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初,从江苏盐城的乡间小路上走来了一个大学生。枕头是父亲用树棍做的,被子破得能在太阳底下照见十几个洞,黑平布罩衣一直补到连缀不住断裂了还在穿,南京大学的校园里,夏天赤脚在柏油马路行走的只有他一个……
还是这副模样,又走到了昆山的乡间小路上,一直到今天,怕还是本性难改:一个为平民写作的平民。
然而北方人的性格偏偏多愁善感;不会喝酒,却有剪不断的酒情:没有文学的细胞偏又阴差阳错地在文学上成就;虽明知《在劫难逃》,还是喊出了《救救海南》,然后又从《昆山之路》上走来了《苏州“老乡”》——至今,出书16本,获奖32次。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江苏作协理事、苏州市文联副主席、苏州作协副主席、昆山市文联主席;都说名利双收,却还是烦躁不安,并且声明:“我一无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