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张胜利(河北涞源县桃木疙瘩小学) 张胜利哭了,哭得极伤心,泪珠顺着焦黄腊瘦的脸颊直往下滚──他失学了。 这位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十三岁的孩子,从没见过高楼大厦,没看过电视,没玩过玩具。不知道山外的世界多幸福,没个比较,自然不知道自己过的日子有多苦。他的唯一乐趣和愿望只是想读书。 桃木疙瘩村座落在远离涞源县城一百多里地的韭菜山上,大山隔绝了现代的文明,隔绝了现代化。全村八户人家三十来口人,人均收入不到一百元,一年打下的粮食不够吃三个月,过着没有笑声的日子。 张胜利一家六口,父亲去年有病,母亲是个哑巴,底下还有两个弟々、一个妹々。家里除了一铺土炕,一方泥垒的锅台和一只缺了口的水缸,再也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什。每学期,父母亲都要为孩子的十来元学杂费而操心。张胜理利挺懂事,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什么活儿都干。他甚至把家里人的头发和指甲攒起来拿去卖,可那又值多少钱? 年初,父亲把叫到了炕前,对他说:“孩子,你念不念书以后也是当农民,家里实在是供不起了,你就别念了吧。” 张胜利哀求道:“爸爸,你就让我把小学念完吧,我实在是太想念书了。” 父亲火了,一巴掌打了过去:“这么大了,你怎么还这么不懂事?” 张胜利流着泪,说:“爸爸,你打吧,你怎么打都行,就是书千万千万还让我继续念下去。” 早晨,父亲见他掖着书包往外走,便一把夺过书包扔到灶堂里。张胜利死命从火中抢出了书包,哭着说:“爸爸,我要读书,我要上学!” 放学时,张胜利再也不敢把书包背回家,只得把它寄放在姨家。 也许意时到自己快读不成书了,他悄悄给两次到山上来过的县政协车志忠副主席写了封信: 车爷爷: 您好! 您家里今年打的粮食够吃吗?我爹他们都不让我上学,因为家里穷,供不起我上学,可我还想上学,念出书来象您一样做个为国争光的人! 张胜利 四月,父亲病故; 不久,母亲改嫁。 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张胜利的肩上,挑呀挑呀,实在是挑不动了。没办法,只好把二第送给了外乡人,把三第和小妹寄养在哑巴六叔家。 张胜利终于没有逃脱失学的命运。他每天帮邻居干点杂活儿,换口饭吃。 张胜利一失学,三年级只剩下一个吕成山,吕成山也没法念。这中间,由于家庭困难,又流失了七个孩子。村小只好关门了。 离开了教室,不能读书,张胜利象个木头人似的,整天无精打采。那天中午,在山上放羊遇到了吕成山,两个小伙伴说着说着又禁不住泪如泉涌。 “成山,你说车爷爷收到我的信了吗?”张胜利问。 吕成山说:“信肯定会收到的。” “那为什么车爷爷不来救救咱们?” “爷爷是县里的大官,可能是每天太忙了,顾不上咱们。” 他们不知道车爷爷正为他们四处奔波、八方呼吁; 他们不知道那个专门为改变穷孩子命运的基金会成立了。 七月,山上来了几位大哥哥、大姐姐,说是来搞什么调查的。 十月初,山下传来消息,说北京的“希望工程”要救助他们。 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七日,对于张胜利来说,这个日子将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转折点————他失学一年之后,又重新背起了书包。 穿着那套基金会刚刚发给的天蓝色运动服,在.《资助就读证》的颁发仪式上,张胜利代表十一名失学儿童讲话。这之前,老师已经帮他准备好了发言稿,他也背得滚瓜烂熟。但是,面对眼前的伯伯、叔叔、大哥哥、大姐姐一双双关怀、热切的目光,他激动得全忘了,想了半天,才说了句:“今天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我又可以上学了。” 底下有人提醒他说:“你就说说以后该咋办吧。” 张胜利红着脸说:“以后,我们一定努力学习,星期天不休息也要读书。” 半年后,即一九九0年四月十八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实施希望工程座谈会”,张胜利作为全国第一位受“希望工程”资助学生代表应邀到会。 坐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里,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雷洁琼以及国家教委、团中央的领导汇报自己接受资助而复学后的喜悦之情,张胜利激动得连说话的声音都带着颤动。 