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三、“美国铁人”普普通通的一天




  到了“福临门”粤菜餐馆,唐教授就不再是唐教授了。弟弟、弟妹把他打扮成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汉子:单薄的夏裤、全黑的T恤,脚上是弟弟用过的一双满是油泥污垢的黑皮鞋(但里面感觉松软舒服,也不怕油污脏水),身上再罩上一件白布褂。称呼也变了:弟弟按兄弟姊妹排行叫他“五哥”,伙计们记不住,或者不习惯,就顺口叫他“麦哥”。“麦哥”就“麦哥”吧,他倒也无所谓,只是那副一千多度的近视眼镜有点碍事,看收银机上的数字时,要改用一副浅度数的眼镜来充作老花眼镜。
  头一天,他按老板的要求先来跟要回大陆休假的P姐实习。P姐看样子40多岁了,人有点胖,长得白白净净的。她不在跟前时,老板说她的皮肤不光白净,还细嫩滑腻呢!
  按P姐的指教,老唐进门就先做三件事:摁电钮先用电饭煲煮熟一大锅饭,开机器打冰,点火烧小锅炉的开水。然后就是管收银机,为客人斩腊(鸡、鸭、烧猪、乳猪、叉烧等等),搞卫生。那收银机常出点小故障,或者漏电,让你的手麻得跳起来;或者突然就打不开,让你急得只好先用一张纸记下收客人的银钱数字,老唐一开始手生,也有点紧张,一着急就把7.5元打成75元,一下子加了10倍。白白胖胖的P姐本来就有点颐指气使的架势,这一下就瞪起了一双圆圆的大眼睛:“怎么笨手笨脚的呀?算我错数还是你错数呀?”
  “当然是我错啦,我在结账单上写明白签字就是。”老唐颇坦然地说。心想,谁做事能一点没有差错呢!
  “你还是醒目(粤语:机灵)一点吧,可别惹Boss不高兴!”
  老唐只好耐心地听着。事后店里的女侍应阿珍告诉他,这个自以为了不起的P姐当初也不止一次打错数,还想用收了钱不打入收银机的办法来充数呢!
  这种事,其实不过小事一桩罢了。做过几天,每天要做什么也就慢慢熟悉了,只要你每天能硬挺着站上11个钟头。
  福临门粤餐馆平时的分工和每人的作息时间是这样安排的:
  老板:姓钱,50来岁的广东人,从早上9点到晚上12点,主持、指挥一切,掌勺炒菜;
  阿荣:老板的儿子,近30岁,早8点来开店门,然后做到晚8点,负责在锅台旁边的大烤炉里烧烤出正宗粤味的烧鸭、烧猪、乳猪,以及炮制豉油鸡、白切鸡等等;
  阿珍:从马来西亚来的女侍应,广东人习惯称之为“马拉女”,约30多岁,从中午12点做到晚上11点,她通晓粤语、英语,负责堂食,店里的7张小餐桌的客人都交给她招呼了;
  阿敏:也是来自马来西亚的粗状大汉,习惯上叫“马拉”,30多岁,从中午12点做到晚上11点,协助阿荣做烧腊,一切鸡、鸭、猪的切割、涂料都由他主理,堂食餐期忙碌的时候,由他在橱窗和收银机之间的案板上斩腊外卖或按阿珍报的菜单斩腊供堂食;
  姚叔:一位60岁出头的广东老汉,从早上11点做到晚上10点,给掌勺的老板打下手配菜,兼煮饭、洗盘碗。
  至于老唐,做过几天,也就熟悉了自己的工作。无非是除了收账就是采购和打杂,能从早上10点挺到晚上9点就可以收数交班。
  每个人的工资是互相保密的,特别是在比较生疏的时候,老板也不公开讲,老唐只知道,老板故作神秘地在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告诉他,每月给他900元,让他好好干。而实际上,这是全店最低的工资。他后来知道,阿珍每月只从老板那里拿到300元,其余全靠堂食客人的小费,生意好的时候一天下来有六七十元,清淡的时候也许只有三四十元。怪不得她对熟客笑脸相迎,亲亲热热,也难怪她对有意无意不留或少留小费(一般应是餐费的10%-15%)的客人不给好脸色了。她是靠小费为生的呀!
