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一 霞光碎碎的,洒满了一地灿烂的金黄。 暮歌在夕阳的路上远了。我也找到了从四川来的于凤。她是深圳一家合资厂的中方厂长,据说颇有一段传奇色彩。经她姑妈介绍,我在她姑妈家见到了她。 她剪着齐耳短发,显得干练而成熟。 于凤是前年6月才到深圳来的。那时正值蝉鸣荔熟时节,但她无心品尝那岭南佳果,一心一意想找个工作来干一干。 她留意着街头巷尾的招工广告,也关注着《深圳特区报》的分类广告。走马灯似的转了一圈,深圳好像并不垂青这个说起话来软软的。甜甜的。辣辣的“川妹子”——因她是外省女孩,人家连面试的机会也不给她。 后来还是姑父出面,说认识东宏公司一个搞业务的朋友,那里在招办公室秘书哩。拿着姑父的条子,她决定去“搏一搏”。 那天早上于凤细细梳妆了一阵子。赶到科技园东宏公司时已日上中天,一上午陆续来了30多人争那两名位置。她领了一张求职表,填好,送上,并附上姑父的条子。于凤瞄了瞄其他求职者,净是大学、大专或中专毕业的,有一个戴眼镜的还是研究生毕业的呢。 结果取得面试资格的有10多人,于凤也在此列——大概是条子发挥作用了吧? 面试的队伍不长,可于凤总觉得它移动得太慢。是里面的应聘者被问得反应不过来了吗?难道面试的内容真是这么难?于凤的心不禁一阵冷,一阵麻…… “于凤小姐!”当于凤做准备的时候,却点到她的名字了。她整了整衣服,吸一口气,推开门,走了进去。 入了经理室,于凤转身轻轻把门关上,然后向三个监考者微笑了一下,走向一张黑色皮转椅。 “你叫于凤,对吗?” “是的。”于凤的答话里有一丝颤音。但很快地,她稳住了自己。 “好吧,那我们要直问了。”坐在中间的青年人道:“如果你被招聘了,你会怎么办?” “我会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 “有办公室工作经验吗?” “我刚刚中学毕业。但我可以从头学起。”于凤老老实实地回答。 “但我这可不是职业培训处呀。”坐在左边的人插了一句,又问,“你有什么资历可以证明你能够很快胜任办公室的工作?” “在中学时,我担任过团委书记。”3天后,她成了东宏公司的一名临时工。 二 上班第一天,生产部的人把于凤带到各车间去转悠,熟悉熟悉环境。在缝工场里,一长溜一长溜女工在白炽灯光下,默默地伏在缝纫机上,注视着那快得像一条线的车针。这是一家专门生产内衣内裤的合资厂,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转了一圈,没有人吩咐她应该去于什么。于凤见没人理她,只好傻愣愣地呆坐在那里,有点尴尬。 不一会儿,港方老板来了。他见于凤低着头坐在办公桌前翻看昨天的报纸,一脸不悦。 “下午有客户来,你去打扫打扫总经理办公室吧。”老板阴沉着脸说。 “快去快去!”生产部部长从另一边转过来,接过老板的话头说,“我们公司采用的是科学流动管理,不容许任何人偷懒。上班时间没事也要找事干!哪怕去打扫垃圾,去冲洗手间,反正不准停手!”看来这个部长是一个擦惯鞋的“精仔”,老板说的一件事,他可以当成十件事去干。 于凤想这里原是招聘秘书,怎么把自己当作清洁工来使唤了?看见老板脸上乌云密布,她只好乖乖地拖着扫帚去“工作”了。 3个月试用期,每月工资200元人民币,试用期满加150元港币。这家老板厂是8小时工作制,加班一小时给一元港币。 于凤天天早上6点多起床,晚上12点多才睡觉。这些,于凤都能忍耐,唯独看不惯的是那些香港师傅,动不动就指着那些女工骂:“衰女仔,蠢驴!” 于凤不由得心中愤愤然:虽然这些打工仔。打工妹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但他们毕竟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啊!如此歧视自己的同胞,这些香港师傅不是自己给自己脸上抹黑吗? 有一天,于凤跑到人事部去问能否帮忙办暂住证。老板在旁听了随口就说:“现在不办!”于凤刚想问为什么,老板又开口了:“不满意吗?不满意请立即走!”这样的老板,气得于凤只有对天花板翻白眼。 在合资厂,即使你是管理人员,也不能随便坐,得到处跑。香港师傅骂人归骂人,他们同样也是不能坐的。 于凤虽说是“文员”,干些抄抄报表、统计一些进出口材料之类的活儿,但一干完这些活还是得跑到工场里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帮手。 半年过去,于凤发现这办公室的软性工作自己应付得从容自如,但依然得不到老板和那些香港师傅的尊重。 “让我到流水线去学技术吧!”