五月的阳光显得格外温暖。 张胜利来到天安门广场,凝望着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觉得自己恍若走进了一幅画里……忽然,他的眼前闪现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哦,那不是桃木疙瘩村吗?他的心禁不住一震!强烈的反差,让人心潮难平…… 今年元月,我是在涞源县上庄乡见到张胜利的,他已经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了。 据班主任介绍,他学习相当刻苦,只是由于几次停学,基础打得不够坚实,正奋力追赶。 问到将来的打算,张胜利想了想,说:“争取中学毕业后,能考上中师。” 我说:“毕业以后当老师?” “。”张胜利点点头,“回桃木疙瘩小学当老师。现在,的弟弟又失学了,村里还有其它上不起学的孩子,我要是当了老师,一定让他们都上上学。”但愿张胜利能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 但愿张胜利真成为桃木疙瘩村小学教师时,村里再也没有失学的孩子…… 江峰(湖北罗田县野菊坳小学) 已经是第几次走在这条熟悉的山道上,连张碧云老师自己都记不得了。 开学半个月了,六年级的江峰迟迟没来报到。这孩子由于家庭困难,曾多次间断性失学,仅上学期就停了三次,每次都是被班主任张碧云找回的。 江峰的家落梅河乡最偏远的山区──甘家冲村。张碧云走进江峰家时,他患肝炎的父亲正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母亲在煮野菜。一口破锅,一只铁罐,烂稻草撒了一地。火膛里的柴火烧不着,一个劲的冒着浓烟。 江峰在拨桐子,见老师来,忙转过身,从椅子上拿起皱巴巴的作业本,泪眼汪汪的说:“张老师,寒假的作业我做了三遍……可就是没法再交老师改了……”张碧云接过作业本,一把把江峰搂进怀里。 她苦苦哀求江峰父母开恩,让他继续上学,但嘴都说干了,他的父母就是不答应。从上午“磨”到下午,张碧云急了,说:“江峰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不读书多可惜……”说罢,大哭起来。 见这般情景,江峰父亲挣扎着从床上坐了起来,一把抓住张碧云的手,说:“张老师,您的一片好心我领了,只是我这做老子的太没用了,实在供不起他读书哇!” 江峰母亲也在一旁抹眼泪:“家里已经断粮好些日子了。” 江峰可怜巴巴地说:“张老师,我家穷,不能去,去了没吃的,别让爸爸妈妈为难了,作业本求您帮我改改就行了。” 张碧云说:“不,江峰,别难过,没学费我出,没吃的我给,学一定要上!”还有什么理由再拒绝呢?江峰的父母只好答应了…… 江峰在野菊坳小学读了两年书,第一年只交了四斤笋干和二百斤木柴,其余的学费都是张碧云老师给的。第二年学校免收他一切学费,几位老师包了他的火食,连他穿的衣服也是老师给的。 越穷越有志气,江峰发愤学习,功课门门优秀。 小学毕业,考上乡中。上中学,不仅学杂费增多,还得带被子到学校寄宿,这回,家里再也没有力量了,江峰只得再次失学。 他帮父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种麦子,割稻谷,冬天还上山烧木炭。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学几位老师得知江峰没上中学的消息,都为这为好学生遗憾。 他们又一次上他家做工作,由于江峰已停学半年,上初中不可能了,他们又动员他回去上了半年小学,下半年,江峰又考上了出中。 恰在这时,“希望工程”像春风吹到大别山区,江峰和罗田县另外四百九十九名失学儿童受到了救助。 听到消息,江峰简直是相信自己的耳朵。拿到《资助就读证》和资助款时,他流着热泪说:“这下好了,我再也不要担心失学了,我又可以读书了……” 马义宾(宁夏康乐县高集小学) 失学,在孩子心灵中留下的将是永久性的创伤。 以至于现在让马义宾谈谈两次失学的经过,他的眼里仍不时要泛起一丝忧郁。马义宾全家六口人,父母皆为文盲。除了种六亩地、养两只羊,再没有其它 收入。村里已经通了电,但为了省下每个月一元来钱的电费,他们家至今没拉电灯。 头一次失学,是三年级的第二学期。虽然报了名,但学费没有交。 马义宾对他父亲说:“阿大,都开学一个月了,学费还没交呢?” 父亲说:“再缓些日子吧,阿大正在想办法。” 好不容易凑族了十元钱,准备交给学校,春耕时节到了,家里却连一点化肥都没有,只得先拿钱去买化肥。 