  这天、老唐照例在早上9点半就到了店里,放下自己买的咖啡、莲蓉包,一面按习惯叫“阿荣,早上好!”“表叔,早上好!”一面就摁下了电饭煲的电钮(已由阿荣先放好米、水),开了电饭煲下面的打冰机,接着就直奔店堂后屋的小锅炉点火烧开水。做完这三件事,才在内部小厕所旁边的墙上取一件污迹斑驳的围裙穿上。然后才匆匆吃自备的早饭,接着就打扫厅堂、揩擦餐桌。由于两面墙上都装满了镜子,仿佛把小小的店堂放大了一倍,这时候看起来,便似乎敞亮了许多。
  厅堂的卫生搞完,阿荣炮制的烧腊便陆续从烤炉里往外送。老唐便笨手笨脚地往橱窗的挂钩上挂鸡、鸭、叉烧,往不锈钢盘里放猪肚、猪耳、墨鱼之类的卤肉。
  客人也就开始陆续来光顾了。
  先是一位警察模样的南美人。乌里哇啦地说不清,就打手势。老板告诉老唐,他是一家公司的看门人,不是警察,每天这个时候常来,给他一客芥兰牛肉饭,一碗例汤(老板为吸引客人,用猪骨、冬瓜之类熬的汤,免费供应堂食客人)就行。
  阿珍上工前这两个钟头,老唐要兼做侍应,便按Boss的吩咐照办。那客人果然也就照吃不误,不再吭声。
  接着进来的是一位穿着整洁,表情腼腆、文静的姑娘。老唐看她像是一位经济条件不错的新移民。果然,在老唐推荐的菜式中,她要了个6.95元一份的干煎虾,又主动要了一杯荔枝冰。老唐向厨房报了菜名就到冰柜那里为她配制荔枝冰,用一个大胶纸杯倒上点荔枝罐头就送了出去。
  这两位客人正吃着,姚叔便来上工。
  随后进来的是一位白发老婆婆。老唐便迎上去,按广东习惯叫一声“阿毛早上好,想吃点什么呢?”
  “啊,要一份净面外卖,再给我2元叉烧肉——我的小孙孙可爱吃叉烧了。”阿毛说,很满足地笑着,满脸的皱纹和老人斑更明显了。
  “好唻,一客净汤面外卖——”老唐一边喊着一边写在一张小白纸条上递进后厨去。回头又到柜台问阿毛要哪一块?阿毛瞧了半天,迟疑地指一指:“就那一块吧?颜色多正啊!”
  “你看不见,这块叉烧有点糊了;要这一块吧,这块才正呢。你外孙一定中意。”老唐学这里广东人的习惯,把最好的东西叫做“正”。心里却十分感慨: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作马牛。阿毛还有几年活头啊!
  “好的,真是多谢了!”阿毛拿到纸盒装的叉烧肉和老唐随后到厨房拿来的用塑胶盒装的净面,就高高兴兴地往外走。
  “请坐下吃吧,别让你的汤面凉了。”
  “那——”阿毛疑虑地没有把话说出来。
  “不要紧的,你不用给贴士(小费),坐下好好吃吧。”老唐知道老婆婆舍不得给小费,特意关照说。
  几个客人前后脚走了,守门人留下一个Coter(硬币,值0.25元),那位姑娘吃了不到10块钱,竟留了2元小费,而那个阿毛自然是一分钱不留。
  这时,阿珍急急忙忙进来,匆匆叫一声“麦哥,早上好!”就去招呼刚进来的客人。
  老唐随口回了一声“阿珍早上好”,一边收拾碗碟,一边把2.25元小费递给阿珍说:“这些贴士你拿去吧!”
