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报告文学就是要直面人生”——孙晶岩访谈录



作者:杨德华

  作家出版社近期推出的《中国金融黑洞》,是军旅女作家孙晶岩呕心沥血创作的一部报告文学新作。该书尚未面世,已为多家报刊连载,激起不小的社会反响。为写作此书,作者走南闯北追踪采访了多桩全国特大骗汇案,不仅全景式地描写了我国近年来严厉打击金融犯罪的斗争,而且满怀热情地塑造了被作者誉为“智者”的经侦干警的英雄形象。
  杨德华:(以下简称杨):我看了你的《中国金融黑洞》这部作品之后深受触动。在当前市场经济比较活跃的情况下,经济犯罪,包括金融领域里面的犯罪正呈上升趋势,你当时是怎样抓住这个题材的? 
  孙晶岩(以下简称孙):其实我和很多读者一样,一开始对于经济犯罪的问题比较陌生。一个偶然的机会,受某杂志编辑的委托,准备写一两个打击骗汇的案子。可是,当我深入到公安干警们中间,亲临其境地看到经济犯罪对国家利益的危害后,我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于是,我打消了只是简单地采写几个案例的念头,开始走南闯北,在全国各大涉案地进行深入采访,同时也深入思考了一些问题,比如外汇储备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沦丧的反差以及目前世界经济犯罪的现状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思考,才促使我写了这本书。
  杨:写作这本书势必会涉及到很多罪犯和犯罪嫌疑人,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你在采访和写作中是否有什么顾虑?你内心有过惧怕的时候吗?
  孙:当然有过,开始接受这个任务时,家里人也很担心,甚至劝我放弃这个题材。可是当我进入角色之后,这些恐惧就消失了。特别是当我看到经侦战线的干警们有人流过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我就觉得我应该和他们站在一起,为保卫国家的经济安全尽一份力。
  杨:从这本书里面我还发现你不光对公安干警很有感情,而且你笔下的犯罪嫌疑人还挺有人情味儿的,这是你报告文学中刻画人物的一种需要呢还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如此?
  孙:我写公安题材已经有些年头了,十年前《金盾》杂志的主编约我写女囚,我感到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社会阴暗面心里很害怕,编辑便陪同我一起来到监狱采访。可是,当我与女犯们慢慢聊起来之后,我就完全忘记了害怕,这时候她们在我的眼睛里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次采访经济犯我首先是把他们当成人来看待,我觉得他们犯了罪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去惩治他们,但是在人格上他们应当得到尊重。另外,我觉得经济犯和刑事犯有所不同,他们大多智商不低,受过不同程度教育,他们的犯罪有着深刻的个人和社会的原因。我觉得犯罪分子理应受到社会的惩罚,但是我们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大环境对于个人的制约甚至腐蚀的作用。如果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想到如何去改善我们的社会经济环境,如何预防经济犯罪,我这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杨:我注意到,你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出版了三部长篇报告文学并且都是重大题材。《山脊———中国扶贫行动》涉及了中国几千万人的温饱问题;《放飞的生命》从表面上看是写了中国院士三兄弟的成长历程,实际上是在写中国教育的出路问题;而《中国金融黑洞》又是全景式描写中国金融犯罪,讴歌经侦干警的力作。在我的印象中,这在当今的中国报告文学界也是很少有的。目前女性文学创作比较活跃,作为一位军旅女作家,你的创作实践和这种文学现象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孙:我觉得女性文学活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过去,我的创作也被评论家划为婉约派,说我写得真诚写得细腻写得充满柔情充满想像。可我现在觉得报告文学作家只会婉约的路子是远远不够的,报告文学就是要直面人生,就是要干预社会生活,向社会的丑恶现象进击。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驱使,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中国情结,这辈子是改不掉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希望我的报告文学有一种对国家前途的忧思,对民族命运的关注,有一种思想的穿透力。

  摘自:《文汇报》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