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刘华清

  国防科工委组织编写的《中国国防科技报告文学丛书》,以纪实的文学手法把国防科技工业战线上的常规兵器、核武器、运载火箭、卫星、航天测控、核潜艇、空气动力以及军事工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历史系统地展现于世。这是一件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见证历史,激励未来,宣传我国军民再造辉煌的事,很有意义。
  我曾和国防科技工业战线上的将帅、指战员、科学家、工人同志们并肩战斗,度过那段难忘的岁月,亲见亲闻这支伟大队伍怎样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统领下,从解放初期贫乏的基础上起步,到今天使我军不仅拥有现代化常规武器,而且拥有战略核武器,从而使我国建立起坚强的防御体系,争得了稳定的建设环境,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这是穷国办大事的一个成功典范。国防科技战线之所以能战胜重重艰难,冲破层层阻力,高速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依靠的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指挥和运转体系。
  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共产党领导下的人的精神因素: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科学求实、严守纪律、团结协作、一丝不苟……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斗士们靠着这些精神,用智慧和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尊严、强大,换来了人民的幸福、安宁。
  回顾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峥嵘岁月,常令我感奋不已。伟大的事业造就了伟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和战士独有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再造辉煌的精神动力,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必然保证。
  在《中国国防科技报告文学丛书》面世之际,祝愿这套丛书给读者以历史的熏陶、精神的鼓舞、科学的启迪,继往开来,向新世纪奋勇进发!

                           1995年11月22日

                 前言

  在很久以前,人类就有了要模仿鸟类飞行的强烈愿望,并模仿鸟类的构造开始设计、制造飞行器,但都未能获得成功。可喜的是,人们很快意识到,实际上他们对作用于穿过大气的物体表面上的升力和阻力一无所知。并进一步认识到,要想飞行,首先要了解飞行器周围的空气运动状态,这就是说需要建造相应的设备来研究和我们人类最为密切的“空气”这东西。
  于是有了“风洞”,有了空气动力学科学。
  于是也就有了飞机、火箭、卫星、宇宙飞船。
  今天,当人类高做到敢把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看作是一个小小的村落,高谈阔论著要向宇宙天疆挺进的时候,人类首先应该感谢的是他们中那些被称为空气动力学专家的人们。
  本书所说的就是中国这些专家中的一部分。
  必须申明的是,这不是中国空气动力学发展的历史,也不是中国空气动力研究试验基地的发展历史。书中所写到的那些人远远包括不了中国空气动力学这支庞大的队伍。好在空气动力学专家们都是一些志存高远、有着与他们从事的事业同等崇高的人生品格的人,不会计较于此。尽管这样,我仍然要向那些我所崇敬的却没能写到的专家们表示我深深的歉意。
  在本书的采访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试验基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李再英、王小刚、余正道等同志的极大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还需声明的是,本书的作者不是一名气动工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对空气动力学知识的无知以及书中存在的错误,作者将诚恳地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和指教。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