的方案。他一连看了几遍。虽然在此之前他已主持军委常务会议研究过多次了。 今天的检阅,似乎包含着某种向历史告别的意味…… 国庆阅兵一个月之后——11月1日,中央军委委员们,包括海、空军,第二炮兵和11个大军区司令员、政委在内,聚集在京西宾馆的会议厅里,举行军委座谈会。邓小平主席同大家打过招呼,轻松地在讲台前坐下来,然后发表了将近90分钟的讲话。他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表达了一个惊人的战略决心。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这份讲话无疑是重要的历史性文献,仅从风格和演讲艺术上来说,也是一篇精彩的感情丰富的散文。 “从哪里讲起呢?”邓小平随和、亲切地望着高级将领们。 “从这次国庆阅兵讲起吧!我不是讲这次阅兵如何,这次阅兵是不错的,国际国内反映都很好。最近有位国际友人讲,非常好。” “我说有个缺陷,就是八十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 八十岁的军委主席触及了对在座的人来说最敏感的问题,即军队高层领导老化问题。他由此讲到军队的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实行精简整编的必要性。就在这次会议上,他作出了世界大战十几年内打不起来的惊人论断。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若干年来我军“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指导思想,使我军从此走上了和平时期建军的轨道。 据此,邓小平提出要裁减员额一百万! 这位以清醒果断、坚忍不拔和善于处理最复杂局面而著称于世的统帅人物,把最大的决心传达给在座的每一位将军。他说: “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哪!我来得罪吧,不把这个矛盾交给新的军委主席。” 他是直接针对高层领导老化问题讲的。但就他面临的全军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来说,这话也完全恰如其分。 裁军,在国际上和在中国国内,都不是新题目。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灾难中诞生的联合国,开始就把裁军列为它的最高目标和基本口号之一。整个国际社会都承认,裁军是当代人类安全与幸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1945年以来,各种形式的裁军谈判和会议,五花八门的裁军方案和机构,令人眼花缭乱。人人都在喊裁军,喊了40年,结果却越“裁”越多,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超级大国那里,“裁军”成为一种政治把戏和掩盖军备竞赛的烟幕,整个世界都被拖着不由自主地滑向危险的深潭。 据联合国十人专家小组1962年2月28日的报告,当时全世界用于军事的款项“等于全世界全部物资和劳务年产量的大约8%—9%;它至少是所有不发达国家全部国民收入的2/3,而根据有些估计则差不多一样多。它接近于全世界每年输出的全部商品的价值,相当于整个世界每年留作资本形成总量的全部资源大约1/2。”而且,事情还在发展。专家小组做出上述测定时全世界军事费用为1200亿美元,到1969年,已经是2000亿美元,到1980年是5000亿美元,到1985年已接近1 亿美元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和人类的创造力,被应用于毁灭性的而不是建设性的目的;尽管再三保证不这样做,但是随着更加复杂的新武器的每次出现,世界变得更不安全了。这种形势,给人类社会以一种深远的不安定的影响。 中国政府一直主张裁减军队,反对军备竞赛,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情,决定它对此必定怀有诚意。实际上,到1985年以前,我国政府通过精简军队员额,紧缩军费,将军事设施转交民用或军民合用,军工企业转产民品和支援地方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不但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推动世界裁军进程做出了贡献。即便如此,我们对自己的现状仍然不满意。 我国的军费数额是很低的,而且在政府财政开支中的比例逐年下降。1985年,我国的军费只有191亿人民币,折合60亿美元,约占同年美国军费的2%;还不及苏联的一个零头。但是我军员额相当于美军的二倍,和苏军的人数差不多。军费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被众多兵员的“人头费”占去了。这不但是国家和人民的沉重负担,也直接限制了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斗力的提高。据统计,我国1953年至1983年30年间的武器装备发展费,比美国1982年一年的同类经费还少200亿人民币。 员额多,结构又不合理。据统计,世界几个国家军队的官兵比例是:苏联为1:4.56;美国为1:6.15;联邦德国是1:10;法国是1:17。而中国是1:2.45,平均每个军官领导两个半士兵。 军官多,首先是由于机关庞大。每个军区的领导班子有十几名二十几名之多,邓小平说,打麻将都得凑好几桌。他有一句尖刻的话,从1975年讲到1985年:这样庞大的机关,不要说指挥打仗,“跑反都跑不赢”! 早在1975年邓小平开始主持军委工作时,他就提出军队要把“消肿”作为首要任务。近十年来,我军进行了三次精简整编,经历了曲折反复的过程。由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弦绷得太紧;由于“人多好办事”的旧观念还在起作用;由于没有从体制上加以改革,部队的编制和员额缩了又胀,再缩再胀。1981年,邓小平曾经说过:精简整编要搞革命的办法(当然,这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一次搞好了,得罪就得罪这一次。用改良的办法,根本行不通。 经过1982年的精简整编之后,我军员额已经做了很大压缩。邓小平仍不满意,他在整编方案上批道:这是一个不能令人满意的方案,现在可以作为第一步实行,以后还得研究。 从1983年起,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为进一步实现“消肿”的目标花费了大量心血。 现在,该下决心了。 邓小平在阐述了世界大战十几年内打不起的论断之后说:“我们既然看准了这一点,就犯不着花更多的钱用于国防开支,要腾出更多的钱来搞建设。可以下这个决心。” 他说:“即使战争要爆发,我们也要消肿。” 他表达的正是党中央集体定下的决心。 于是,一个引起国际舆论轰动的重大战略决定形成了,1985年,成为中国的“裁军年”。 这一年,人民解放军三总部机关的人员编制比整编前精简了近一半;原先的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0个;县、市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干部战士退出了现役;各级领导班子都减少了副职干部;机关、部队的76种职务由军官改为士兵担任;从这一年起,3年内将有60万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 几乎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选择和被选择,每一个军人家庭的实际利益都受到触动。 这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震荡”,“全方位波动”。这是对一个庞大机体实行的脱胎换骨性的“大手术”。 这一切,都发生在南疆的自卫还击战场枪声不绝的时刻,发生在全党大力整顿力求党风根本好转而尚未实现的关口,发生在整个国家经济、政治生活大刀阔斧改革图新、各种事物新旧更替的背景之下。这就使得这一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局面。 它是惊心动魄的。它是引人深思的。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