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
“大写的二十年·打工文学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在深圳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发端于深圳和珠江三角洲的“打工文学”也已蔚成气候,引来文学界内外人士的注目。近日,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和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局联合主办了“大写的二十年·打工文学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的评论家、学者、记者和打工作者90余人出席。 打工文学最早出现于80年代中期。先是《特区文学》陆续推出一批反映临时工生活的作品,继有宝安《大鹏湾》杂志明确提出要追求“打工仔”文学的特色,随后,《花城》《广州文艺》《佛山文艺》等纷纷开辟专栏或征文来支持打工文学。1991年,打工妹安子的《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发表后引起轰动。打工作家的中坚还有林坚、张伟明、周崇贤、黎志扬、黄秀萍、谭伟文等。今年5月,花城出版社出版了打工作家的作品集《打工世界:青春的涌动》(杨宏海主编);8月,《大鹏湾》杂志社又编印了5卷本打工作者的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集。至此,打工文学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和文化现象。 与会的评论家认为,打工文学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产物,是文学队伍的一支新军,是我们时代的潮头文学。它是从生活的沃土中生长出来的,有一种“毛茸茸的感觉”;它也是一种血泪文学,作者注入了自己非常真实的感情,写出了细腻的心路历程。还有的评论家认为,打工文学表现了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民族精神、新的国民性,表现了竞争、开拓和拼搏意识。大家也认为,打工作家也要不断扩大胸襟,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追求大气、大任,弘扬一种高昂的精神。与会的打工作者们则呼吁文学界的“正规军”及社会各方面为“打工文学”提供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出席研讨会的文学界人士有刘斯奋、阎纲、何西来、陈辽、胡经之、刘峻骧、丘峰、蔡时英、黄树森、杨宏海、陈志红、肖建国、章以武等。广东小和深圳市有关方面人士黄晓东、王京生、何学文、陈广源、张维、王廉运、黄开林、刘继昌等也参加了研讨会。 |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