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哈马斯敢死队亡命中东



                 任民

    哈马斯的基层组织是“家庭”,每个“家庭”有若干以兄弟相称的家
  族成员和一个“家长”

  哈马斯(HAMAS)是阿拉伯语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简称,是巴勒斯坦地区反对以色列的宗教政治组织,1988年建立,深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思想影响,也是“穆斯林兄弟会”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在巴勒斯坦国土上建立一个伊斯兰共和国,主张进行一场“圣战”。它有成员2万,多为年轻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其基层组织称“家庭”,每个“家庭”有若干以兄弟相称的“家庭成员”和一个“家长”。活动经费来源于当地穆斯林和国外资助。它组织游行示威罢工,开展武装斗争,袭击、绑架以色列军警和犹太定居者,还打击巴勒斯坦人中与以色列的合作者。
  哈马斯成立之初,以色列对它在被占有领土的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想利用它抗衡巴解组织,削弱巴解在群众中的影响。哈马斯趁机发展壮大在群众中打下了广泛的基础。
  1994年5月,加沙——杰里科实施自治,巴解组织为了进一步推动和平进程,就必须遏制恐怖活动,确保定居点内以色列人的安全,否则以军不会撤出约旦河西岸。为此,阿拉法特返回加沙第一天,便称呼哈马斯运动的创始人亚辛为兄弟,在全国权力委员会中为哈马斯及其他反对派留有席位。但哈马斯拒绝进入自治政府,认为巴解组织同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是背叛,表示不对自治政府承担任何责任。哈马斯在以色列占领区乃至自治政府管辖地区大搞恐怖活动,对巴自治事业和整个中东和平进程造成不利的影响。如不对哈马斯采取行动,阿拉法特难以承受的不仅是政治上的而且也是经济上的压力。以色列经常在恐怖事件后关闭关卡,不准巴勒斯坦人进入以色列境内做工,这种恶性循环在经济上给自治政府造成巨大冲击。在阿拉伯国家的积极斡旋和巴勒斯坦舆论呼吁下,巴解组织与哈马斯举行秘密会谈,双方初步达成协议,愿意共同努力防止持续不断的暴力活动。巴自治政府释放了一些被俘的哈马斯成员,同意给哈马斯领导人配备武器,条件是武器必须经过登记。但因双方目标和主张不同,协议成了纸上空文,哈马斯仍然不断进行恐怖活动。
  他们常常选择在公共汽车和闹市区制造爆炸事件,是为了通过媒体曝光造成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从而使以色列政府陷入孤立和困境。

    6个英国慈善机构为哈马斯募集资金,至少提供了100万英镑,哈马斯
  用来补助自杀性爆炸者的家庭

  哈马斯成员不多,但能量不小,主要原因在于它有国外的各方资助。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曾在一篇题为《伦敦:哈马斯的天堂》的文章中说,在伦敦西北,一座3层楼房就是哈马斯的宣传总部。在这里,他们出版发行其刊物《巴勒斯坦穆斯林》,赞扬哈马斯的自杀性爆炸行动,呼吁新的亡命之徒去顶替已死的哈马斯分子。在英国,一些秘密组织替哈马斯征募人员。哈马斯和其他穆斯林极端分子利用英国现行的法律,把伦敦变成他们的活动基地。英国法律不要求政治避难者放弃政治活动。伦敦有现代化的通讯联络设施,为国际穆斯林极端主义分子提供了联络网,并出版全世界穆斯林持不同政见的阿拉伯文刊物。
  前英国首相梅杰在埃及举行的一次国际反恐怖主义大会上,表示要立即采取行动,限制极端分子的活动,马上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穆斯林领导人写信给梅杰,声称穆斯林将继续为中东的“武装斗争”提供资助。他还称赞搞自杀爆炸的亡命徒为“有道德”的人,“比英国皇家空军轰炸德国纳粹的行动‘高尚’得多。”据说,这些极端分子在英国政治避难,每周每人还可领得200英镑的福利费。
  在国际反恐怖主义大会上,以色列和法国等许多国家认为不少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都是居住在伦敦的流亡分子干的。1996年年初,法国警察发现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武装组织的文件,文件上的文传编号是从伦敦发出的。据报道,英国也是伊斯兰组织筹集基金的中心。以色列政府说,英国是哈马斯筹款的中心。而英国情报当局和以色列警方发现,一些为巴勒斯坦人提供援助的英国慈善机构向哈马斯提供大笔资金。有6个英国慈善机构为哈马斯募集资金,至少提供了100万英镑资金。哈马斯用这些经费来补助自杀性爆炸者的家庭。
  美国也承认向哈马斯提供过经费。联邦调查局安全处官员罗伯特·布赖恩特说:“美国的财政支持为哈马斯提供了经费。”以色列驻美大使拉比诺维奇说,美国人向哈马斯提供经费,“这不是观点,是事实。我认为他们恐怕还在提供。哈马斯筹措经费是非常老练的。”美国财政部声称从1995年1月以来,已冻结与哈马斯有牵连的80万美元的不动产,但人们怀疑这一声明是否真实。
  据报道,约旦成了哈马斯获得国外援助的主要通道,从海湾国家和沙特阿拉伯等国来的经济援助通过约旦进入哈马斯控制的清真寺和慈善机构。
  国际舆论认为,要迫使哈马斯停止恐怖活动,世界各国必须积极配合,断绝它的财政来源,引导它走上和平之路。舆论还认为,中东和平进程是历史潮流,必将冲破哈马斯等极端分子设置的种种障碍,步向光明。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在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所
  有权问题上相持不下,进而大动干戈,纷纷战火染红了浩瀚的南大西洋海
  面。战争打响以后,阿根廷为购买法国先进的空对舰导弹急得焦头烂额,
  情急之下乱了方寸,不知不觉陷入了英国情报部门设下的——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