  “别客气,你招呼的你收起来好了。”阿珍一把抓起这点钱塞到老唐的T恤口袋里去。
  “嗤,讲什么客气呀,值十几块人民币呢!你快收拾了就给‘发记’送20磅叉烧去。只是你给人家配的什么荔枝冰呀?都没有加牛奶(炼乳),又用了纸杯——堂食又不是外卖,用什么纸杯?!”原来是老板拉姚叔到外面来饮咖啡——可能是老搭档的缘故吧,姚叔又是只做活不吭声的人,好像最受老板器重。
  老唐真是哭笑不得。他这才明白为什么那杯荔枝冰还剩了一多半,人家没有向老板投诉,还给了那么多小费。真对不起那姑娘了。他真是无话可说,只好收拾好柜面就到隔壁水果店去取两个空的水果纸箱(人家要当垃圾扔的)回来,称好20磅叉烧,拿上小账本扛上叉烧就走。
  “顺便买两瓶越南辣酱回来。过一会儿店里就忙了,快去快回呀!”老板临走又叮了一句。
  老唐快步出了门,再没有理会他。
  等他送货采购回来,阿敏已经在案板上忙开了。
  老唐忙站到收银机旁边。除了收钱打数,就给客人盛饭,上腊味或拿一个小脸盆似的不锈钢盆到后厨的大饭锅去盛饭再倒在打冰机柜上的电饭煲里。有时听见手摇铃“叮吟叮吟”地响,看阿珍忙不过来,阿敏就会提醒一声:“麦哥,快去厨房出菜,慢了BOss又该叫嚷了。”
  刚才有一位老先生来斩腊味,想要一磅乳猪(9元一斤)。阿敏却说这乳猪没烤好,这烧猪才“正”呢!一边说,一边用那把厚重锋利的钢刀在烧猪屁股上从下往上刷地一蹭,发出嗡的一声怪响,然后他右手抓着刀,左手先左后右地捋了将自己的两撇黑胡子,便问老先生:“怎么样?”
  老先生果真听了他的话,买了一块烧猪的臀肉(广东人叫“沙厘笃”)就走了。
  老唐不禁问他,“阿敏,烧猪只有乳猪一半的价钱,你为什么劝人家买便宜的,不卖给他贵的呢?”
  阿敏笑一笑,并不回答。
  老唐又指着挂在橱窗上的鸡、鸭问:“为什么挂腊总要把鸡背而鸭却是把胸脯冲着外面挂呢?”
  阿敏还是笑笑,才敷衍地说,“你先想想吧!”也不知他是不愿说,还是自己就没怎么搞明白。
  老唐倒是想,鸡背比较肥厚,鸭胸脯才肉多厚实,总是图个好看以便招徕顾客吧。而不卖乳猪卖烧猪,大概就是成心不好好做生意了。这么一想,他更不好对阿敏说穿了。
  正这么捉摸着,一个有残疾的老先生吃力地推那扇不大灵活的玻璃门想要进来。
  “二叔”、“二叔”,只见阿敏、阿珍都忙着招呼。阿珍还快步上去搀扶“二叔”,把他让到最里面的一张桌子上去。
  老唐不禁认真地瞄了这位“二叔”一眼。原来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右腿有点跛,所以他行动不便,右手扶着一支特制的手杖——手杖未端分出四条小腿,可以稳稳当当地支撑着地面。老先生干瘦,戴金丝边眼境;头上有不多一点稀疏的灰白头发,却仔细地梳理过,上了发油:身上是笔挺的西装、领带;脚穿油光可鉴的黑皮鞋;左右手的中指各戴一个猫眼钻石,左手腕一块金表,右手腕戴一条宽宽的金手链。看来是一位颇有阅历和资财的熟客。只见他坐下来,随意地拍拍阿珍浑圆的肩膀,又摸了一下她凝脂似的胳膊,嘴里说:“几日不见了。……吃龙虾,吃龙虾……”
  阿珍便一面冲他笑,一面张罗着送菜单,上餐具、纸巾、饮料。一切都意味着这是一个常来的、亲密的客人。