吃晚饭时,父亲对马义宾说:“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明天你就别再去上学了。” 马义宾哭着说:“阿大,你就让我上吧!” 他父亲火了:“连肚子都填不满了,还上什么学?” 马义宾被迫离开了学校。 半个月里,班主任聂老师到家里来了三次,后来学校同意学费先欠着。 马义宾回到学校,刚开始踏下心来好好念书,到了六月,家里的地忙不过来,那只羊又没人放,他又一次被父亲叫回家中。 不知哭过多少回,可哭也没用,上山放羊时他还带着课本。 此时,马义宾哪里知道,他的命运将发生一次大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扩大“希望工程”的影响,在全省掀起重教助学的热潮,甘肃省省委书记顾金池准备带头救助一名失学儿童。他让团省委帮他选择一名家庭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孩子作为救助对象。 团省委推荐了马义宾。 去年八月四日,顾金池趁到康乐县搞调查研究之便,专乘来到高集村,来到马义宾的家。 顾金池给马义宾带来了本子、铅笔、文具盒,又给了四十元让他交学费,并告诉他,今后五年的学费都由他包了。 此时此刻,马义宾的父母泪流满面不知说什么好,顾金池告诉他们:“不管家里多困难,也得让孩子们去上学。我们穷,就是因为没有文化。不让孩子读书,就永远挖不掉穷根儿!” 此时此刻,马义宾又惊又喜,他拉住顾金池的手,说:“爷爷,谢谢您!谢谢您!” 顾金池抚摸着他的肩,说:“不用谢,孩子,读书是你们的权利,让你有书读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 省委书记的率先垂范,推动了全省救助失学少年的“希望工程”。十三名省级领导每人承包了一名失学孩子五年的学费;上百名地、县级干不起而效仿;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向素不相识的失学少年献上一片爱心……全省有六千多名失学少年重返校园,高集村也有十名幸运的孩子像马义宾一样重新背起了书包。 马义宾又上学了,并且担任了学校少先队的大队干部,还被评为“三好学生”。 最近,他在给顾书记的信里写道:“顾爷爷:我现在慢慢懂了我们为什么失学的原因,为了不辜负祖国和人民对我的殷切希望,为了不辜负您对我的殷切希望,为了早一点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我和同学们一定刻苦学习……” 何宏伟(渭源县五竹小学) 这是何宏伟给一位不留姓名的捐资者的信。 基金会的叔叔阿姨请转 一位好心人: 来款已经收到。当时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有泪水一个劲地往下流。我知道,您的经济并不怎么宽裕,可对我这个穷孩子,却给予了这么大的关怀。在此,请接受我最真诚的问候! 我家住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里。因车祸,从小就失去了爸爸,家里只剩下妈妈、姐姐和我三个人。姐姐出嫁后,妈妈染上了病。可家里的地还得种。妈妈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深,真叫人着急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懂事了,就对妈妈说:“妈,我不去念书了,要帮您干活儿。”妈妈听后哭着说:“不,不,就是穷死也要让你上学。” 开学的时间快到了,妈妈又开始到处借钱,可在这个穷地方,借钱哪那么容易。那天早晨,妈妈去三十里外的姨家借钱,直到天黑了她才回来。我问:“妈,借到了吗?”妈妈摇了摇头,一个劲的哭、哭…… 在我们这里上学真难啊! 就在这时,就在我快要失学时,学校的校长来了,他告诉我和妈妈:北京搞了一项“希望工程”,是专救助我们这些上不起学的穷孩子的。无数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踊跃捐资,向我们献出一片爱心。这消息使我非常激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如今,我又回到校园,坐在教室里学习。 级金会的叔叔、阿姨们,不知名的好心人,你们放心吧,我要立志发愤,做一个德、智、体全优的好儿童,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何宏伟 1990.10.25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