于凤经过慎重思考,对老板提出派她到生产第一线去锻炼的要求。 三 考虑到于凤原是写字楼文员,老板决定让她去当“组长”(工序负责人) 于凤说:“让我从普通车位干起,熟悉车位的每一道工序吧。” 她扎扎实实地学起技术来。3个月后,她的车技是那家厂数一数二的。那些盛气凌人的香港师傅也对于凤刮目相看了。 在合资厂,你要有一手好技术,人家才会尊重你。于凤以前在写字楼干,算是文员小姐,但香港师傅却不怎么尊重她,老板当她是可有可无的人员。现在,当于凤结合工场实际情况和有关报表进度,向老板提交一份关于车间管理和生产流程的报告时,老板这才对她大为赞赏, 于凤乘机向老板建议,要那些香港师傅别对新工人不近情理,只教一遍就要求大家会做,一见人家不懂就开口骂娘。“打工仔、打工妹也是人啊,他们整天被呵叱,心也寒了、冷了,怎么会替老板好好地干呢?” 老板听了认为有理。第二天,他召集全体员工训话。第一是大讲公司里人人平等,大家都要互相尊重,彼此维护人格的尊严;第二是在公司里大家要树立学习与竞争的精神,形成奖励先进的制度。他当场宣布给于凤500元合理化建议奖金。 星期天,于凤拉上20几个打工妹到一家酒楼饮早茶。 “这500元应该是属于大家的。我们出门在外,关键是一帮姐妹要团结合作。”于凤给每一个打工妹逐个逐个斟茶,又说:“其实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没有理由不同舟共济……” “于凤,你有什么话就给大伙说吧,我们都听你的。”有一个叫郝莉的打工妹站起来说。 “对,我们都听你的。”大家七嘴八舌地附和。 于凤看着这些姐妹,心中一热,说:“有大家这一句话,就行了!我已在老板面前立下了军令状——我们生产的产品质量应该是一流的!要提高产品质量,关键要在座各位尽心尽力地干。” 过了两个月,老板拿到大批的订单,要赶货。他召集各组长来开会,让大家自报定额。结果于凤报的定额比其他组的定额高1/3。 “你怎么这么傻?一下子报那么多定额,不累死才怪!”有个组长悄声劝于凤。 “有压力才有动力。”于凤解释道,‘啊况这批订单量很大,工人们没有压力,效率肯定提不高。” 结果,第一个月于凤所在的小组顺利完成定额。老板给她们的奖金自然比其他组高1/3。她们为之雀跃。 四 于凤当上主管那年才19岁。 现在连那香港师傅也归她调遣了。于凤意识到这职责异乎寻常的重大。她虚心向香港师傅学习TQC(全面质量管理),从纸样。工艺单,一直到成衣打包,乃至生意洽谈,她都积极参与弄透弄清其中的道道。 几个月过去,于凤已熟练地掌握了整套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对那些自命不凡不服她管的香港师傅,有时她就鼓励他们:“我知道师傅的技术是高人一等的,不然老板怎么老向我说要跟你们学习呐。”吹得他们高兴异常。但在恰当的时候,她会颇得体地指出对方接的客户纸样有毛病,有些纸样和工艺单不甚相符,并且提出修改的小样,后来又将此归功于他们!“这都是你平时教我这样做的呀。” 那些香港师傅对于凤唯有口服心服,全都诚心诚意地帮着于凤管理那家公司。 于凤明白,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线。她向老板建议:抽调部分骨干人员组成培训班,让香港师傅给他们“吃小灶”——具体指导车位的每一道工序,并提出工艺要求。 这些“吃小灶”出来的骨干人员再分到各个“线”上,指点其他打工妹,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整个公司的产品质量提高了一大截。 质量上去了,价格也相应上去了。有个客户到公司来查完货样,听老板说有于凤这么一个有能耐的打工妹,非要见她不可。 “于小姐的下一步该怎么走呢?”老客户问于凤。 “我渴望自己能拥有一家制衣公司,”于凤说,“总不能一辈子当打工妹吧。” “有志气!有志气!”老客户翘起大拇指赞于凤,结果他想聘于凤去他新开张的一家制衣公司当厂长。 老板闻知此事,跟于凤说:“我是不愿意放你走的,除非你从这些打工妹中挑选出另一个于凤来接替你。” 于凤想还是稳步中求发展罢,何况自己尚有许多技术知识需要充实与提高呢。于是留下来。 又一年匆匆过去了。于凤凭着强烈的好胜精神,凭着魄力胆识,被老板升为中方厂长。 与她同时进公司的一个女大学生,看着她一步一步地从一个普通文员到“拉长”,从“拉长”到主管,又从主管到厂长,颇有感慨地说:“我就是放不下大学生的架子,结果不能像于凤那样风风火火地干出一番事业来!”那个女大学生至今仍然是公司的一名普通文员。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