  稍后,门开处,一个肥硕矮胖,年约三十多岁的男子进来了。这胖子穿一件颜色变黄的白衬衣,一条肥大的咖啡色裤子——裤子油光闪亮,也快成黑色了,不知是腿脚不便还是太胖了的缘故,他歪歪扭扭鸭子似的走得很慢,但没有拄拐杖,还抓着一个大塑胶袋,里面有几个空饮料罐(每个空罐可卖5分钱),随着他的扭动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他总是在靠柜台的桌子坐下来,用口齿不清的福建官话要一份鸡饭或鸭饭(2.75元),一客例汤。完全是一个熟客的样子。阿珍对老唐说,这就是“竹盒”,自小从中国被家人带到美国来,长大了有残疾不能做工,全靠救济金过日子,隔三岔五的总到福临门来吃一顿最便宜的份饭,却要慢慢地喝汤,享受冷气,还要进一次厕所(小餐馆厕所本是内部用的,不对外),总要一两个钟头才完事,也就留下一个值0.25无的心Coter小费,阿珍自然不爱搭理这可怜的人,但也用不着她招呼,阿敏自会对付了。他不等阿珍说什么,甚至不等这个“竹盒”说完,就叫麦哥盛一盘饭,然后把鸭背甚至是七零八碎的烧肉、鸡肉凑了一大盘给他,还关照麦哥另添一小碗白饭给他,说是老板都知道白送他吃的,他的饭量比别人大。这“竹盒”也理当享受这一切似的,傻笑着瞪着看阿珍操作,鸭饭到手便狼吞虎咽起来。
  这时,老板从油烟滚滚的厨房出来歇口气了,他还是惯常的打扮,矮矮墩墩的壮实身子上穿一个油腻发黄的汗衫,一条黑短裤,脚上是一双发黄变黑的白胶鞋。通常总是叼着一支烟。他先和二叔客客气气地寒喧几句,又招呼了其他客仔,这才转过头来瞪了“竹盒”一眼,“竹盒”也以傻笑回报他。
  这时,过道上的电话响了,老唐赶快去接。原来是附近的恒生银行来订午饭:10个芥兰牛饭,10个雪豆鸡粒饭,5个鸭饭,3个鸡饭。一听这么大数量的生意,虽然收入不过几十元,但要烧要炒,老板赶紧进厨房去了,姚叔一面配菜,一面就要老唐赶快准备好这28盒米饭。到饭菜齐备时,一个叫王先生的客仔刚好吃完竟也过来帮忙,教老唐(挺恭敬地叫他“唐先生”)如何将几十份盒饭妥善地装好在大纸袋里。老唐一面听他指教,一面配胶叉纸巾,又算好帐,在每个口袋放一张账目清楚的纸条,同时对这位热心的王先生充满了感激——后来听他自己说是在弟弟的小餐馆里打过工的。
  这些事刚刚办完,银行一位小姐就来交账取货。厅堂里的食客们也陆续走得差不多了,这才渐渐安静下来。看看墙上的石英钟,快两点了。老板叫一声开饭,老唐和姚叔、阿敏、阿珍才坐下来吃早饭。老板自己往往并不急着吃饭,倒是舀了一碗汤,一边抽烟,一边慢慢地喝着。敢情他也油火攻心感到累哪。
  阿荣在这之前已经挑好吃的为自己要了一盒饭,又装好了一份高档菜(有时是龙虾,或干煎龙利,今天是11.95元一分的韭黄田鸡),一小盒饭,一份汤,亲自送去给在附近开业的一个医生。这种差事老板总让自己的儿子做,因为医生是美国收入高的行当之一,医生吃得好,给小费也比较大方。
  从早饭后到晚上五点多钟伙计们吃午饭之前,餐馆里是比较清静的,只有零零星星的客人。但伙计们自然还各有各的事情要做。阿敏又去剖猪弄鸡鸭。阿珍就开始摘菜摘虾(剥虾壳),或搞厅堂卫生。老唐隔一会儿就给橱窗上的豉油鸡、烧鸭抹一遍生油,或者给哪家酒店送货,或为店里买点餐具,为客人备点水果(花钱吃高档菜如二叔之类就可享用免费的甜橙)。再有空了就去清理店后的货柜,搞柜台卫生,在小胶盒里装备用的姜蓉、辣酱、乳猪酱,或主动帮阿珍摘菜。阿珍没有少提醒他:“除了吃饭时候,你可不要随便闲着、坐着,Boss看你这样就要骂人。”
  “骂什么呢?”
  “坐着骂你不怕长痔疮啊,站着骂你不怕脚底下长鸡眼哪!”
  “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怎么办?”
  “做事呀,有什么做什么呀?”阿珍没好气地说。老唐则报以苦笑。每到下午四五点钟,他觉得最难熬了。又困又乏,两腿沉得发麻,他何止想坐一坐,能在床上躺下来才好呢!
