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同一个太阳,共献一片爱心




  基金会宣传部的王宁,给我讲了三位老太太的故事:

  故事之一—

  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快近黄昏时,风依旧没停下来,大地变得干冷干冷。
  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太太走进了基金会小院,她迟疑了一下,轻轻叩响了办公室的门。
  “这里是那个基金会吗?”她问了句。
  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是的,大妈,这儿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是那个搞‘希望工程’的基金会?”
  “是的。”
  她说:“那个叫张胜利的孩子,叫卿远香的孩子,实在太可怜了。这些年来,我有点存款,本来想留给四个女儿的。看了‘希望工程’的广告后,觉得贫困地区的孩子更需要钱。今天,我是找你们捐钱来的。”
  说罢,老人从怀里掏出一个尼龙袋,取出两匝用信封装好的厚厚的人民币。会计为她数了数,一共是一万元。
  大家都劝她再慎重考虑考虑,人老了,子女又多,保不主有个急用。
  老太太平静地说:“我都想过了,我离休后,吃、住、用都有保障,子女们大了,都有工作,生活也都有保证。想想山区的那些孩子,太苦了,钱你们收下,麻烦尽快转给他们,眼看下学期又要开学了。
  开收据时,需要写捐赠人的姓名,老人却怎么也不说。
  工作人员说,来捐款的都必须留姓名,这是我们的财物制度;再说,也便于那些被救助的孩子给您写感谢信。
  老人说:“我不需要感谢,如果制度需要写就写‘一位老太太’吧!”
  实在是拗不过,工作人员只好在她的捐赠书上,恭恭敬敬地写上:一为离休的革命老人。
  老人要走了,见风那么大,天那么冷,基金会要派车送她,却被她坚决地拒绝了。
  基金会的全体工作人员,站在门口目送这位不愿留名的老人,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凛冽的寒风之中…

  故事之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五一幼儿园离休老医生李静,也是从报上得知“希望工程”的。
  春节,孩子们带着孙子、孙女、外孙女回家看望老人来了。
  李静把孙子李佳、孙女李蓓、外孙女刘扬扬叫到了身旁,给他们讲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命运,讲张胜利,讲卿远香。当她讲到卿远香失学后,白天喂猪、砍材,晚上拿出课本自习,考试时在考卷末尾写上“我想上学”时,他们都哭了。
  末了,李静说:“往年,过春年奶奶都给你们压岁钱;今年,不打算给了。咱们把钱寄给那些上不起学的小朋友,让他们也上学好吗?”
  李佳、李蓓、刘扬扬眼里含着泪花,异口同声地说:“好!”
  李静把四十元钱送到基金会,基金会又用这笔钱救助了河北省完县杨家台乡的齐二敏同学。齐二敏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由于父亲双目失明,家庭生活难以维持,不幸失学。
  六月二十六日,是李静的生日。老太太提前向儿子、女儿打了招呼:“今年过生日,别给我送什么东西了,你们想孝敬我,每人给点钱,我另有用场。”
  李把孩子们给的二百四十元,加上自己凑的四十元,共二百八十元,冒雨送到了基金会。她对办工室主任顾晓今说:“我今年都六十七岁了,说不定哪天就突然死了。我想了想,决定不每年交一次了,索性把齐二敏小学连初中的学费都交给你们。如果到时我不死,齐二敏又能考上高中和大学的话,我再接着供养她。”我来到了五一幼儿园,园领导给我介绍了这位一九四零年参加革命,从延安走出来的老同志一件件感人的事迹。离休十年来,她义务治病三千多人,有的农村来的病人,吃、住在她家,连药费她都包了。

  李静每月离休工资二百多元,自己省吃俭用,花四、五十元,其余的差不多都用于接济别人。人家称她是“四乐老太太”:助人为乐,以苦为乐,知足长乐,自己寻乐。
  走进李静的家,整洁得像走进连队的小卫生所。只是实在是太简朴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具,差不多都是五十年代公家配给的。
  李静告诉我,巧了,被她救助的孩子齐二敏的家乡完县,抗战时她曾经在那里战斗过,有一天夜里过鬼子的封锁线,她身旁的两位战友都牺牲了。
  回忆起在太行山的生活,老太太显得很激动:“太行山的老乡为抗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一想到他们到现在还那么穷,真叫人于心不忍。”
  分手时,李静说:“‘希望工程’太及时了,我们大家都应该帮帮忙,让老区人民早日摆脱贫困!”

  故事之三—

  中国儿童剧院院长、著名儿童剧表演艺术家方掬芬,现在以经是一位老太太了一九九零年三月,儿艺决定重排建院剧目《马兰花》,献给“六·一”儿童节。
  困难接连不断,特别是经费差了一半。
  那天,方掬芬无意间发现报上批露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的消息,两眼禁不住一亮,她想:既然是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肯定是为青少年服务的。现在剧院排戏有困难,何不求他们助一臂之力?
  儿艺的两位同志来到了基金会,接待她们的是基金部的李宁。
  她们介绍了《马兰花》的重排情况,谈到了资金的不足,希望能得到基金会的援助李宁有些为难了,他说:“你们也是为了孩子,照理我们应该鼎力相助。可我们基金会募捐来的钱,全是用来救助贫困地区那些上不起学的穷孩子的。”
  说着,李宁向她们介绍起了“希望工程”的实施情况。
  听着听着,那两位女同志落泪了,走时,她们说:“你们比我们更需要钱。我们不仅没给你们什么支持,还找你们要钱来,实在是太惭愧了!‘
  回去后,她们向方掬芬汇报了“希望工程”,方掬芬坐不住了,连说两声:“实在是没想到!实在是没想到!”
  第二天,方掬芬在排练场向全体演员宣读了有关“希望工程”的材料,演员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他们一致向领导要求:《马兰花》上演后,连续义演五场,所得收入全部捐给“希望工程”。
  六月五日,崇文区育风小学千余名学生来儿童艺术剧场观看《马兰花》。小观众们每人都收到了一份宣传品,上面写着:“亲爱的小朋友们:当你们坐在这宽畅、舒适的大厅里,静静地等着演出开始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到,还有许多与你们同龄的小朋友,此刻正为不能上学而苦恼。他们多想和你们一样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可是他们不能像你们一样无忧无虑地上学,因为他们生活在贫困地区…
  在演出前简短的捐赠仪式上,方掬芬代表儿艺全体艺术家将二百盘由二艺音像出版社发行的《孙敬修最后讲的故事》和英雄少年《赖宁》磁带,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转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方掬芬表示,以后有机会,儿童艺术剧院一定把《马兰花》送到贫困山区,让山区的孩子们与大城市的孩子们一样,也能享受更多的快乐。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