  然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无奈,他还得不停地走动不停地做。六点以后生意又热闹起来了,他知道离自己收工的时刻近了,才又打起精神来。
  到8点多,餐期的高峰过去了,老唐该做一天来最后一件重要的工作了——他在收银机里留下50元零钞以备找数,就要结清一天的账目了,把最后两三个钟头的生意交给阿敏他们,老唐收起银箱里全部现款和账单,便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去清点,这天结算下来是这么一笔数:
  
  现金收入:751元
  杂费开支:18.15元(买辣酱、甜橙之类)
  共计:769.15元
  银机数:771.59元

  老唐已经知道,这就算生意正常——到关门收工做上一千元的生意没有问题了;加上送货外卖,收入就更多了。他记得老板说过,做200元生意才有90元赚头,每天做不上一千元,就连房租、水电、伙计们的工资都对付不了。今天生意正常,机数和实数也大体相符,钱老板该没什么话可说了。
  这么想着,老唐把账单,一百元一叠的钞票和一纸清单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他把这一切交到老板手里时,老板把口袋往他身后的小柜里一扔,便转身赶快把一份炒八鲜起了锅。平淡地说一声6元9角5分,又指了指旁边一份京都排骨:5元7角5分。他知道老唐还记不准每种菜肴的价格,所以主动提醒他。接着说,加一份例汤,崇光会罗先生要的菜,今天没人送了,你送去吧,交完数你就收工,斩一份腊味饭带回去吃好了。
  老唐这才想起刚才急于清账的一件事:他手里抓着从银机里取出的全部钞票,还没清算,电话铃就响了。他只好抓起话筒:“我是福临门,请讲。”
  “我是崇光会罗先生,要一份炒八鲜,一客京都排骨,一客例汤,小盒饭,快点送来。”
  “好的,很快就得。不过怕没人送啊!”
  “什么?!叫你们Boss来!”对方不高兴了。
  这时,姚叔正好在旁边经过,忙提醒说:“有人送啊,可别说没人送啊!”
  老唐赶快改口“好的,好的,很快就送来!”
  这时,老板正好从后厨出来,大概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便不阴不阳地说:“看人家姚叔,到底是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老黄牛,对店里的事就是经心。”
  老唐心里想,八辈子扯不上的事,哪是哪儿呀!便没搭理他的话茬儿。挂完电话,姚叔就说,“这是Boss熟客仔,你说没人送可不坏事了。果然,现在送饭的事就落实到他的身上了。他便想:也好,我就看看你这崇光会的罗先生是哪路神仙!
  问了一下路线,原来就在附近,拐个弯就到。看外面雨点又密又大,老唐便向阿珍借了一把雨伞,提着饭菜推开门就隐身到雨幕中去了。
  到崇光会门口一瞧,“崇光会”的大字牌匾倒是一目了然。黑色的重门紧闭着。不像有门铃,细看才发现黑门旁边有一个大约10厘米宽的小牌子,上面竖写着几个汉字:“娱乐请登楼。”好哇,娱乐,不是赌就是嫖,我正要借机会看看你们搞什么名堂呢!这么想着,老唐把沉重的黑门一推,只听呀的一声便开了。进门就是一条幽暗的过道。走了几步,便有窄窄的扶梯。老唐顺着扶梯登楼而上。到楼梯顶部,又见一似乎是紧闭着的铁门,上有“非本会会员不得入内”牌示。管他呢,我是应召而来。老唐径自推门入内,便见大放光明。旁边有几张椅凳,一个黑发炸起(爆炸头?)的西装青年正伴着两个衣着暴露的女郎在看电视:三两老者,则在专注地下象棋(也算赌博?)。老唐正迟疑间,似觉当警卫之西装青年往右边努嘴。便往右。进门,果见一宽敞豁亮之大厅,摆着十几张麻将桌子,但只剩一张桌子还有几个中老年赌客在继续方城之战,其中还有三两年轻女子相陪。在另一张桌子上,则刚才口气生硬的罗先生,正在等着享用他订的佳肴呢!大概赌场上没吃什么亏,肚子也饿了,他根本忘了刚才的对话似的,按过饭菜就往外拿。看小纸条上列的清单,递过15块钱,说声不用找数了,意思是多余的一两块钱就是小费了,便自顾吃他的饭。老唐便也按习惯道一声谢,转身就走。
  回到餐馆,客人已经不多。阿敏已坐下来抽烟。靠门正吃着饭的一位老先生和阿敏说话。他看看墙上的挂钟时针已指向9点,便问:你们该吃晚饭收工了吧?阿珍说:过一会儿就开饭,收工却要到十一二点呢!又问:早上几点开门呢?阿珍答:10点,不过我是12点上工。稍停,老先生很感慨地说:伙计们真可以说是“美国铁人”了!
  老唐正把雨伞放回原处,脱下的围裙挂在厕所阿口的挂钩上。闻此言,心里不禁念叨着:美国铁人,美国铁人,反正豆腐人是绝对顶不住的呀!接着向阿敏守着的银机交了账,抄起两张旧报纸顶在头上,拎上阿敏斩好的一盒豉油鸡饭,道一声“拜拜”!便飞步进了雨幕中。
  “铁人”也该歇一歇了,他想。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